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普通学校要克服班内学习速度差异大这个困难,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把校内的学生按照学习速度分成不同的小班,让学生能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进。可是学校有条件招聘足够多的老师,建设足够多教室来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教授各门功课吗?而且每一个学生学习速度时快时慢,各门功课的进度快慢不一,如何把学生合理分班也是个困难课题。所以这第一条路实际上是走不通的,普通学校最多可以做到的是把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放在重点班里,让这些学生得到良好教育。其他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目标还是达不到。
要克服班内学习速度差异大这个困难,真正可行的只有走第二条路:改变授课方式,不再强求整个班的学生以相同的速度学习,而是让每一个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学习。这样做,普通学校班内学习速度差异大的问题就自然消失了,而且学习环境甚至比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还要优越,因为后者班内学习速度差异尽管小,却还是存在,还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如果重点学校继续以整班一起前进的方式授课,那么普通学校教学质量将超过重点学校。如果重点学校也改变授课方式,那么通过考试筛选取得生源的重点学校的平均成绩仍然会比较高,但只会有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区别。一个学生是否上重点学校已经不再重要,在普通学校里,这个学生也能以最适合自己速度,最大限度的发掘和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
以前我把以上想法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多数朋友把它看作乌托邦式的幻想,认为难以在学校推行。我无法说服我的朋友,因为想法毕竟只是想法,除非有人将其付诸实践。最近我在阅读美国教育史料时,意外发现一篇文章,才知道我的想法早已有人想到,而且在90年以前的1922年,已经进行了一次试验。这个实验虽然只有三个月左右,而且没有继续下去,但是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进行这个试验的是美国加州洛杉矶拉法叶初中,该校建于1911年的九月,已于1955年的7月停办。洛杉矶校区的学校并没有分为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但是从文章中反映出来的状况来看,该校毫无疑问相当于中国的普通学校。这个学校把每一年级的班级分为A班和B班,多数学生在A班,进度较快,少数在B班,进度较慢。我把它们翻译为快班和慢班。“1922年2月27日,四个初一快班和一个初二慢班的大约150名学生接到通知,老师授课的方法改变了,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学多快就学多快,或者说,需要学多慢就学多慢。”
新的授课方式是向学生提供和教科书一起使用的“充分的预备材料和补充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适于自学的教材来学习,通过做习题巩固知识技能,并通过请老师批改习题来确认学习成绩和掌握速度。
文章作者拉法叶初级中学的杜儿老师总结,这种以个体学生为单位的教学方式起到了防止部分学生因为随“整体一起缓慢前进”而产生的“无精打彩”,也减少了另外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整体进度而产生的“可怕的精神停滞”。这不正是克服了普通学校班内学习速度差异大的关键弊端吗?新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参加试验的班级的学习风气,“彻底解决了”学生“只有老师在场盯着才守规矩”的情况,“做功课成了让孩子遵守纪律的动力。以前是老师在课前课后向学生要作业来检查,现在是许多急切、认真的学生为了赶在前面,或者为了跟上大部分其他学生的进度,而在课前课后要求老师检查他们的作业。” 调皮捣蛋在学生中不再有市场了,“那些不用功的学生变得很显眼,很不自在了。”
以个别学生为单位的授课方式实行以后,原来被整体授课方式掩盖的学习速度的差异立即就显示出来了,“到了第三天,个别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肯定达到了计划在五个星期以后达到的程度。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非常优秀的,独立的,认真的,慢的,和不用功的。”除了不用功的学生需要特别帮助以外,大多数学生都从新授课方式得到益处,那些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再也不受缓慢进度的折磨和牵制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后进学生有了追赶先进的更好机会,因为老师可以“省下大量时间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所有学生都在试验中培养了独立性,这是学好任何学科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拉法叶初级中学的试验没有推广,也没有继续下去,原因是在参加试验的大约150个学生中,有30个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法,而被转到调整班或慢班去了,相当于“留级”了,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认为这样会增加费用。杜儿老师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她本人显然并不赞同把不适应的学生留级的做法。她认为“让学生留级并不能解决帮助男孩和女孩学会数学这个问题。”她也为旧的授课方式 “延误那些可以快速学习的学生”而感到难过,因为在四个初一快班的学生中,至少有25个以上的学生本可以良好成绩完成初一快班和初二慢班的学业。而当时的试验并不彻底,没有让这些学生学习初二的课程,而是让他们做补充作业。
杜儿老师在文章结尾处发出她的天问: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让我们回到焦点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必须“整体”前进吗?为什么不能认可个体学生作为学习的单位呢?让他手拿成绩记录表,根据自己的成绩和能力,从一个学习体验转到下一个学习体验,从一个年级升到下一个年级呢?”
杜儿老师的时代没有录音机、录像机、复印机,更没有个人计算机,她和她在拉法叶初级中学的同事勇敢地尝试了以个体学生为单位的教学方法,九十年后的今天,信息时代的美国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工作者,或任何其它国家的教育工作者,有没有勇气,遥隔时空,响应杜儿老师的呼唤呢?
我确信无论是美国的低效能学校,还是中国的普通学校,如果创造性地借鉴拉法叶初级中学在90年前的这个短暂而有意义的试验,必能向所有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
(以上提及的资料来源是洛杉矶拉法叶初中的老师杜尔在1922年9月16日出版的《洛杉矶中学杂志》上的文章,“价值的探讨:一个初中数学课的实验”。)
A Study In Values: An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By Iva B. Duer Lafayette Junior High School)
Los Angeles School Journal Vol. 6 Los Angeles. Cal., September 16, 1922 No. 2: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