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包淳亮
国际政治学的两大流派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前者更重视实力变迁,由于国力难以精确衡量,有时对彼此的国力认知还会出现颇大的落差,战争可能因而爆发;后者重视规范的塑造,最终由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也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无论从哪一个学派出发,都认为中国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威胁;一方面崛起带来实力的变迁,使中国有改变世界的冲动;另一方面又因其并非民主国家,思维中少了些平等协商,多了些以力服人、以利收买人的色彩。
不过这种西方理论界的主观认识,并没有表现在当前中国政府的政策上。中国政府的政策,整体来讲是非常强调尊重国际秩序、重视平等协商、期待和平崛起的。问题在于,就像德国统一过程中曾经有多次军事上的冲突,使得军事胜利成为国家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的建国也有着精彩的战争故事;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与中印战争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成为国民的共同记忆,而毛泽东时期受到西方孤立、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则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呈现玫瑰色。
邓小平改革开放、特别珍惜打破孤立后的和平环境,或许像是俾斯麦统一德意志后的德国,在铁血宰相主政下尚能够推进联盟、保卫和平。但现在中国的扩张,虽然也是实力上升后的必然,却也容易令人联想到德国新皇上台、首相更替之后,不再韬光养晦,而推行大海军,欲与英国一较高下,从而引起的英德紧张。中国人应当承认,当前南中国海局势变化的根本动力,正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南中国海局势中“手握榔头”的是中国,中国政府当然有责任更为小心翼翼,至少避免在东亚一带,重蹈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覆辙。
中国广大民众觉得中国政府处理南中国海局势过于“软弱”,认为像是菲律宾这样的跳梁小丑,应该给予教训。但是面对弱小的菲律宾,中国以海监船对抗其海军,不先发一枪一炮,是后发制人的战略,石之瑜将此形容为“东坡棋”,看似后人一着,其实居于不败。此举甚至被《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海洋战略的挑战》的美、日作者认可,觉得是中国和平掌控南中国海的妙招。
现在随着与菲律宾的冲突,北纬12度以北开始实施休渔管理;随着越南的虚张声势,海南三沙市正式成立,这些都是实质统治的大步伐。然而,中国政府这些缜密合理的政策,许多中国媒体、中国民众却还不买账,似乎民众与媒体正在把政府推往愈来愈强硬的方向。
中国人当然可以继续批评菲律宾。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要中国政府“小心一点”,武装部队前总参谋长毕亚松说:“中国生气又怎么样?它能做什么?”彷佛菲律宾眼睛仍紧盯美国,无视于世界的变化。确实也可能存在着菲律宾精英层,无法从自己的眼睛看到世界的转变,虽然意识到中国崛起,却无法将之转变为战略思考与政策起点的可能。然而,菲律宾总统阿奎诺三世那句:“你无法想象菲律宾成为一个侵略国家”也是大实话,面对失败国家如彼,中国人其实不必与之过于计较。
中国政府的南中国海“东坡棋”方略既稳健也有效,倘若由于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慢于中国崛起的速度就轻率用武,则崛起的代价或有螺旋上升的失控风险。
在现代化过程中,国家缓步渐进实施民主,可以是政府与执政党负责任的表现,但由此造成的国际舆论被动,则是本国软实力的负债,由此造成一些国家的疑忌,中国人也应持重以对。倘若一般国民并不认可政府相对低调的政策,舆论更应持守稳健,对于可能出现冲突的局势,要避免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分析国际局势时,不要只是力量对比变化如何、美国战略如何,而应该更多一点中国将提供什么样的“秩序”的思考,以践履负责任大国的大方针。避免德国引爆大战的经验再现,中国话语圈需承担重责。
作者是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