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这一轮行情比预想中来得太迟了一点,但是终归是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天崩地裂,电闪雷鸣般的火山爆发,所谓井喷可能也莫过于此。
一切都是因为压迫的时间太长了。
如果拿A股和美股相比,那么这个时间段可以说足足有五年之久,2007年的上一轮行情高点,无论是A股或美股高点均出现在那一年的10月,时间相差不过3天,A股是6124点,美股则是14198点。而在2007年之前的3年,A股和美股基本是如影随形、相伴而行;但是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共生关系却因此打破,虽然A股有4万亿刺激计划先于2008年11月见底1664点且于次年8月反弹至3478点,但之后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2010年高点没过3306点,2011年高点没过3062点,2012年高点没过2478点,2013年连2444点都难逾越,连续三年熊冠全球,而美股虽然晚于2009年3月见底6469.95点,却是年年创新高,2013年初既已突破金融危机前的14198点,2014年突破到了18000点的高位,也就是说,美股已经领涨全球资本市场5年的大牛市。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A股其实有A股的逻辑,而三期叠加就是最好的说明,即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期,以及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用习大大的话讲就是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2009年GDP冲高到11.6%,只是昙花一现,平稳下滑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封杀了大市的想象空间,中国正在期待新一轮的经济景气周期到来。形成对比的美股则拜托金融危机的彻底洗牌,轻装上阵,随着三大汽车公司满盘复活,互联网巨头卷土重来,QE的逐步退出,美元持续走强,GDP在2014年三季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美股的走好并非无缘无故,的确充当了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问题是,现在的逻辑变化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时间的节点发生在7月28日前后,那一天,《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同时发表了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文章,文中更是明确指出资本是流动性最强的要素市场,是牵动发展全局的一条经济血脉,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分散融资过度集中银行信贷的风险,也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居民投资需求和增加更多财产性收入,资本市场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解决好体制问题,加快释放资本潜力,使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获得更加充实的血脉滋养。那一天,《经济日报》旗下的《证券日报》更是推出了一篇直截了当的综述,指出有10万资本可以进入A股市场,如果联想到四月初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突然宣布的“沪港通”,以及国务院两次常务会宣布的两个“融十条”,证监会被动呼应的注册制改革,政策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一种有所为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正在形成之中,一种着力于资本市场杠杆撬动效应的新思路已经成型。降息并且随后一定会发生的降准只不过是催化剂或引爆点而已,这是对内的布局;而对外的布局则更具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陆续获批并铺开,金砖国家银行的建设,以及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的设立体现的则是对外输送中国技术及产能的思考,虽然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形容有点牵强,但是意义非同凡响,无论是APEC还是G20,中国已经由一个规则跟随者在向议程制定者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是在这一年宣布根据购买力平价指标测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为之佐证的是,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的IPO在华尔街遭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一举刷新全球纪录,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登上了老大的宝座。而同样来自中国内地的商业地产大佬万达集团则登陆香港成为亚洲年度的IPO之冠,世界华人首富之争在李嘉诚、马云和王健林三人之间走马灯似的轮换令人眼花缭乱。对内向改革要红利,对外以投资带市场,大国战略呼之欲出,习近平经济学渐行渐近。
不得不提的是,7月29日,中共中央宣布周永康被立案查处,反腐风暴在不断打破刑不上大夫的种种陈规,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一个个被关进了权力的铁笼子,反腐不但不可能亡党亡国,更在人民心中树起了巨大的威信,清明的政治生态让大家重燃起对国家社会,对公平正义,对民主自由,对经济繁荣的自信和自尊,政治和经济从来就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公检法司的制度调整更为反腐治标治本提供了保证,也为统一竞争的大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着这种强烈的冲动和需求,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为包括金融在内的大盘蓝筹恢复估值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A股的全面开放也为A股提升在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提供了可能,供求关系会进一步发生变化,A股也必将获得和中国经济相称的地位和评价,美股的今天也必是A股的明天。 (.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