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根据中共制度安排,由2270个党代表所组成的十八大,将在7天的会期内决定未来10年最高领导层的核心人选,以及未来五年中共执政基本路线与方针。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中国国内事务的影响早已远超出国界;再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社会矛盾凸显,治理难度陡增,在这个背景下,十八大有关人事与路线的决定是否能开启中国政治新局面,自然备受关注。
十八大报告恐少创新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目前属于官方机密,但今年7月23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仍透出了一些端倪。
这是胡锦涛在十八大前最后一次长篇发言,同时也是十八大的“定调”讲话,从官方媒体的摘要报道,以及近期一系列的解读性文宣推论,十八大政治报告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将三位中共前任与现任领导人的理论与观点: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统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
从当局角度设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概括一切,好处是简化中共指导思想,并淡化个别领导人色彩,有利于中共在维持道统的同时,增加理论的包容性。
在此之外,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十八大报告对于社会呼声甚高的政治体制改革并未深入着墨,整体创新色彩不突出。
根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了“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重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肯定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内民主等党建问题。
其中,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作用等表述看来,十八大报告的思路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可能不会触及制度性的变革。
倒是在党内民主方面,“723”讲话提到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说明,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有可能出现小突破。
人事安排谣言四起
十八大也将进行下一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并在十八大闭幕隔天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及政治局常委会。
按照惯例,政治局与政治局常委会是等额选举,也就是说,政治局委员与常委的名单,早在十八大开幕前就已由现任政治局常委与党内元老们,以非公开方式酝酿、博弈后商定。届时,这个名单将毫无意外如数当选。
中国政情观察者一般认为,十八大会期迟迟不定,部分原因就在于党内主要派系对下一届常委的名单,确定不下来。
而原本属于“入常”热门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期被盛传“入常”机会动摇。
今年57岁,出身共青团系的汪洋是有资格角逐政治局常委的人选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年龄此时成了他的劣势。如果今年就“入常”,汪洋的资历将不断提升,甚至可能连任三届成为二十大后排名第一的常委,这恐怕不是江泽民挂帅的高干子弟系所乐见的。
再者,新一届常委的可能人选中,属于高干子弟与江系的王岐山(现任副总理)、张德江(现任副总理兼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俞正声(现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高丽(现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都将在一届后退休,形成十九大以后常委会内团系力量大涨的局面,这或许也是两大派系在人事问题上没有更早达成一致的原因。
由于有多名“一届常委”,有境外分析称,十八届常委会只是过渡与铺垫,中共政坛要在十九大以后才能开启新纪元。
然而,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另一个微妙与复杂的形势之中。随着经济减速、社会贫富继续拉大,民众权利意识觉醒,要求加速改革的呼声更为强烈,社会耐心是否还有五年?对于这一点,候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应该心知肚明。此时此刻,最后的协商估计还在进行中,在经历过今年初薄熙来事件的政治震荡后,中国的执政者需要提出掷地有声的改革计划,以重振威望与凝聚民心,现任政治精英们是否有这样的使命与急迫感,外界在观望。
中共十八大,究竟会像当局所形容的,是“承前启后”的大会,还是在关键时刻“无所作为”,下个月的今天,答案即将分晓。
受访学者:党内民主需要阳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间接选举的方法产生,选举方式包括等额与差额两种,下层的选举差额较高,最上层是等额选举。换言之,下层民主空间较大,这也是“民主集中制”的另一种体现。
从2011年10月开始,中共中央就开始部署十八大代表选举;今年4月至7月,全国40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以高于15%的差额比例选举产生2270名十八大代表。
虽然中共强调要提高基层人员在代表中的比例,但厅局级以上的高官仍占据十八大代表的大多数。根据官方数据,当选的十八大代表中,党员领导干部占69.5%;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占30.5%;其中工人党员只有169名(包括农民工党员26名),占7.4 %。
中组部官员介绍说,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较2007年的十七大,已经有“较大幅度提高”。
十八大将在11月8日开幕,按照前例,会议将举行7天。闭幕当天,与会代表将选出由200多名中央委员和160多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以及由120多名委员组成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与中央候补委员以无记名、差额选举产生,但是差额比例明显小于全国代表,按照十七大的经验,中央委员选举的差额比例8.3%,候补委员是9.6%。
越不公开越没合法性
中共近年多次强调将提高党内民主,因此十八届中委会选举的差额比例继续提高,应属预料中事。差额比例是否会从8%左右大幅提升,将反映出高层推进党内民主的决心。
但评论界也一般认为,中共党内民主还没赶上1980年代。1987年中共举行十三大时,党代表选举差额比例是20%、中央委员是5%、候补中央委员是12%,当年还发生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接连落选中央委员,结果被淘汰出政治局的选举结果。
除了提高差额比例外,受访学者指出,提升透明度也十分关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对本报说,中共以间接选举产生领导人,作为阶段性的方法并无不可,但必须提高制度化水平,允许政策辩论,而且让党内民主享有“多点阳光”。
他说:“中共现在承认党内有竞争,那竞争是发生在哪一个环节上?党内有多元声音,多元利益已经是事实,隐藏也没有用。在一定限度内允许政策辩论并不影响党内思想统一,不争论反而达不成真正的共识。”
从十七大开始的“民主推荐”、内部测评等党内民主方式,细节也应该更公开,否则民众与党员都不知道中央决策与领导人如何产生,反而有损于中共的执政合法性。
郑永年说:“党内民主就是允许一点点竞争,但如果没有明文规则,那大家去搞潜规则式的竞争,结果很危险。薄熙来的做法,就是潜规则式的竞争。
“无论是制度或者政策,都必须让老百姓知道决策的细节。现在老百姓消息很灵通,你不告诉他们,大家就瞎猜,搞得整个中国谣言满天飞,大家对未来感到焦虑与不确定性,这其实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