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外交学院院长忆吴建民:他的外交大局观让人敬佩

热度 1已有 698 次阅读2016-6-18 03:31 | 外交学院, 大局观 分享到微信

资料图: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
资料图: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阚枫)18日清晨,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武汉武昌遭遇车祸离世,终年77岁。

  作为生前同事,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吴建民的外交活动中的大局观、平等待人的胸怀,以及他对中国外交人才培养的贡献令人敬佩。

  吴建民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

  秦亚青说,年轻时代的吴建民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身上学到了外交的大局观、全局意识,这些在其之后的外交生涯中得到充分发挥。

  “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对外交战略的宏观思考,从小的细节来说,包括对外交事务事无巨细的周全考虑,以及在具体的外交事务中,他对于外交问题的精准判断。”秦亚青说,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吴建民先生在外交活动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胸怀和态度得到国际上的好评,这都是中国的外交后辈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吴建民的外交生涯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

  1971年,32岁的吴建民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在他此后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

  秦亚青回忆,吴建民的外交生涯中,有两个突出贡献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是他担任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之际,一个是他担任中国驻法大使之际。

  “吴建民就任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的时候,中国在人权方面正遭遇到国际上诸多不友好力量的攻击和污蔑,当时吴建民先生做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秦亚青说,任职期间,吴建民在诸多外交场合积极介绍中国人权发展的实情,对于推动中国在人权方面和世界的对话做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争取到了很多利益,在这方面,他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此外,让秦亚青印象深刻的是吴建民任驻法大使期间的贡献。秦亚青说,吴建民任驻法大使期间,中法关系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了当年中法元首对彼此家乡的互访。

  “这次元首外交在中法关系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外交官的努力也得到最大体现,从这个方面也能说,吴建民是一位很杰出的外交家。”秦亚青说。

  从2003年7月开始,吴建民卸任中国驻法大使,回国担任外交学院院长,从外交一线回到外交讲台,任职外交学院期间,吴建民对于中国外交后备人才的培养也被外交学院的师生们所称赞。

  作为自己老同事,秦亚青说,吴建民到外交学院工作后,大力推进外交学院对外开放交流,包括让师生赴外交流,邀请国外知名人士进校园跟师生讲座、对话等,这些交流让外交学院的一些学术成果和理念得到了国际推广和提升。

  秦亚青说,作为中国外交战线上的“老兵”,吴建民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注重把一些外交实践中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加入到外交学术和学科建设中。

  “比如,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开设了交流学,要求外交官必须先学会交流,如果不懂交流,外交官就无法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无法把中国的情况说明白。再如,外交中的案例学,他让师生们懂得外交官必须从实践案例中总结和学习。”

  秦亚青说,任职外交学院期间,在日常的授课讲座中,吴建民向师生们传授最多、最重要的的理念就是中国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这可以说是一位老外交家在外交生涯中最重要的感受和体会。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