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艺术论坛 //www.sinovision.net/?74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艺术论坛一指禅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的彩色老照片,令人神往(巨多图)

已有 3347 次阅读2011-8-28 06:35 |个人分类:中国的彩色老照片,令人神往(巨|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视觉震撼:民国时期的彩色照片(昆明,重庆,成都,杭州)

尽管彩色照片已发明了N年,但保存下来中国的彩照犹如凤毛麟角。这是一组抗日时期美国飞虎队员拍摄的彩照,反映了当时国内的民情风貌,弥足珍贵(转贴)

                                                             

拍摄背景:1944年9月1日,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查中队从印度来到同盟国中华民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一抵达昆明空军基地,艾伦就和他的一位战友一块儿到飞机跑道上,他们站在一架鼻翼上绘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相互拍照,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啊!(约翰.弗洛曼 摄)

拥有六道门的昆明古城墙,建于公元8世纪。这是在其中一道城门外拍摄的集市场景。(艾伦.拉森 摄)

第14航空队和负责美军住宿的人员安在离昆明空军基地几英里外的地方搭建的休息营地。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可以钓鱼、游泳和享用美食。许多到此营地休假的军人来自前线的前进基地。艾伦在此短暂停留期间,有几个飞行员也在那里。(艾伦.拉森 摄)

手捧蚕茧的男孩(威廉.迪柏 摄)

戴首饰的中国女孩(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内的中国阿姨和孩子(威廉.迪柏 摄)

修筑昆明机场跑道的军民(威廉.迪柏 摄)

昆明的中国男孩(威廉.迪柏 摄)

昆明护国门,铁饰大门前的街景(威廉.迪柏 摄)

昆明护城河边(威廉.迪柏 摄)

如同世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时事新闻、历史事件及涉及到的人物,都是这里市民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我们很高兴有几回和昆明的百姓一起观看昆明市区一栋大楼墙上张贴的许多五颜六色的海报和新闻(虽然我们并不会阅读)。这让艾伦回想起年幼时在美国波士顿市站在一群人中观看波士顿环球报大厦告示牌上用粉笔写的新闻的兴奋心情……(艾伦.拉森) 

可爱的中国女孩(艾伦.拉森) 

美军营房外,晾晒的衣服和休息的士兵(威廉.迪柏 摄)

发送木材、石料及其它货物的商业活动位于城市附近的一条狭窄的水道上。看到岸边那些堆积如山的木材和那里正从小船上搬运巨石的劳工们,谁都会对他们的力量和敏捷身手产生深刻的印象。(艾伦.拉森 摄)

划船的姑娘(艾伦.拉森 摄)

飞虎队总部“虎穴”外景(威廉.迪柏 摄)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游览地,对当地居民和美国士兵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游泳、潜水和划船的最佳场所,大观园是其主要的景点,园内有壮观的大观楼,一座保存完好的木质宝塔,点缀了滇池的湖岸。(艾伦.拉森 摄) 

赶马车的农夫(威廉.迪柏 摄)

滇池小船提供了舒适的公园水上游览。不少小船上高耸的船帆有点破旧了,但它们却是沿湖游览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小船还被船夫们当作自己的家,其舱身在船的中部,顶上是由竹子和芦苇交织的弓形蓬顶。(艾伦.拉森 摄)

昆明城门街景。城门上有“还我河山”的标语。(威廉.迪柏 摄)

路边制作香烟是小贩(威廉.迪柏 摄)

运河上装运稻草的小船(威廉.迪柏 摄) 

湖边景色(威廉.迪柏 摄)

昆明的水上交通(威廉.迪柏 摄)

昆明石牌坊后的居民区(威廉.迪柏 摄)

村民正在耕种田地。靠近我们基地驻扎宿营地区有一座很大的村庄,那里有许多机会拍摄村里的人们从事各项活动,如插秧、洗衣服、照顾孩子等场景。(艾伦.拉森 摄)

1944年11月间,在昆明的某家商店门口有一座用色彩鲜艳、用纸花装饰起来的大花轿子。由几个壮汉抬着去举行婚礼。(威廉.迪柏 摄)

洗衣的妇女(艾伦.拉森 摄)

在滇池附近的公园里,餐饮店和小贩比比皆是。他们在自家小屋里营业,在诱人的美食旁放着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的菜单。(艾伦.拉森 摄)

看桌子上的花,好鲜艳啊

路边小贩在兜售自制的笛子(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墙上的抗日海报和标语(威廉.迪柏 摄)

遇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街道景象(威廉.迪柏 摄)

昆明乡村景色(威廉.迪柏 摄)

头发式样时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尝美食(威廉.迪柏 摄)

基地附近村庄,中国军人走在田埂上。

昆明汇康百货商店(威廉.迪柏 摄)

空军基地内供美军生活和工作的三号宿舍入口,由中国士兵把守。(威廉.迪柏 摄)

锯匠(威廉.迪柏 摄) 

滇南首郡牌坊(威廉.迪柏 摄)

修筑机场的军人(威廉.迪柏 摄)

昆明石板路步行街(威廉.迪柏 摄) 

空军基地附近的土路和马车,这些马车都使用填满黄沙的橡胶轮胎,传说是云南省主席要求的。(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门内的喧闹集市(艾伦.拉森 摄)

美军第14航空队重庆白市驿基地指挥部(威廉  迪柏 摄)

威廉  迪柏坐在重庆白市驿机场工地的碾子上,在望着起降的飞机。(艾伦  拉森摄)

白市驿空军基地入口。小桥前面的草棚是岗哨所在。(威廉  迪柏 摄)

第14航空队在白市驿基地的营房是干净的稻草顶平房。部队计划把人员从昆明调到白市驿基地是为了让飞机更近距离侦查和攻击日军东部军事设施,包括那些日本本岛上的军事设施。1945年8月上旬迁移完毕后,驻扎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美国空军就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不久,日本政府便无条件投降了。(艾伦  拉森摄) 

战时日军侵入中国东北内陆和沿海地区时重庆成为中国的陪都,中国民国政府迁至重庆,直至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前夕,艾伦就驻扎在附近白市驿基地,一次去重庆时他拍了一幅总统府的照片……当中国士兵驱赶艾伦和他的飞虎队战友时,这幢巨大的红色官邸已经留在艾伦的镜头里。(艾伦  拉森摄)

重庆郊外木桥上行走的中国士兵(威廉  迪柏 摄)

通往重庆的公路(威廉  迪柏 摄)

重庆附近的小镇(威廉  迪柏 摄)

背竹篓的中国男孩(威廉 迪柏 摄)

重庆江边码头拥挤的街道(威廉  迪柏 摄)

化龙桥,临江的重庆景象(威廉  迪柏 摄) 

重庆街景(威廉  迪柏 摄)

重庆的居民区(威廉  迪柏 摄)

堆放陶瓷缸的私营小店仓库,小孩在好奇地看我们拍照。(威廉  迪柏 摄)

重庆街景(威廉  迪柏 摄)

重庆街景(威廉  迪柏 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6 7:32:15编辑过]

分享到:        | 转发到微评 | 回复 | 引用

在重庆街上,一个年轻的美国军人正在看一个饭店的招牌。这名军人是艾伦美国学生时代的朋友,战时与中国军人共事。他的工作是训练军人如何将军火装备载在马匹上和驴子上,翻阅崎岖不平的山丘,运到前线。(艾伦  拉森 摄)
  本店 备有 卤菜 煎包 烩饭 汤丏 荳丝 米粉

在营房外的艾伦(站立者)和他的战友。(威廉  迪柏 摄)

威廉  迪柏在晾晒衣服(艾伦  拉森 摄)

原来要送给那个昆明女孩的洋娃娃终于收到了,可我在重庆,上哪儿去找她呢?据说空军总部附属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个可爱的女儿。我们联系到那个护士,然后把洋娃娃送给了她的女儿。(艾伦  拉森 摄)

威廉  迪柏在重庆郊外的小河边(艾伦  拉森 摄

威廉•迪柏在俯视重庆山区的梯田(艾伦•拉森 摄)

艾伦与这位幸运的小女孩合影(威廉•迪柏 摄)

白市驿基地指挥部(威廉•迪柏 摄)

重庆街景(威廉•迪柏 摄) 

成都,船工往船上装粮食,威廉•迪柏正与船工头说话。(艾伦•拉森 摄)

成都,艾伦与小船上的船夫们(威廉•迪柏 摄)

成都,河边云集的小船(威廉•迪柏 摄) 

成都南河(锦江)上(威廉•迪柏 摄) 

修筑成都附近新津县空军机场的民工(威廉•迪柏 摄)

成都,沙石路上推独轮车的民夫(威廉•迪柏 摄)

成都平原,迪柏在看农民晾晒小麦(艾伦•拉森 摄)

迪柏在帮助成都农民晾晒棉花和红椒(艾伦•拉森 摄) 

摆摊出售农产品的当地妇女(威廉•迪柏 摄)

派到军营做帮工的成都小伙子(威廉•迪柏 摄)

童子军(威廉•迪柏 摄)

成都城排队等客的黄包车夫们(威廉•迪柏 摄)

成都城,繁华的绸缎商铺街的入口(威廉•迪柏 摄) 

成都,绸缎庄(威廉•迪柏 摄)

成都,烟具店(威廉•迪柏 摄)

成都的商铺(威廉•迪柏 摄)

华西协和大学(威廉•迪柏 摄) 

成都的图书馆(威廉•迪柏 摄)

那些战后曾有幸驻扎过杭州的美国人,对那里的优美风光记忆犹新。山丘、宝塔、美丽的湖泊、五光十色的游船、湖边豪宅、多姿多彩的小岛和友善的人们,一切都令人难忘。(艾伦•拉森 摄) 

杭州保俶塔(艾伦•拉森 摄)

我们几个人租了一艘小船游览西湖,照片中的妇女就是我们这次快乐游览的导游。(艾伦•拉森 摄) 

美丽的西子湖(威廉•迪柏 摄)

美丽的西子湖(威廉•迪柏 摄)

杭州基地。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曾计划发展现代空军,在杭州设立训练飞行员和机组维护人员的设施。在中日战争初期,当中国军队被迫撤离中国东部地区后,杭州的靠近设施沦为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1943年至1945年间,杭州基地屡遭中美混合战斗机和第14航空队的攻击。基地里的机棚和建筑物弹痕累累。1945年10月,为了从中国的基地里收集供国民政府使用的飞机,第14航空队的小股部队进驻这个基地。(艾伦•拉森 摄) 

高登•汉姆上士正在拍摄杭州基地周边的乡村景象,他站立的平台是战争结束前几个月遭空袭局部损毁的一幢建筑的地板。(艾伦•拉森 摄) 

遭战争破坏的飞机修理库外停放着美军运输机和战斗机,建筑物上布满弹孔。(艾伦•拉森 摄) 

战争结束了,在中国的美国士兵欣喜地穿上干净的夹克,戴上白色的围巾,摆出姿势照相。(艾伦•拉森 摄)

艾伦与一名中国空军技师在一架缴获后被翻新的日军战机上。(威廉•迪柏 摄)

中国军队在杭州基地附近进行训练。(艾伦•拉森 摄)

手拿野鸡的美军士兵(威廉•迪柏 摄)

美军在杭州的军旅生活稍许轻松一点,我们住在曾经是仓库的建筑内。当地的百姓为美军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如这个年轻女孩正在军营附近帮艾伦运送一袋要洗的衣服。(威廉•迪柏 摄) 

在田间歇息吃饭的农民一家人。杭州地区的乡村引起我和几个战友的极大兴趣。在机场附近田野里耕作是当地的主要活动,1945年秋天温和的天气最益于各种农场的好收成。农民们及其家人打着手势友好地接待我们,并且乐意让我们拍照。(艾伦•拉森 摄) 

杭州农家姑娘(艾伦•拉森 摄).jpg 

扬谷(艾伦•拉森 摄)

面带丰收喜悦的男孩(艾伦•拉森 摄)

在花生堆里的男孩,背后是碉堡。(威廉•迪柏 摄) 

脱粒(威廉•迪柏 摄)

晒谷(艾伦•拉森 摄) 

谷物加工(威廉•迪柏 摄)

一位老妇人正在晒谷(艾伦•拉森 摄)

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农妇喜不自禁(艾伦•拉森 摄)

军营附近的当地百姓(威廉•迪柏 摄) 

路边的水牛(威廉•迪柏 摄)

干农活的男孩(威廉•迪柏 摄)

干农活的女孩(威廉•迪柏 摄)

在杭州机场附近田间歇息的农夫(威廉•迪柏 摄).jpg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杭州街景(威廉•迪柏 摄)

在西湖边洗衣的当地百姓(威廉•迪柏 摄)

街上拉粪车的城市清洁工(威廉•迪柏 摄)

杭州,急救站和医院的入口。大门两旁是碉堡。(威廉•迪柏 摄) 

杭州,运货的民工(威廉•迪柏 摄) 

杭州“太和园”会所(威廉•迪柏 摄) 

穿越田野和村庄的旅途也非常有趣,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乘坐火车。在行进途中,我们看到仍然照常运作的日军基地,这着实让我们感到意外。此时距日本投降已经过去6周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战争中占领这些地区的日军数量太多,短时间内中国军队还无法完全解除他们的武装。(威廉•迪柏 摄)

杭州火车站距离空军基地很近,1945年秋,我们有幸获得批准乘火车到几小时路程以外的上海去做一次旅行。我们饶有兴趣地与站台上卖水果的妇女讲价,好买一些在路上吃。(艾伦•拉森 摄) 

杭州营区里美军士兵和中国女孩合影(威廉•迪柏 摄).jpg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闲话 2011-8-28 12:10
照片令人浮想联翩,久久不忘。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