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牡丹画好了,签题钤印之后,挂在墙上细细鉴赏,在细微之处补上几笔,使之更为完善,感觉还算满意。
写意牡丹确实不易施为。颜色深浅,布局疏密,墨色浓淡, 枝叶衬托,都很考人工夫。能稍微满意的是为少数。往往候以时日,回头翻看旧作,又会找出许多败笔之处,叹息当初为何如此粗燥,不堪入目。 牡丹乃“国色”,人皆知之,许多人看过,许多人也画过,胡弄不得。比对之下,即可分高下。
看着看着,忽然心中有种难以割舍之感。心想也好,趁着现在笔墨畅顺之时,再画一幅,或会更好,到时再来定夺送出那一幅也为未尝不可。
此时此刻, 忽然想起了介公的一则轶闻。 介公,林介如, 广东中山人。岭南派宗师高奇峰的入室弟子,毕业于高剑父当校长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美术科。曾与 何香凝,徐悲鸿,黄宾虹等人组成 “力社”,弘扬国画。抗战爆发后,举家避居香港,后隐居于乡下。五,六十年代在中山龙山中学任美术教师。时与同寝室的蔡老师交往甚笃。六十年代初,蔡老师奉调往别校, 临别时,蔡老师说:“介公,你我住同一宿舍十有数年,今朝相别,可否送一幅画作与我,作为纪念?“ 介公概然应允,于其藏卷之中, 翻寻半日。最后说:“还是别送了吧,如果我认为不好的,我拿不出手;我认为好的,确实舍不得。“ 噫嘻, 此乃文人吝惜陋习之最吧。其实,习画之人,谁能免俗呢?
学画多年,能存留下来自己满意之作甚少。我最喜爱是一些小品画。 寥寥数笔,构图简单,神形兼备。时下扇面,镜芯都属这种小品画。近代的齐白石,潘天寿都有不少的小品画留存至今,其价不菲。这里贴上几幅,让众人品评品评。当然,我乃默默无闻的画坛新丁,与名家来比,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能听到行家的批评,胜读十年书啊,何况还是免费的。先行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