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合山找个小姐按摩全套服务多少钱 ... //www.sinovision.net/?70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合山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合山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合山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10年PM2.5监测之路

已有 1217 次阅读2011-12-11 05:22 |个人分类:卫生|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2011-12-11 10:20: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又到年底,庄国顺开始筹划为这一年监测到的上海PM2.5数据作总结。

庄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已连续8年开展对上海市内环境空气PM2.5数值的监测。

庄对20多天前上海的灰黄的天还有印象。据载,2011年11月13日至14日,申城天空一直呈现灰黄色,有市民向媒体表示,“散步后出现喉咙不适”。

作为灰霾天气重要指征的PM2.5 数据引人关注,“11月13日晚间7至10点,有3个小时的PM2.5数值高达200微克/立方米,而两天平均PM2.5浓度也已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庄称。

根据庄国顺团队对上述两天PM2.5数值观察,发现13日晚间22点15分左右,测得的PM2.5数据高达约210微克/立方米,如果按照国家环保局最新公开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标准,则其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已超过200,属于“重度污染”级别。

然而根据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分时段预报,2011年11月13日上海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并预计当天夜间为良。

从北京到上海乃至其他城市,增加PM2.5等指标预报,使空气质量预报更科学客观,变得迫切。

“即使从零起点开始,从设备引进到人员培训,国内一所城市只需约1个月就能开展PM2.5的监测”,庄国顺说。

上海市环保局最新表态,将力争第一批开展PM2.5日报预报试点工作。

“按照上海目前具备的技术、人员条件,已经达到马上就可以公布PM2.5数据的水平”,庄说。

十年监测

早在1999年3月,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伯明等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通用汽车科研人员,共同开展了对上海市内环境空气中PM2.5数值为期一年的监测。这是据文献记载,最早在上海开展相关监测的团队。

该团队在上海同济大学校园以及位于居民区的虹口区海南路,分别放置了两台PM2.5监测器。论文称,从1999年3月开始一年间,海南路和同济大学PM2.5监测器统计的数值显示,前者测得的上海年平均PM2.5浓度达67.6微克/立方米,后者为62.4微克/立方米。

按照环保部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PM2.5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35.0微克/立方米,按此标准,当时的数据就超标100%以上。

作为研究成果,2003年,一篇长12页的英文论文《上海PM2.5一年期的浓度和化学组成》(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 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发表在国际著名大气环境领域杂志《大气环境》上。

也就同一年,以庄国顺领导的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正式在上海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PM2.5监测,并延续至今。

他们将三台PM2.5监测器分别放置于杨浦区复旦大学、宝山区桃浦地区以及位于东海的小洋山海岛。“分别代表居民区、工业区和海面三个指标性的地域,”庄国顺解释,“我们认为这三个地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上海PM2.5十年监测路

2006年,庄国顺将该团队测得的2003年至2006年上海PM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在《大气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来自复旦官方的报道称,这篇论文成为《大气环境》杂志中,2006年至2011年间,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引用率最高的10篇论文之一。

“根据我们团队测得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上海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年平均数值在40-60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当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水平差不多。”庄国顺对本报记者透露,“而且近几年来,该项数值呈现略微加重的趋势。”

来自官方的数据,也证实庄国顺团队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一位接近环保部门的专家向本报独家透露,据该机构统计,“现在上海年平均环境空气PM2.5数值在四十几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则称,“近几年上海环境空气中PM2.5数值持续向好,不过下降的幅度不大”。

伏晴艳称,早在2000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就已开展对PM2.5的探索,2005年开始,有4个站点保留了较为连续的PM2.5历史数据。

伏介绍,按照国家规范,发布具有代表上海PM2.5平均水平的数据,需要在上海市内的国控点采集,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现有的PM2.5监测点位,绝大多数为非国控点,主要由郊区和郊县监测站在近1年内建设的,“均为前期的探索性工作”。

伏透露,上海市有10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点,是根据国家规范设定并经环保部批准的站点,主要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代表城区居民区、商业和交通繁忙区等地,但其中拥有PM2.5监测设备的仅为3个,目前对开展PM2.5日报的方案,亦尚在论证中。

健康杀手

虽然上海官方目前尚未公布PM2.5数值,但11月由国家环保部公开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称,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

来自学术界的相关文献亦证实,在上海PM2.5浓度增加时,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也相应增加。还有文献指出,PM2.5浓度增加时,还会引起城市总死亡人数的增加。

2011年7月,国内《环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由上海市环保局支持的基金项目文献。在这篇题为《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的论文,对上海市6所大中型医院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医院呼吸科、儿呼吸科日门诊人数及霾天PM2.5、PM10的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霾发生当日,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和1.9%”。

2004年5月,《卫生研究》杂志刊登名为《上海市A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该论文称,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一周日效应混杂因素等影响后,发现“当大气PM2.5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总死亡人数上升0.85%”,结论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PM2.5颗粒由于直径小,能够轻易进入人体的肺泡甚至血液,”庄国顺称,“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争议新国标

在国家环保部最新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新的含有PM2.5监测项目的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距离现在尚有4年左右。

此间一些民间组织及专家呼吁将该时间尽量缩短,提早公开PM2.5数据。

“一个省或直辖市拿出几十万、几百万引进十几台PM2.5监测器,真的很困难吗?”庄国顺质疑,“而且PM2.5机器基本为自动工作,即使每台机器需要配备一至两位技术人员,但相关知识学习几周就会了。”

伏晴艳则透露,目前国内的PM2.5仪器均为进口,按照原理不同,价格在20万-30万间,每台每年维护的成本为3万-6万。

资金暂且不论,标准本身“就低不就高”还有争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PM2.5年平均值的一级、二级浓度限值标准,分别是15、35微克/立方米,这被庄国顺认为是人为降低了空气质量优良率的门槛。

国际卫生组织推荐了PM2.5三档标准,但这份将于2016年实施的修改意见中,采用的是最低一档的标准,”庄国顺称,“而且即便如此,也需要国家未来4年花大力气整治空气污染,才能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庄国顺说,据他们团队统计,“现在上海每天PM2.5平均浓度几乎都在40-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远远超出新国标中PM2.5二级浓度限值”,这意味着上海目前很难达到上述标准。

“现在上海能找到一天PM2.5浓度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都很困难”, 庄国顺表示。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王暐 责任编辑:NN028

专家称PM2.5指数飙高与城市玻璃幕墙存因果关系

2011-12-09 09:52:48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核心提示:近来一个叫PM2.5的新词汇,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来来说,PM2.5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类自己闹腾出来的。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工地扬尘是其主要来源,随着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尾气正在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些天来,德班气候大会正在召开,身在国内的人们也经历着一场又一场大雾的侵扰。环境问题正在成为这个冬天最热门的话题。而就在昨天,一场和环境有关的会议————“2011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论坛上,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十多个部委的专职领导发表了演讲,阐述了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措施和要求。而最令人关注的是,几大部委都不约而同的指出了我国当前在节能减排道路上存在的不少问题。

迅猛增长的汽车数量成PM2.5飙高主要原因

近来一个叫PM2.5的新词汇,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来来说PM2.5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类自己闹腾出来的。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工地扬尘是其主要来源,随着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尾气正在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李来来:2.5以及2.5以下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是来自汽车尾气,我们知道这是更加危险的污染物,因为颗粒越小就越容易被吸入到我们体内。

除此之外,迅猛增长的小汽车,让交通拥堵成为了各大城市的梦魇。以北京为例,每天的拥堵时间已经从2008年的3.5小时,增加到现在的5小时。这不仅增加了油耗,也加剧了尾气的排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已经迫在眉睫。李来来表示首先应该从城市规划上下功夫。

李来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高密度紧凑型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少能走路去上班了。过去城市居住区,工作区,就是一个区域的功能都有优化,来降低出行距离。

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居住的都市越变越大,家与单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上班平均所需的交通时间在50分钟左右,更合理的城市规划将降低人们出行的“刚性需求”。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建议不仅要有“新”规划,还要用好“老”设施,应该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过能力。

朱伽林:中国现在是车多了就赶紧扩路,再多了就接着扩,造成了目前的恶性循环,在国外,比如伦敦很多年都没有变,它的路一直就是那么宽,但是通过能力确实是越来越强。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关键不是经济鼓励,而是方便便捷,在交通接驳上,确大有文章可做。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压力大,但是潜力更大,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陈建营表示,根据规划,力争未来五年,交通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二氧化碳强度明显降低。

陈建营:与2005年相比,总得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到13%左右。十二五期间,营运车船累计可以形成节能量0.83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达1.78亿吨。

玻璃幕墙与PM2.5飙高暗藏因果联系

北京前两天大雾弥漫,许多人都选择了躲在室内或者打车出行。人们一边抱怨PM2.5指数飙高,一边在微博上晒出了透过玻璃窗拍到的街景。大多数人都知道汽车尾气污染空气,但很少能够意识到,污浊的空气和他们视作保护层的巨大玻璃幕墙之间,也暗藏着因果联系。城镇建设当中一些不环保的设计趋势,加大了燃煤负担,不但阻碍了节能减排,也严重影响我们的空气质量。

要想减少PM2.5,不仅得少开车、还要少烧煤。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当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很多地方领导非常愿意选择那些所谓“后现代”设计,要面子不将效益的现象随处可见。

仇保兴:往往是罩着玻璃罩子,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不管南北全部是玻璃幕墙。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是法国人设计的。法国冬天非常暖和,玻璃幕墙建筑在法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是把这个建筑搬到上海来,他们的校长告诉我,冬天是冷得发抖,夏天象蒸笼一样。浦东干部学院只有400个学员床位,每年消耗的电力要支付6600万人民币,比常规建筑要高出一倍多。

仇保兴指出,历史上,我国传统建筑一直传承着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理念,但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住房建设方面却在走一条歪路。

仇保兴:特别象陕北、山西这些地方,原来的农民都住窑洞,窑洞一改造实际上它的节能效果非常好。哎!现在有些地方却盲目地鼓励农民住所谓的“别墅”。结果一个冬季原来只消耗两吨煤,住到别墅里要消耗八吨、十吨煤。这是一个不利的趋势。

住建部:将把节能指标作为建筑施工评审重要内容

仇保兴表示,“十二五”期间,住建部将加大监督力度,把节能指标作为建筑设计施工评审的重要内容。

仇保兴:对于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设计单位我们要进行处罚,甚至要它退出市场。第二要把建筑节能强制性的标准检查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农村普及。最近我们和财政部发改委三家发布的“农村危房改造补贴”也在逐步加大农村建筑节能方面的补助力度。

正在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说,中国政府决心在5年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勇气和气魄去改变。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 费磊 季苏平 )耿敏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