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主持人将从一个建筑工地捡来的钢筋交给建委主任彭浩,让他现场鉴别质量 记者李永刚 摄 [保存到相册] |
“这些钢筋看着确实值得怀疑。”昨晚在电视问政现场,市城建委主任彭浩接过主持人递过来的几根钢筋,查看一番说,“纹路磨损了,这个长度的钢筋应该有的标号也没有。”
钢筋是督查员从武汉一处在建小区工地捡来的。电视曝光片显示,外地来汉钢筋工小牧,因一年来在工地上看到的情景受到良心谴责,主动曝光了小区钢筋“瘦身”的问题。
钢筋是支撑起建筑物的骨骼。小牧说:“工地上的钢筋以次充好,比如说浇筑时用的钢筋必须是2号,他们会用3号,3号钢筋在韧度和坚固度上都达不到要求。”工地上的钢筋不是都要去送检的吗?“自己单位的人去送检,一打发就能通过,都是骗人的。”小牧还爆料,该工地使用的钢筋80%以上是从小厂家进的不合格钢筋。
督查员随后来到这处建设工地。工地上堆放着正在加工的钢筋,锈迹斑斑看不到厂家编号;螺纹钢的纹路,有的很浅,有的几乎没有。督查员在加工台下找到一些加工剩下的钢筋,带到有关机构进行鉴定。专业人员鉴定后说,现在的钢筋生产线,每1米都有一个生产编号打在上面,这上面没有,肯定不是两年内的产品,肯定不是正规厂家的产品。
在问政现场,主持人将钢筋送给彭浩“做纪念”。
彭浩说,这个问题严重,国家法律法规对钢筋问题的处理非常严厉,是可以罚到倾家荡产的。我们将立即组织专家组,对全市建筑工地的钢筋进行专项检查;对这个问题保持高度关注,紧盯不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对于电视问政反映的其他问题,也将对市场主体、监管机构等进行全面调查、严肃处理、举一反三,确保每个问题整改落实到位。“请广大市民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问题,全市工程质量安全还是可控的”。
副市长秦军用“怵目惊心”形容钢筋问题。他说,这反映出了施工方、监理方和政府监管站的三个缺位。他同时对全市工程建设主体“喊话”:武汉将对工程质量严管重罚。也许你一时的错误,就会导致终身退出武汉市场。我市已经建立工程建设“黑名单”制度,一旦被拉黑,就没有下一个项目的投标资格。他强调,现在对工程安全实施的是终身负责制,“不管你跑到哪里去,都会追踪到你”。(记者蔡木子)
建筑工地安全隐患还有不少
1、南湖一家房地产开发工地,不戴安全帽就可进入工地升降机。升降机内没有专人值守,操作台上也没有张贴操作人员的相关证照。
2、该工地几个楼层都没有安装施工安全防护网,不符合安全规定、应淘汰的搅拌机仍在使用。
3、汉阳拦江堤一个在建楼盘,多名施工人员没有戴安全帽在高楼层从事安装和搬运工作。
4、项目经理制形同虚设:督查员走访了20多家工地,没有在工地现场看到过项目经理本人。
5、按规定,每台塔吊须配备2名司机、1名专业指挥、1名司索工;每名司机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督查中发现,多个工地都没有这样配备。
专家观点>>> 要罚就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对工程安全问题,政府、监理公司都在管。政府管理太远,监理太软—拿人的手软。这说明我们在制度设计上有漏洞。欧美一些国家早已实施建筑质量终身保险制,我们可以借鉴。由于保险公司要对建筑安全负总责,所以保险公司会去聘请监理公司严格监管,否则自己就要倾家荡产。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这是一个制度出台最多的时代,为什么形同虚设?关键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第一,制度有可行性么?很多制度之所以只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因为缺乏可行性。比如市区权力不对等,政府管得很累,又力不从心,是不是应该把手缩回来,把权力还给企业、还给市场?比如按规定,每个监理人员负责10万-15万方,而现实是每人负责监管80万-100万方,这样如何管得过来?社会“管理”和“治理”,一字之差,却是又一次观念的革命。
其次,现在的制度往往没有配套性,有制度要素,没有制度体系。所谓治理是体系化,现在是碎片化。所谓的“同抓共管”到最后变成了“同室操戈”,可谓“龙多不治水,神多不显灵”。
还要注意,制度有没有把该管的管住,笼子是橡皮筋的还是铁笼子?现在是违法成本很低,守法成本很高。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罚就要罚得他倾家荡产。
市民心声>>> 看见劣质钢筋感到担忧
南湖新村居民:看见劣质钢筋,感到担忧。房子是老百姓的生命,必须要在源头把好关,保证建筑质量,老百姓才能住上放心房、安心房,不要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