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从一本《家长手册》想到的
孙女考进了纽约的史岱文森高中,全家人都为她高兴,因为“史岱文森高中在近世纪以来一直是优良学校的象征”(《纽约社区报》语),它是纽约市公认的三大优秀高中之一,正如《手册》中所说:“这里的学生,是全市初中毕业生中最好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学生”,正因为这样,可以预料,新学期的学习竞争一定是很激烈的。鉴于这一点,学校在学生录取后,便早早地召开了家长会,每人发一本《家长手册》,以便使家长能“熟悉学校运作情况”并在“学生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担任积极角色”。这就是“未雨绸缪”,学生还未入学,先给学生和家长有个思想准备,可谓想得周到。
许多华人家庭来美国后,常对美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质疑的内容多半是嫌美国学校学习压力太轻,给孩子留的作业不够多等等。我们也一样,来美探亲的第一感觉就是:孙女的学习简直太轻松啦!刚来时,她还没放假,正准备迎接毕业考试,可她整天只在电脑上“玩”,没见她正正经经地做过习题,即使有点儿作业,也是一会儿功夫就做完了。我们整天给她唠叨:“国内和你一样大的孩子,学习比你辛苦多啦!”可她的回答是:“你们应该把我和美国的同学比,我比他们辛苦得多啦!”后来看她每次拿回来的成绩单,都显示学得不错,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我们翻阅《家长手册》看到“家庭作业的方针”一栏,清清楚楚写着:“家庭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能在三十至四十分钟左右完成为主”,而“寒假、春假的家庭作业,应该是以学生能于一天内完成为标准来设计”,怪不得孙女的作业这么轻松,看来即使进了优秀高中,作业也多不到哪儿去。不过这就让我们很费解:以后考大学怎么办?
最近看到一篇题为“常春藤名校的选材标准”的文章,文章说“像哈佛、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绝对顶尖级的学校的招生,搞的是‘三结合’,即‘高考成绩’、‘学校的平时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就把165名高考成绩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对“综合素质”不满意。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呢?它包括: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每一项都按参加的级别分为五个等级,比如体育活动,参加过奥林匹克比赛,那就是“1”级,参加过其他国际比赛是“2”级,参加过州(省)际比赛为“3级”,参加过区域性比赛和学校间比赛,则分别是“4”、“5”级。文娱活动也一样,按参加过哪一级团体的演出,担任什么角色等分成5级。史岱文森高中就有:包括生物医学社团、种族文化俱乐部等内容的五十多个课余活动组,另外还有包括棒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篮球、美式足球在内的三十多个运动队,包括交响乐团、舞蹈团、戏剧社在内的十多个文娱团队,以及多个出版社、报刊、摄影组,供学生在校期间选择参加,而参加的情况,都由学校作为“个人资料”存入档案,并在考大学时,由学生请五至六位老师写“推荐函”,介绍自己的兴趣、专长及成就。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作为“校外活动”主要内容的义工。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但又非常重视个人为社区做出无偿贡献。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要求外,还要求无偿服务数十个小时(要进好大学,甚至多达七十个小时还不够),有些高中生,学业并不突出,就因为“学雷锋”非常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义工包括到社区为穷人、伤残人服务,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下棋,到医院当护工、保姆,义务当搬运工、建筑工等。史岱文森高中还在五、六十所大学图书馆办了“暑期计划”,供高中生暑期去当义工。这些义工,学校从不统一组织,而是全靠学生自己去干,最后由义工被服务部门写出证明,给学校存档。十几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和他谈“助人为乐”的意义,不少学生是把义工当作任务来完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份学生自觉自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服务里,美国大学更看重的是这种货真价实的社区服务。
这也许就是家庭作业很少的缘由吧?因为孩子们还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和义工服务上。不然,即使学业成绩为“1”等,而“综合素质”的五项如果都是“4”或“5”,就会被看作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项尖大学是不会要的。
史岱文森高中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视,《家长手册》的“准备个人资料”栏目中特别提醒:“在你开始就读史岱文森的第一个星期,就要开始建立大学档案,在家和学校各保留一份所有你参加过的俱乐部、社团、义工工作的记录。这项工作必须现在就开始参加并详细记录,不要等到第四年的时候,才发现你的大学档案是空的,那就晚了。”
看了这些,我们才初步明白:原来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不是“唯高考分数”一项,大量内容在考题之外,在你念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要着手努力了。这大概也算是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