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周俊生:推动GDP增长不能再走扩大投资老路

已有 247 次阅读2013-4-16 02:20 | 投资 分享到微信

    国家统计局昨天(4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录得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与去年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长实现1. 6%,两个指标都出现了回落。但是从总体来看,一季度GDP增速都高过去年第二、第三两个季度的增速,也高于中央政府确定的今年全年GDP增长7.5%的预期目标。因此,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目标是可以接受的,它为今年经济运行奠定了一个可以期待的基础。

    但是,看一看一季度GDP的构成,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投资增长仍然是推动我国GDP增长的最重要力量,而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推进的以内需来拉动GDP的效果仍然未能彰显出来。数据表明,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92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令人注目的是,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3亿元,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曾放松的背景下,这方面的投资同比增长仍然高达20.2%。相比之下,一季度的内需和外贸增幅则远远低于投资,特别是内需市场,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8%。因此,中国GDP的投资、消费和外贸“三驾马车”仍然是不平衡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曾经长期以追求GDP增长来体现,而保证GDP实现高速增长的一个法宝,便是不断扩大投资。但是,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如果缺乏相应的消费市场来跟上,投资的增加只能形成产能过剩,从而给经济运行增加拖累。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无法撑托起一个与投资相匹配的消费市场,这种状况直到目前仍然未能改观。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同比实际增长仅为6.7%,低于GDP增速。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改变,那就表明GDP增长的成果无法让广大民众分享,而一个缺乏民众消费力支撑的经济体,显然是不健康的,也是缺乏持续性的。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期望将内需作为拉动GDP持续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政府将GDP作为经济管理核心目标的传统思路,而当经济结构转型短期内难以见效的时候,政府仍然会习惯性地走上扩大投资的老路,从而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去年以来,在“保增长”的口号之下,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一系列投资项目,多个地方政府公布了总额超过20万亿元的投资项目,扩大投资再度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推手,而政府为此背负的债务也越发沉重,抑制政府在消费市场上的投入。

    投资在GDP构成中占有过重分量,使中国经济形成了不平衡、不协调、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深层次矛盾。今年3月份,我国新增贷款超过1万亿元,截至3月底我国广义货币已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它与GDP已经出现严重失衡,资产泡沫越来越严重,使中国生成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今年一季度的CPI同比增速仅为2.4%,但这种由扩大投资而催生出的资产泡沫如果不能抑制,最终必然将反映到物价上,而物价的走高又将进一步对消费增长形成压力,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李克强要求,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的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于当前的经济转型,这样的要求来得正是时候。

    推动经济增长,不能再走扩大投资的老路,否则,中国经济只能在原有的圈子里打转,爬不上坡,过不了坎,那么,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宏伟蓝图也难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