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购买力平价汇率”不适于人民币(深圳商报)
来源: | 深圳商报 | 发布时间: | 2010年10月22日 09:15 | 作者: | 赵伟 |
时下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政客还是财经人士,异口同声的一种说法是,人民币汇率被大大地低估了。此说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各种权威机构的“购买力平价汇率”。
我们知道,购买力平价的简单测算方法是,先确定一组包涵了各种消费品和服务在内的“篮子商品”,看这只“篮子商品”在美国可用多少美元买到,再看看在中国拿多少人民币可以买到。假如那只“篮子”在美国值10美元,在中国用40元人民币可买到,便据以认为1美元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应为4元。实际测算自然比这要复杂些,但原理差不了多少。
然而这样测算合理吗?在我看来这极不合理!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篮子”所装商品与服务的品质差异。别的货品和服务先不要去说,单就这只“篮子”里不可或缺的食品来说,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此类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其品质差异巨大,有些食品品质差异可谓天壤之别!
比如蔬菜,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无公害蔬菜,对蔬菜“农残”的检测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连海鲜与水产之类,检验也非常严格。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前几年浙江等地出口到欧洲的“抗生素对虾”事件了,在中国对虾中检出极微量的抗生素。事后调查揭示,这是那些可怜的“剥虾工”们为治手痒所涂药物的残留,其量微小到几近“纳米”级,但依然也给检测了出来!设想一下,国内农贸市场买来的此类产品,哪里经过如此严格的检验?
这就是说,“篮子商品”只考虑篮子内货品的类别和数量,并未也无法计算这些货品和服务的品质差异。而品质的巨大差异,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
然而“购买力平价汇率”的鼓吹者不大可能考虑到中美之间这种差异。
如果考虑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篮子商品”品质上的这种巨大差异,那人民币汇率低估说就大可质疑了,据以压人民币升值也就没有多少道理了!
(来源:新浪博客,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