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上海救助站深夜扫街 给流浪人员一个家

已有 694 次阅读2013-12-28 08:59 分享到微信

中广网上海1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到春节,家这个字眼,都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哪怕千难万阻,也要回家过年。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家是不愿被提起的记忆,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海市蜃楼。他们,不是漂泊的游子,而是乞讨为生的流浪人员。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特殊的家也在悄悄为他们搭建。为保证乞讨流浪人员安全过冬,上海救助管理部门落实相关救助服务措施,对受助人员实施自愿、无偿救助服务。记者跟随救助管理人员深夜探访寒冬中的流浪者,走入儿童救助中心,感受一个别样的家的温暖。

  深夜11点,杨浦区救助站里的9名夜班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在站长李福祥的带队下记者坐上了救助站巡逻车跟随队伍出发,开始了他们所说的深夜"扫街"救助行动。开过七八个红绿灯,车子停在了腾跃路上。走下车,记者看到蜷缩在房檐下的流浪者,他的身上盖着印有民政救助字样的蓝色棉被。

  工作人员:你不愿意跟我们进去,等到下雪了以后,你自己来好不好?我们担心天气爆冷以后你吃不消。

  黄根成,63岁,老家在江苏。他来这里流浪已有好几年了,记者看到他的随身家当足以安置一个小家,被褥枕头、棉衣鞋子、吃饭碗筷在这个房檐下堆成一堆。晚上这个屋檐下就是他的小家,白天他又拖着家当四处乞讨。因为不愿回乡,他已多次拒绝到社会救助站。每年冬天,救助站工作人员每次巡逻的时候,都要到腾跃路来看一看。

  工作人员:去年春节在我们站里过得春节,当时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把他劝说进站后,给他进行了治疗,进站以后专程把他送到了老家,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回上海了。

  汽车发动起来,黑夜中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包头路桥下,几名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朝着桥洞下走去,桥洞里长期住着一个20岁的流浪青年小朱,去年冬天,他只在下大雪几天才勉强住进站里接受救助。晚上11点半,小朱没有回来。李福祥猜想,也许是他回家了,也许小朱还在外流浪。拒绝救助的并不只是小朱和黄根成俩人,但既然救助第一原则是“自愿”,那么流浪者不愿去救助站,就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李福祥:我们查找到十几个长期露宿的人员,而且是不愿意进站的,只能把他们记录在案,到了寒冬要求做到"每天四报到",我们的巡查车是分两个班的,白班和夜班,每班去两次,特别是晚上这十二个地方都要兜过,如果发生有问题,该送医院送医院,该进站进站。

  接近零点,巡逻车继续朝着另一座桥驶去,那里也有许多需要被救助的对象:

  李福祥:在中山北二路杨树浦桥下面,全放着床,下面长期有7、8个人,最多的时候有30个,现在很多人在五角场乞讨,到了凌晨3、4点钟的时候他们才回住的地方。我们要找他们就是要按他们的生活习惯来才能找到。

  杨浦区去年共救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2512人次,进入冬季救助了198人,其中流浪乞讨占九成。现在,除了政府救助,社区居民也都被发动起来参与救助。

  李福祥:在我们杨浦的12个街道镇成立了一个叫杨浦区街道镇的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把我们整个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社区去。

  这个春节,市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传出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过年回不了家的10名流浪儿童在这个“临时的家”,围坐在一起参加了一场温馨的春节联欢会和年夜饭。唱歌的女孩儿是12岁梦莹,从小就失去父母的梦莹三次流浪,三次被送到救助中心备受照顾:

  梦莹:只要是上班的那些阿姨都对我很好,觉得跟我妈妈一样对我。老师教我们读书什么的,每天都用洗热水澡,很开心。

  春节前夕这里有40多个孩子,为了让一家人春节团聚,救助站努力联系孩子们的家属,陆续送走了30多个。据统计,去年一年上海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965人。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救助保护科长魏庆春说,先解救,后救助,帮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家就是救助的根本目标。

  魏庆春:今年民政部门搞了一个大的主题“接送孩子回家”,基本杜绝城市中有流浪小孩,实行三合一联动,公安、城管、民政日常在街面上都要巡查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