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凤凰网: 周小川周末在一个论坛上发表演讲,回顾了十年货币政策。你准备看待这十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先看一组数据,2001年末广义货币(M2)存量15.28万亿人民币,2011年末则达到了85.15万亿人民币,2011年比2001年净增了69.87万亿;2011年中国的M2/GDP的比值变大达到了181%,而美国的该比例只有86%。在人们普遍质疑货币超发的背景下,政府官员出来为自己辩护是很正常的。这里牵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货币政策的成功还是失败?究竟应该用什么标准?
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看政策的效果,也就是货币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想要达到的目标;二是看货币政策是否使经济的运行更为健康。人们通常是用第一个角度去评价的,这也是主流经济理论给出的答案,它预设人们知道什么样的目标是可取的,因此货币政策应该帮助人们去达到那个目标。单从这个角度去评价货币政策,周小川有理由认为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是成功的,如控制了物价的上涨,或稳定了增长等等。
但是,用“效果”去评价货币政策的成败其实并不合适,因为这些“效果”往往都是短期的,从长期看就未必有那样的效果。并且人们有理由质疑,这个“效果”对大家都是好的吗?也就是说,事实上是不存在对大家都有利的宏观目标。任何货币政策的目标其实都是“幻觉”而已,都是政策的出台提供借口。
要评价货币政策,需要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交易的媒介,本质上它不能被人为地创造出来,当某种货币政策人为地创造出大量货币时,就是扭曲了经济结构。所以,如货币政策大量地创造出货币时,经济结构的扭曲就越严重,这种扭曲往往会暂时地被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所掩盖。
既然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的结果是产生了巨量的货币,我们可以想象经济结构已经或将遭受严重的扭曲,这样,我们怎么能说这种政策是成功的呢?事实上,不可能有成功的货币政策。
这种以政策效果为评价标准的思路应该彻底摒弃,相应地,应该采取的是上述第二种评价标准,即货币政策是否使经济的运行更为健康,也就是货币政策应该服务于经济本身,而非政府的目标。从这个标准看,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也不成功,因为在过去十年,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没有提高,金融管制没有放松,国有金融的垄断地位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得到加强,借货币超发,国有金融部门汲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赚取了大量的不义之财。
不难发现,过去十年,民间金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货币政策很好地维护了国有金融部门的既得利益。从这些方面看,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失败的。
凤凰网:周小川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第一保持低通货膨胀,第二推动经济合理增长,第三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第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低通货膨胀是目标之一。周小川表示,就通货膨胀来讲,中国跟其他金砖国家相比表现不错。你怎么看待这一表态?货币政策应不应该承担这么多使命?
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采取单一目标制,即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多目标制”被认为是我国过去十年货币政策的一个特征。但是很显然,货币政策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存在冲突,如第一个目标“保持低通货膨胀”和后面那三个目标之间就是相互“打架”的。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我们就是以“通货膨胀”换来了“经济合理增长”、“较为充分的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个说法其实不夸张,因为很大程度上正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的目标显然没有实现,无论是从信贷扩张的程度和物价上涨的程度看,都没有实现。
如就消费品物价涨幅来说,过去十年中国跟其他金砖国家相比确实不算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比它们低,因为通货膨胀是指信用的扩张程度,而非物价的上涨程度。就以物价涨幅来说,其实也不具有可比性,如俄罗斯的消费品生产部门本来就是比较落后的,更容易受原油价格变动的冲击。
凤凰网:谈及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周小川称,凡药三分毒,吃药肯定有一点副作用。但是通过这一系列调控政策,中国成功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率先复苏,而且复苏是相当强劲。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有片面性。效果不能看一时,要从长远看。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如同打吗啡针,在当时是对经济是起了明显的复苏作用,但是,这种复苏效果真的是值得的追求的吗?依靠货币刺激所产生的复苏其实是“虚假”的,它只表现为物价的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上,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实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刺激计划的实施而被固化、被掩盖。
那次4万亿的刺激计划所产生的“复苏”效果很短,而经济衰退的效果却已经长达四年,这种衰退究竟还要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但也许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那次大规模的刺激,我们的衰退不会这么严重,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一些。
近年来,各地的债务危机不断爆发,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也陷入危机当中,如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东莞樟木头镇政府收不抵债,负债16亿元而濒临破产的消息。这种债务危机的大量出现,与4万亿的刺激计划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经济刺激计划不是挽救了危机,而是使危机加剧。
凤凰网:你觉得下一个十年的货币政策要遵循什么标准?
理论上中央银行不应该存在,货币的发行不应该被政府垄断,政府不应该把货币作为工具使用,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货币”要从“制度”的角度去理解,当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控制银行体系时,货币制度的演进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也就为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人类历史上一次一次地遭受经济危机,无一例外都是政府控制货币的结果。由于政府垄断货币而导致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并最终导致王国覆灭的例子,最早也许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以及一千年前我国的宋朝。
经济的繁荣不是靠货币发出来的,而是人们创造性行为的结果,或者说经济自由的结果。现在,需要做的是纠正过去十年错误的通货膨胀政策,从制度上杜绝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使货币、银行与政府脱钩。在这方面,最紧迫的也许是破除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垄断,建立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化,用私人信用取代国家信用。
如果说货币政策有什么标准的话,那就是使金融体系与政府脱离关系,使金融市场化真正能实现,当然,这是一个“否定性”的目标,是对“货币政策”自身的否定,使货币政策最终消失。
(凤凰网财经 2012年11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