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中国现在也有自己的反恐战争可打了。上周六,一伙黑衣袭击者手执长刀冲进昆明火车站见人就砍。这场可怕的袭击已造成至少29人死亡。这件事的后果之一是,许多外界人士相信,中国政府确实在对付一个恐怖威胁。
中国官方很快将这场血腥惨剧归咎于“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人口以维吾尔族穆斯林为主。去年10月天安门广场曾发生一起小型袭击事件,导致两名旁观者遇难。这一次的袭击地点昆明与新疆相距遥远,标志着发生在中国腹地的暴力出现升级。
美国政府没有立即使用“恐怖主义”一词,引起中国一些人的不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本周一在这个问题上受到追问时表态称,这场致命袭击“似乎是以公共场所随机人员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在前一天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场恐怖袭击”。)
美方周一从华盛顿发表的声明在周末表态的基础上进了一步。周末,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将昆明袭击事件称为“可怕且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招致大量讥讽。5万多条愤怒的评论取笑了美国使馆的措辞。其中受到大量转发的一条评论写道:“如果你们把昆明‘301事件’称为‘可怕且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那么纽约的‘9/11’便是‘令人遗憾的交通事故!’”
此言有些牵强,但它似乎在那些指控西方实行双重标准的中国人当中引发反响。美国电子杂志“茶叶王国”(Tea Leaf Nation)的撰稿人Yiqin Fu写道,许多西方报道对“恐怖主义”一词加了引号,这令中国的一些社交媒体用户感到恼火。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严厉谴责西方媒体的评论“有意识地淡化暴恐,同情暴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大部分官方媒体对昆明血腥袭击的经过只做了简略报道,似乎在低调处理。
西方记者试图以新疆维吾尔族作为少数民族所受待遇为线索,挖掘暴力的“根本原因”,这个角度往往为他们的报道招致抗议;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许多维吾尔族人抱怨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经常受到压制。就像对西藏(另一个中国政府难以控制的自治区)一样,中国政府实行同化政策,鼓励大量汉族涌入新疆,现在汉族已占当地人口40%。
按照中国有关5000年文明历史的叙述,中国目前的疆界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就像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用英国历史学家琳达•科利(Linda Colley)的话说,全是“人造构成物”)一样,中国的疆界在历史上有过不少变动。用作者蒂莫西•比尔德森(Timothy Beardson,中文名:谭宝信)的话来讲,中国的疆界在历史上“像法国手风琴一样忽大忽小”。在数百年里,如今的新疆不断处于各种中国或非中国势力的控制下。清朝曾巩固对“新疆”(意为“新辟疆土”)的统治,1911年清朝灭亡后,这片地区曾短暂独立。1949年后,共产党又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一些中亚国家独立,维吾尔族民族主义运动势力增强。
正如西方已经发现的,给敌人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是带有一定危险的。其中之一是可能催生迫害。维吾尔族已经抱怨受歧视,比如当他们在新疆以外旅行时,酒店可能拒绝他们订房。上周末,广西一家地方派出所发出一份令人胆寒的通知,“为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如发现辖区有新疆籍人员入住、经商、旅游等,请立即上报仙葫派出所。”公平地说,中国政府似乎对自发治安的危险有所警惕。《人民日报》明智地警告:“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敌意。”
将袭击者当做恐怖分子(而不是必须抓捕和惩罚的罪犯)还有一个相关的危险,这么做可能导致态度两极分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可能造成恶性循环:高压打击助燃(而不是平息)仇恨。流亡在外的维吾尔族领袖热比娅•卡德尔(Rebiya Kadeer)自己被中国政府打上恐怖分子的标签,她将昆明的杀戮归咎于“激进分子”,并补充说中国政府如果想“缓解对立和紧张,就必须解决维吾尔人不断恶化的人权问题”。
此话不太可能被听进去。中国政府在说服世界相信自己确实面临恐怖威胁之后,或许会发现在中国境外已经很明显的一件事。“反恐战争”很难(暂且不说“不可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