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3日 09:07 来源:新华网 张维
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引来全世界的关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均 GDP只有日本的1/10,所以没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只要引入两个因素,涉及中国的许多统计和排名都要变化:一是用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比如,日本餐馆吃饭比中国贵10倍。按照官方汇率来计算,同样准备一顿饭,日本餐馆创造的GDP就比中国餐馆大10倍,这样误差自然越来越大。现在国际学界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跨国比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英国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所做的研究。他用购买力评价计算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总量在1992年就超过了日本。
二是家庭净资产。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强的置业传统,所以家庭净资产(即房产、储蓄、股票等资产,减去债务)比人均 GDP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老百姓的真实家底。我手头没有日本的数据,只有比日本更发达的美国的数据。根据2010年3月美联储发表的统计,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家庭的总资产平均缩水25%,跌到 2004年的水平。这一年,美国家庭中位净资产为9.3万美元。另一统计把美国家庭中位净资产界定为8.4万美元(见2010年3月23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如果按照1美元等于6.8元人民币的汇率来计算,前者约等于63万元人民币;后者约等于57万元人民币。即使在最高的2007年,美国家庭中位净资产为15万美元左右,约为100万元人民币。我没有中国家庭净资产的权威数据,但我估计中国家庭净资产为57万元-63万元的总有数千万户,也许上亿。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人财富增长的速度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比。我们不应该学美国人过度借贷,但我想只要把中国人的财产、资产适当盘活,中国可以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已经摸索出一个大致符合中国民情国情的发展模式,而日本却显得迷失了方向。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动态地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我们让条件比较好的一大片地区先发展起来,并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以我之见,
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一个3亿人口左右的“准发达国家板块”。我之所以用这个概念,是因为这个板块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 75-80岁(北京和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均超过纽约);基础设施水平和商业繁华程度均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多数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平均面积和质量)超过了日本和中国香港;住房自有率超过发达国家;人均教育水平也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整体科技能力高于一般发达国家。我之所以还保留“准”字,是因为这个板块的某些方面暂时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如环境指标、公民文化素质等,所以我们还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争取后来居上。
中国模式为整个国家带来可喜的“二八效应”。所谓“二八效应”指的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抓住关键的20%就能产生80%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一个公司20%的客户可以创造80%的收益;一个企业20%的骨干可以带动80%的员工。我们的20%的“准发达板块”正在带动中国80%地区的发展。现在的“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又是在这80%的地区内,继续采用“二八效应”,抓住20%的关键城市群发展来带动整个中西部的进步。我想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二八效应”的不断扩大和延伸,直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今天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同质的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这些才是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的真正意义所在。▲(作者:张维为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客座研究贯。)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