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决定》显示,国企改革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国企高管的工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权威的官方媒体新华社也迅速发表评论称,“国企高管权力与高薪兼得,显然不合理”。想当年,平安保险的马明哲就曾因年薪6600万而引起极大争议。人们不禁要问,马明哲凭什么能拿6600万年薪?
运气好:比别人更早拿到驾照
从司机到中国平安掌门人,马明哲的发迹史堪称奇迹,他也对自己早年经历谈及甚少。梳理马明哲早期的经历,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故事:车夫的逆袭。
马明哲生于1955年12月,祖籍吉林,因父亲当年参加南下部队而举家南迁。少年时代的马明哲饱尝人间冷暖,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后,他就没有再继续学业。只有初中原始学历的马明哲首先是在广东省湛江市八甲水电厂作工人,然后在当时的广东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担任通讯员。马明哲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3年他的一次平常的工作调动中。
1983年,马明哲时来运转。这年夏天,他被调往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就职于该地的劳动人事处。在那个年代,汽车在中国是少有的专供领导们出行的工具。由于会开车,马明哲就被选中担任当时的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专职司机,并兼任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车队的队长。
由于早年丧父,马明哲一直是由守寡的许姓母亲抚养长大的。单亲家庭培养了他忍耐和少言寡语的性格。而作为一个领导的司机而言,这样的性格恰恰是最合适的。尽管只是一名普通司机,但马明哲显然志不在此。不久,马明哲就赢得了袁庚的赏识和信任。
在袁庚身边工作了两年之后,由于精明能干他被安排到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公司总共也就三五个人,主要负责工业区员工的一些福利性劳保事务,规模很小。据媒体披露,1986年,正是他的一句“一百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让袁庚对马明哲这个“车夫”刮目相看,并当即决定“光复”早在 1875年由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主持成立的保险招商局。1988年3月21日,央行正式发文批准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 司共同出资的“平安保险”正式挂牌成立。马明哲终于梦想成真,被破格任命为“平安保险”的总经理,从而开始了马明哲“发迹”的富豪不归路。
此后,在金融界,马明哲奋斗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在位时间长达10余年之久。而在政界中,马明哲从一介车夫,迅速串红为一颗政治新星,担任了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甚至一度在坊间被广泛传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热门人选。那么,一个司机是如何造就中国首富的这一系列奇迹的呢?
本领高:带领公司进入五百强
马明哲一介车夫出身,有何经天纬世之功,治国济世之才,能拿6600万年薪?这还得从他在中国平安集团做的具体工作说起。
刚开始,马明哲带领着他的12个“弟兄”在一个并不起眼的房子里忙碌着。这13个人,就是平安保险创业阶段的全部员工。也就在这个房子里,马明哲的事业迈上了第一个台阶。
紧接着,他开始了更大的动作。平安保险最初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工商银行持股51%,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占了49%。受制于这样的背景, 马明哲施展才能的舞台非常有限。于是,马明哲动起了脑筋。1989年,他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由发动员工持有股权,成功稀释了原有股东的影响力。1992 年,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新豪时”,马明哲凭借职工合股基金公司派出的董事身份,完成了由总经理到董事长的转变,公司的股权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1992年,“平安保险公司”改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第二年,便是马明哲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平安开始走向国际化。
还是在1993年,马明哲谋划出另一个发展思路。在当年的平安员工大会上,马明哲提出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从此,马明哲开始大张旗鼓地打造他理想中的“金融帝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要求金融业进行分拆,实现分业经营,而当时拥有产险、寿险、证券、信托牌照的平安却按兵不动,反而经过马明哲的巧妙运筹,平安巩固了其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当年原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在多位国有企业老总面前曾向媒体宣称:“我42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马明哲则嘲弄王雪冰道,“我28岁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42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
但令马明哲意想不到的是,王雪冰毕竟只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而马明哲孜孜追求的,则是要稳固自己的地位,把平安公司这家属于国有的金融机构转变为一家私人公司。
2003年,平安成功实施了准管理层收购(MBO),令资产规模1800亿的平安脱胎换骨,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渐蜕变为股权分散、治理结构良好的公众公司。平安员工持股计划占前九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已经上升至23.7%,影响力大大增强。而此时,马明哲终于真正握住了平安“掌门人”的权柄。
200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的成功也为马明哲带来了丰厚的个人收益。据平安招股书披露,至2004年4月24日,马明哲本人拥有员工持股计划的约1.10%,相当于公司发行股本的0.16%,为平安公司内部持股额最多的个人。这是诞生于1992年的一个持股计划,催生了平安内部大大小小2万名上市受益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将共同分享总计4.2亿元的投资盛宴,而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其发起者——马明哲。
占便宜:国企身份好办事
对于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不断变化,著名经济评论家水皮曾评论说:“明明是国有的平安公司,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动,居然变成了外资控股、国资一 点点参股、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民营公司持股的怪胎。”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马明哲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合法、合规,无可非议的。
在金融圈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1986年,当时30岁的马明哲对蛇口招商局老板袁庚说:“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此话是指100年前招商局的保险梦,1875年即有保险招商局。袁庚大喜,当即操作。1988年3月21日平安保险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两家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工商银行占股51%,招商局占股49%。
保险公司的发展特别快。到1992年,平安保险股东增为5家,分别是蛇口招商局、深圳工行、中远公司、深圳市财政局和平安员工合股基金,还是国企控股。1993年,平安保险定向募集法人股,股东数目增加到114家。之后,摩根和高盛进入又退出,股权进一步分散,工行、中远集团、招商局先后退出,汇丰成为平安保险第一大股东。
经过十余年的裂变,马明哲麾下的平安保险一马突进,其规模列中国保险业第三,资产重组,海归掌权,产品创新,特别是顶住1996年保险业产寿分业浪潮,扛至今日,平安保险的金融集团梦想初成,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整个一大金融托拉斯,这令当年没能顶住而被分切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羡慕不已。
而今,在平安的前十大股东中,除去两家深圳政府的公司共占11.51%的股份外,其余都是外资和民营资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员工的持股平台新豪时、景傲实业和江南实业占股约10%,有相当话语权,员工要当家做主。
虽然在平安保险官网上,平安自称是“中国最大的非国有企业”。但大家不这样看,总认为马明哲戴的是红帽子,还是用国企老板的标准要求他,所以口水不断,冲得他趔趄左右。而炒地的央企,甭挣巴,就是红帽子,央企老板被口水不冤枉。
一碰到利益,央企马上搬出自己共和国长子的派头,用各种行政垄断权力冲锋陷阵;但一涉及责任,一被公众口水,央企马上变成了上市企业,直扑市场经济大海。总理的话与总经理的话,到底听谁的?对于央企来说,当然应该听总理的,因为央企的大股东是政府,而总理是政府首脑——但央企不听总理的,不承担社会责任,兀自炒地王,这如何不遭公众口水漫天?
从2008年的平安保险巨额融资,到马本人的6600多万元年薪收入,国企领导的这种尴尬身份,总是与马明哲相伴。国企领导?不错。正是这个词,让马明哲狼狈。新华都唐骏收入大超马明哲,但没有人骂唐骏,因为新华都不是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