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2011年09月09日09: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商贩拿出两只大闸蟹和一捆防伪戒指,声称这是真的“阳澄湖大闸蟹”。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将于9月17日正式开捕,但北京一些海鲜摊主却声称已有阳澄湖大闸蟹在售。对此,苏州市质量监督局方面表示,今年的防伪标志尚未发下去,市面上流通的带有“防伪标志”的阳澄湖大闸蟹均有问题。(《新京报》9月8日)
有了防伪“戒指”,大闸蟹照样“早产”,正宗的还没开捕,戴着防伪戒指的假蟹居然已经在市场上“横行霸道”了。的确,既然防伪靠的不过是个戒指,比起大闸蟹造假,戒指造假还真是容易得多。
然而,让“早产”假蟹先横行起来的,其实并非全是假戒指,不少甚至是从养殖户那儿流出的真戒指。原来,这标记蟹中之王的防伪戒指原来早已生产过量,并被当做一种相对稀缺的产品销售,戴到了“平民蟹”的纤纤玉指上,可谓信物齐备,安能辨我是“真伪”。本为“防伪”,防着防着却变异为“造伪”,究竟是怎样的机制导致出这一离谱现象呢?
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戒指”防伪流程。既然“戒指”作为防伪标记,按产量严格发放“防伪”标记就应当是对“防伪”流程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蟹扣的生产、加工与发放就应当有严格的审核与监督机制,但实际的情形却是,“防伪”部门造了“戒指”,却没有经过严格调研和产品证实,不问真实产量,直接将“戒指”销售给蟹农,至于蟹农的真正产量却无人问津,蟹农的自产蟹是一定会戴“戒指”的,而这被蟹农出售的“戒指”显然是超量发放“防伪”标记的后果。不难看出,这样粗放式“防伪”显然还是停留在作表面文章的水平,其能起到的“防伪”效果实在是不敢恭维。不过“可喜”的倒是,这“防伪”标记也可成为一种产业,多造多销以养活一批人了。如此一来,“防伪”成“造伪”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真要搞防伪,不妨拿出点钞票“防伪”的精神与劲头来。把防伪标记的生产、发放、流通、监督甚至查处机制都完善的建立起来,把以假乱真,甚至“防伪”标签被滥用的窟窿先行堵死,把工作真正作实作细。如此,“防伪”才能真正落于实处,而不是停留在作秀的层面上,更不至于闹出“防伪标志”反催生出“造伪产业”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