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随着“十二五”即将开始,中国经济如何规划布局成为看点。
根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10年11月2日的说法,“十二五”期间仍会有经济增长等指标,但是“要突出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样一些目标,体现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十一五”规划曾提出,2010年比2000年人均GDP翻一番。实际结果是,2010年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是2000年人均856美元的4倍以上,比2005年的1703美元增加了一倍。
“十二五”初步预定经济增速在7%左右,比“十一五”预定的年均增长7.5%要低。但是考虑到不少地方提出5年GDP翻番的要求,是否全国也会再出现5年经济翻番,甚至人均GDP达到1万多美元,进入发达国家水平的行列呢?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给出否定答案。
如何看待“十二五”的内外需形势,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报记者近期专访了从事测算研究的李雪松。
“十二五”仍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21世纪》:“十二五”期间,是否人均GDP会再翻一番,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
李雪松:2009年中国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约3700美元,今年的最终数据还没出来,可能会在4000美元左右。我们预计到2015年,人均GDP会是7455美元。按此看,未来五年还达不到人均GDP再翻一番的水平。实际上,2015年要达到人均GDP7455元的水平,年均经济增速在9%以上,已经是一个很快的增度。
一般认为,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38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下收入组,3800美元到1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组的水平。根据我们的预测,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7455美元的人均GDP,还是属于中等收入组。实际上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组水平,到了2015年还是在中等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是人均GDP在11000美元以上,到“十二五”末期中国还达不到能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事实上,那个时候国际机构对高等收入组的标准也可能提高,所以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均GDP仍在中等偏上收入组,这是肯定的。
《21世纪》: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规划提出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但是实际2010年人均GDP比2005年将近翻两番。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十二五能否延续这样的增速?
李雪松: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外贸形势好,对经济的贡献率高有关。未来十年,是否能达到这个水平,保持过去十年的增长速度是一个问题。我们预测认为,要达到过去5年的速度,是比较困难的。
过去十年GDP年均增速在10%左右,而未来十年,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预测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到“十三五”,即2016至2020年,我们预测的增长速度,就要比“十二五”期间会有适当的下降。
这样的话,未来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难度比较大。有些省提出5年人均GDP或者GDP再翻一番,从区域角度看是可以的,但是从全国来看还不行。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纪》:过去多个国家人均GDP过了4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国家行列,但很长时间也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过渡,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李雪松:这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大挑战。要解决此问题,需要中国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现在的标准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人均GDP在11000美元以上,即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全世界来看毕竟是少数。即只有少数国家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为高收入国家。一些国家比如拉美,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较早,但是好几十年,还是没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比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跨越了这个阶段,应该研究他们的经验。
收入增长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按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这就要实现“居民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需要国家在投资方面更多地向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来倾斜,来提升国内消费的潜力。
“十二五”期间还要利用现有的潜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实就是注重发展平衡,发展还是第一要务,要在发展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地解决好社会问题,更加的关注民生问题,这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不仅在“十二五”期间,在“十三五”也要重视,因为到“十二五”末期,按照我们的预测,人均GDP是7000多美元,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人均GDP才是12000多美元。而这时,由于高收入组国家的门槛可能会有所提高,12000美元的水平,也不是肯定就能跨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所以,至少整个“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都属于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和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平衡关系。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具有丰富的发展经济的经验,中国可以集中各方面力量,内耗较小,决策综合了社会各界的知识、力量和智慧,这样可以使得经济发展在稳定而平衡的轨道上,同时政治比较稳定。只要政策恰当,我们完全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纪》:“十二五”提出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你有何建议?
李雪松:这个要看如何定义“同步”,至少我们要重视收入增长。去掉物价的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没有名义增长那么高的。现在每年居民收入增速比GDP要低些,GDP大概10%,居民收入增速要稍微低点。过去几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要高一些。
未来应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同时劳动报酬,要跟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劳动生产率如果提高后,如果工资不上升的话,就是企业获得的份额偏高。而此时工人工资的上涨幅度,可能就不能够达到企业利润的增速。解决此问题,就要增加工人的工资谈判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建立工人工资协商机制和提高工人工资谈判协商能力。
“十二五”投资率下降仍很难
《21世纪》: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慢,但是海外投资收益很大,中国“十二五”要加大海外投资,是否财富积累方式要变化?
李雪松: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一些年份,是GNP大于GDP的,有些年份是GDP大于GN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在这个国土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创造的生产总值,都进入GDP。GNP是国民生产总值,它不是地域概念是国民概念,即有中国国籍的人,在中国创造的和在国外创造的,但要扣除外国人在中国创造的增加值,所以GNP和GDP谁大,比较复杂。
过去我们强调吸引FDI(对外直接投资),这有利于GDP提高,但不是GNP。“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提高吸引外资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外投资这方面,这意味着我们海外有GNP。这方面转变就是将来要加大海外投资,但从现阶段来看,我们的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资源能源领域,价格波动比较大,在制造业中,占的比重相对不是太高。
未来“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海外投资,就要提升对海外投资的绝对额,同时在比例上,资源能源领域以外的比重也要提高。
《21世纪》:现在很多地方在下5年的投资计划很大,那么,“十二五”如何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
李雪松:首先要明确,我们要逐渐提高消费,而不是直接压低投资。根据我们的预测,从需求方面来看,“十二五”期间,固定资本形成率还会保持稳定的态势。要使得资本形成率下降比较难,最关键的是使最终消费率(消费对GDP的比率)上升。要提高最终消费率,就要增加消费,这就要提高居民收入。
未来十年,至少“十二五”期间,投资还会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发展,在投资稳定发展中需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