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刘谢的亲友吗?似乎不太可能。
可是岳非律师说您是亲友团的一员。何以见得,因为您24小时轮值为刘谢打抱不平。但还有一种解释,您也许不是刘谢的亲友,但您的好友是,或者您好友的好友是,或者您好友的好友的好友是。那么用好友来链接,一共需要多少個這樣的好友中轉,您就荣幸地加入刘谢亲友团了呢?(以下转载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13/content_4689440.htm)
六度分隔實驗:
1967年,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對這個問題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從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招募到一批 志願者,隨機選擇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信函的最終目標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由于幾乎可以肯定信函不會直接寄 到目標,米爾格蘭姆就讓志願者把信函發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係的親友,並要求每一個轉寄信函的人都回發一個信件給米爾格蘭姆本人。出人意料的 是,有六十多封信最終到達了目標股票經濟人手中,並且這些信函經過的中間人的數目平均只有5個。也就是說,陌生人之間建立聯係的最遠距離是6個人。
1967年5月,米爾格蘭姆在《今日心理學》雜志上發表了實驗結果,並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說。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現象(又稱為“小世界現象” small world phenomenon),可通俗地闡述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尚未證明的“理論”:
這個玄妙理論引來了數學家、物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紛紛投入研究,結果發現,世界上許多其他的網絡也有極相似的結構。比如,人際網絡和WWW的架構幾乎完全 一樣,通過超文本鏈接的網絡、經濟活動中的商業聯係網絡、生態係統中的食物鏈,甚至人類腦神經元、以及細胞內的分子交互作用網絡,有著完全相同的組織結 構。
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係的登肯*瓦茲主持了一項最新的對“六度分隔”理論的驗證工程。166個不同國家的六萬多名志願者 參加了該研究。瓦茲隨機選定18名目標(比如一名美國的教授、一名澳大利亞警察和一名挪威獸醫),要求志願者選擇其中的一名作為自己的目標,並發送電子郵 件給自己認為最有可能發送郵件給目標的親友。瓦茲2003年在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表明郵件要達到目標,平均也只要經歷 5~7個人左右。
在美中网上,您和最陌生的网友有几度分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