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从自身经历中所获得的感悟在对间谍世界的理解和领悟上,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少会有作家能够超越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如今他已经创作了超过20本小说了……之所以能够在这样一个相对神秘的领域里取得如此辉煌的建树,主要还得源于他早年曾有过的一些亲身经历,原来他之前分别在军情五处(MI5)和军情六处(MI5)担任过特工的工作,而且在上个世纪中期,也就是冷战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当口,从事过一些秘密的间谍活动,所以他总是能够在自己的著作中融入难以匹敌的可信性。乔治•史迈利无疑是约翰•勒•卡雷笔下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第一次出现是在他于1961年出版发行的处女作《召唤死者》(Call for the Dead)中,从此站稳了脚跟并发展成一个冷静从容的特工形象,总是会在最著名的作品中回归或现身——《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卡雷所有著作中公认的最杰出的一本,于1974年首次发行,很快就成为间谍侦探小说中极具代表意义的存在。不管是乔治所从事的带有着很大的隐蔽性的工作,还是他所处的那个有如影子一般不真实的世界,尤其在特工这一行业里显得特别地突出……最终,柏林墙倒塌了,冷战也解冻了,但是在随后的20年的时间里,那些善于使用文字做武器的故事大师们却不断地“重温”那段充满着偏执、妄想和紧张情绪的时光,而且尽可能地选择新颖又客观的视角。所以,当编剧彼特•斯特劳汉(Peter Straughan)提出了暗示和建议的时候——他显然是从原著《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看到了极大的改编电影的潜能,很快就从制片人蒂姆•贝万(Tim Bevan)那里得到了强烈的共鸣,在他看来,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是时候将乔治这一人物形象搬上大银幕了,贝万解释道:“现在距离柏林墙的倒塌已经过去20多年了,已然发展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我觉得以一种‘事后聪明’的态度来制作一部关于冷战的电影作品,确实是一个相当具有趣味性的概念和前提……尤其是当我看完了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能制作一部与这一主题有关的英语作品呢?然后伴随其出现的是那个时候的敌人以及混乱的政治局面。自从斯特劳汉跟我提到了想要改编这本小说的想法之后,我一下子记起了这显然是约翰•勒•卡雷所著的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里面讲述的是一个极具权威性的以冷战为背景的间谍故事,于是我决定私下里先接触一下卡雷,看看他对我们的提议所持的是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 让蒂姆•贝万感到非常欣喜若狂的是,约翰•勒•卡雷毫不犹豫就点头同意了,贝万说:“他不仅对这个想法非常的热心,还愿意以制片人的身份更多地参与进来……我先是找到了我的制片搭档艾里克•费尔纳(Eric Fellner),然后我们又一起招募到另外一位制片人罗宾•斯洛沃(Robyn Slovo),她之前曾和我们所在的Working Title Films电影公司有过合作。事实上,早在1979年的时候,原著小说就曾被改编成一套获得了很大成功的同名电视迷你剧,当时出演乔治的是亚利克•基尼斯(Alec Guinness)——这无疑是英国电视史上相当受人尊敬的产物之一,因此我们能够从卡雷那里获得授权以及他的祝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过,那套迷你剧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真正要制作的是一部更符合现代观众的美学观点的电影作品。我想卡雷肯定也意识到了这样一个全新的可能性,那就是将这个故事介绍给更年轻的一代人,借此保持他的作品的认知度和欣赏价值始终呈增长的势头。”卡雷则补充道:“写作不仅仅是我养家糊口的本事,也是我真正喜欢从事的一项事业,而且我的小说确实是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声望……也许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的关系,导致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我想他们要是能够通过其他媒介获知这个故事——比如说电影,那么我同样会感到非常地开心,当然,如果他们觉得影像的世界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阅读的渴望的话,继而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我的书上,我自然获得的就是双重的喜悦了。从我的角度出发,能够和这个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电影人合作,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无比兴奋的机会,看着他们利用其他形式重新讲述一遍这个故事,那种感觉实在是太震撼了。” 一个由谎言与欺骗构成的神秘世界在Working Title Films漫长的电影制作史上,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和优秀的作家进行合作了,蒂姆•贝万承认道:“在过去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心怀着无与伦比的敬重来完成这些改编电影的拍摄工作的,不只在数量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其覆盖的范围也是极其广泛的。” 在约翰•勒•卡雷批准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改编意向之后,他却一再对几位制片人发出声明,鼓励他们要勇于尝试并做出大胆的改变,根本就没有必要完全遵循原著的发展趋势,蒂姆•贝万说:“我还记得卡雷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可以制作一部对焦在特定年代的间谍电影,但是我们必须得拍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风格。”卡雷则认为:“亚利克•基尼斯所代表的电视剧版本是以一种相对比较古怪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就好像是一个针对已经逐渐衰退的英国政府部门的建制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带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结……即使是最微不足道、最邪恶的小角色,也总是能够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可爱之处——由此可见,如果将同样的故事放到现代的电影工业当中,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制作出一部更加情绪化、更性感、更加坚毅和残酷的作品。” 显然,对于以蒂姆•贝万为首的制片小组,约翰•勒•卡雷赋予他们的是最真诚的信任与委托,知道他们一定能够利用影像的魅力描述一个带有着极大的关联性的间谍故事,而且还不会脱离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卡雷回忆道:“我还记得当我创作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主要是觉得这里面存在着我可以拿出来善加利用的普遍性和多面性……原著一经出版,迅速在读者群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能透过各种穿插于其中的阴谋诡计来反思自己的生活,然后努力地维持住主人公与他所创造的机制体系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我的意图是要构架出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秘密世界,包括身处在其中的特工,虽然被私生活和工作折磨得不堪重负,其实他们也只是再寻常不过的普通人罢了。” 被搬上大银幕之后,《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核心叙事线索完全是围绕着乔治展开的,整个过程关乎的都是他是如何使尽浑身解数,把他经年积累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全部都用上,就为了将一个在MI6隐藏很深的俄国特工挖出来,这个间谍组织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圆场”,蒂姆•贝万说:“从本质出发,这部影片讲述的无疑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侦探故事,到底谁才是那个双重间谍?但是随着核心部分慢慢出现了偏移,整体的内容也被分成了非常明显的两个不同的时期——如果把这一切做简单化的处理的话,那么就会降低原著本身错综复杂的线索吸引人的程度;可是如果弄的太复杂,就会制造出一种距离感,观众很难真正融入到故事当中,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即使我们正在描述的故事发生在30多年前,可是里面有很多内容都和现在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我想哪怕是过了一百年,这种与背叛和变节有关的话题,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约翰•勒•卡雷接着说:“在我看来,我之所以关注这样一个神秘的世界,其实是为了反衬出我们所在的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我们不仅会欺骗对方,很可能还会自欺欺人,我们也许会编造一些小故事,然后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假装过的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改编后的影片与原著小说一样,关乎的全部都是与谎言和背叛、忠诚和欺骗有关的话题,虽然里面的人物身处的是一个我们很难接触到的间谍的世界,但是这部影片却是关于如何去透彻地理解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做不到坦诚相待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覆盖范围很广的大众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