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
沸沸扬扬的“保定成为副政治中心”的误传,现在终于以另外的一个方式予以确定了。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临了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单单以人口方面来说,截至2013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622.1万,这样的人口规模与增长速度,及其带来的水资源匮乏、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已经让北京不堪重负,成为民间戏称的“首堵”。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其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疏解,只保留其中一个或两个的功能,将北京卫生、教育、石化产业转移出去,这样北京专心地做好它的政治中心即可,是缓解首都当下严峻局面的重要对策,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看,国内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可以与之对比,并能够得到一些启发。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从经济总量、人均GD P、人均收入方面来看,长三角地区排在第一位,珠三角地区排在第二位,京津冀地区排在第三位。从长三角和珠三角来看,呈现地区分层次的发展态势,区域内发展协调,而且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力量表现良好,呈现整体式发展模式。京津冀地区仅仅在核心的北京与天津发展良好,双骑绝尘而去,没有形成对广大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区域内协调发展表现欠佳,经济结构单一、重复。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充满前景的构想。
但在这国家战略下,这样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应该及早认识并予以防范。首先,北京向保定等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如果其根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北京”,这就意味着整个举动更多的是代表了北京市的利益,是为了解决北京的问题而非去发展与带动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讲,这和长期以来北京把天津、河北、内蒙古资源汲取到北京的逻辑是一致的。
第二,北京郊区的通州、燕郊(隶属河北,与北京接壤)等纷纷成为“睡城”的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是单纯地想作为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除了拉高房价、增加人口、带去污染等之外,能给当地带去的,可能并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所以从留得住人、发展城市的角度看,还是要在基础设施,如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上,让保定、廊坊等承接功能疏解与产业转移的城市能够达到和北京一样的程度。
但问题又来了,保定、廊坊等从自然环境来说,几乎和北京是一样的,水、空气等问题,与北京一样的糟糕,甚至更差。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发展这些中小城市,只是把北京的问题,在面积上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扩大而已,根本上目前存在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依然难以真正解决。
最后,从根本上来说,北京集中了大量的全国最优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决定北京日益膨胀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仅仅是依靠强力的行政手段去推动它疏解与转移,那么还是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由此看来,整个问题最关键还是涉及到建立于行政权力之下的资源分配方面,只有行政权力的强大干预能力得以限制,让资源能够均衡配合,同时卸下首都周边地区身上沉重的拱卫服务首都的职能。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一个大的指导思路与大框架即可,然后市场化地配置各类资源,让每个周边的城市都有机会因地制宜地去选择承载首都的相应的功能与产业。简单地说就是行政化开路、市场化选择。如此,北京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的目标,以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才能获得更多市场与社会自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