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 社论
“网治”固能促成问责,但只靠网友去人肉搜索官员的名表、名烟,实在有太大的偶然性。
众多网民仍然惦记着的“杨表哥”终于有了消息。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纪委已确认,因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已撤销其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将进一步调查。
“杨表哥”被撤职,网络监督再度告捷。但在欣慰之余,又让人有些茫然。人们并不知道“杨表哥”是因为违反了何种纪律而被撤职,更不知道这种撤职处分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常态化表现,还是上级为了应对舆论而不得已采取的“切割”战术。
当下,网络监督不止一次显露出其威力,公众参与正在改变监督的格局。对于公众的监督热情,相关部门理应给予认可和鼓励,与之形成有效互动,避免网络监督陷入无效监督的尴尬。
对于“杨表哥”的被撤职,其实无须将之视为一例反腐范本。因为网络监督固然值得肯定,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一方面,并不是每个贪腐官员都能进入媒体或网民的视野,也并不是所有被曝光的官员都能被查处;另一方面,即便有官员被问责,也并不意味着相当的责任承担,而可能只是应对舆情的策略而已。
网民们的有效监督,常常可遇而不可求。只有反贪腐法治化、日常化,大量隐蔽的、未被舆论所关注的贪腐线索,才不至于逃脱追究。若不建立更有效的反贪腐机制,类似“杨表哥”的个案,震慑力就会大打折扣。否则,那些被网民扳倒的官员也会抱怨:“为什么被盯上的只是我?”
在微博上,也有不少帖子在为“杨表哥”喊“冤”。之所以认为“杨表哥”很“冤”,就在于“杨表哥”并不是因为贪腐才“栽了”,而仅仅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露错了笑脸。这跟前些年的“周至尊”(周久耕)如出一辙,那位“天价烟局长”的倒台,其实也不是因为超出行政开支水平的“天价烟”,而首先是源于周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说了几句力挺高房价、让民众十分反感的错话。
如果杨达才那天没有微笑,还会有现在的“杨表哥”的被撤职吗?如果周久耕那天没有力挺高房价,还会有后来的“周至尊”的被查处吗?今后,那些问题官员如果在公众面前控制好自己的表情,隐藏好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公开的照片和视频里不戴名表,不用奢侈品牌,该怎么办?可见,“网治”固然能促成问责,但只靠网友去人肉搜索高官的名表、名烟,实在有太大的偶然性。
在鼓励网民监督的同时,类似官员财产“阳光法案”等反腐的发现机制需要跟上,纪检监察部门的主动意识需要提高,如此,反贪腐才能常态化,而不论局长有没有微笑,不论官员有没有戴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