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中新网12月11日电 习近平近日视察广东,境外媒体强烈关注,认为发出推进改革并有新开拓的强烈讯息;此外习近平视察期间,基本没有封路清道,随行人员明显减少,务实亲民作风,赢得了一向挑剔的网民们的一致赞扬。
视察广东传递改革讯息 媒体称为改革迸发新动力
新华社10日的报道披露习近平“正在广东考察”。海外华媒解读称,习近平主政后,外出考察首选珠三角,对此,舆论皆以邓小平1992年“南巡”作类比,认为这体现了新领导人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并能解决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动力问题。
香港《文汇报》和《星岛日报》10日的报道说,中共鲜明的新改革观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下一步的改革路向呼之欲出。习近平视察选择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发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推动改革开放并有新开拓的强烈讯息。
香港《大公报》的评论说,习近平在邓小平“南巡”20周年之际,视察广东,这不仅是缅怀纪念,更是矢言明志,给外界增添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丰富想象空间。
文章说,如果说20年前的邓小平南巡成功解决了改革路线问题,那么,期待20年后新一代领导人重申与强调改革信念的南方之行,能解决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动力问题,让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呼声,再一次冲出南中国的版图,成为最主流的中国话语。
加拿大《星岛日报》也引述时事评论员郑浩的分析称,习近平到广东视察,有两点重大意义,首先是释放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其次是支持广东继续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可能有些新措施会在广东先试先行。
经济座谈会坚定改革信心 新领导层施政重点渐显
习近平在邓小平“南巡”20周年之际,在广东主持的经济座谈会议上做出呼吁,更明确表明对推进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注意到,紧抓经济工作,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大后施政的重点,他上任不到一个月,便已连续召开了3次以经济为主题的会议了。
香港《文汇报》11日的社论称,习近平对发展经济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传递今后将以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信号。
《明报》11日中国版指出,参加习近平主持座谈会的企业都是珠三角企业,包括出口企业和科技企业,很具代表性,“如果珠三角能走出困局,对整个广东、乃至全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下走出困局,能够积累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出评论《中国领导层换届的经济效应》,文章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被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可以让中国经济再加速。
韩国《东亚日报》的文章关注到中国汽车领域,文章说,中国新一届领导宣布了将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现有经济构造转换为内需为基础的可持续成长模式。明年在积极的内需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还会出现新车更替需求的增加。
台湾《中国时报》、《旺报》、“中央社”和《经济日报》以及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11日都报道了习近平有关“加速调整经济结构”的表态。
《旺报》的报道还关注到一个细节,习近平主持经济工作座谈会不定基调,事先也没有要求提交发言稿,希望与会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畅所欲言”。
视察期间务实新风赢赞赏 细节透露亲民举动
中共新班子就任不到一月,已经从多个方面厉行新政新风,确实给中国政坛带来了一些新气象。作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一举一动均吸引全国上下的目光。
香港《文汇报》的报道称,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期间,身体力行八项规定,没有封路、鸣笛,没有迎送队列,也没有满街横幅。视察过程简朴、亲民、和善,具有高度的示范意义,将引领风清气正的政风民风。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报道还特别关注了习近平乘坐小巴等细节,文章指出,习总书记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赢得了一向挑剔的网民们的一致赞扬。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称,基本没有封路清道,随扈人员也明显减少,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不仅展示了习近平的务实个性,更有助于他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积累公众信任,为他将来做一些真正的“大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香港《星岛日报》11日的中国版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0日晚播出他在广州主持经济工作座谈会的画面,有网民细心发现,习近平没有结领带,“领带都不系了,轻松自如,气氛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