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金一南少将:钓鱼岛问题太小应先讨论琉球主权归属 ...

已有 476 次阅读2012-7-14 03:39 | 559, , 钓鱼岛 分享到微信

2012-07-13 13:36 中国广播网

  7月11日,中国渔政202、204、35001船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开展常态化护渔巡航。

  中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李艳)美国国务院高官7月9日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10日表示,二战后美日拿中国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是非法和无效的。此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中国“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宣称,日本政府正就购买钓鱼岛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7日就此事严正表态:“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那么,日本政府宣称要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又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为您作深入解析。

  记者: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日本政府正在就购买钓鱼岛进行研究,“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原本是日本一个地方官员的挑衅,现在却变成了日本的国家行为,金教授,请问您怎样看待日本政府这样做的战略意图?

  金一南:从钓鱼岛的整个事件演变的总体过程来看,我认为石原慎太郎和日本政府的这种立场,其实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是公开的,一个是隐蔽的。有些媒体报道,日本政府被右翼绑架,然后野田提出购买钓鱼岛的问题、国有化的问题。我认为从整个实质的情况来看,日本政府根本无所谓绑架的问题,石原只不过是个探路的尖兵,实际日本政府在石原的整个动作中一直是配合的,一直是跟进的。石原有一个儿子,就是日本政界的一个重要人物,实际上是内阁成员。那么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野田佳彦政府在前一段可能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顾虑这个,顾虑那个,不是说不想干,而且觉得不能干。那么现在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的结论,总体来说,他们好像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政府公开跳出来。1971年6月11日,美日签定《归还冲绳协定》,美国把琉球群岛主权转交日本。同日,中华民国政府严重声明钓鱼台列屿为其领土之一部分,对美国擅自将琉球交予日本至为不满。 当然美国今天超脱了,美国说今天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纠纷他不介入。那么从1971年到今天40年的时间,日本一直没有放松,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先是个人登岛,建立登塔,然后政府提出收购,又是个人提出购买,紧接着是国家介入。实际是以民间为先导,以个人为先导,政府步步跟进,实际上就完成了日本国家的战略规划。所以我们不认为这是日本政府被右翼绑架,实际只是日本政府完成了一个长期部署的有条不紊的行为。

  美战略老辣 美介入亚洲最好态势就是保持中日纷争

  记者:据日本媒体报道,美国国务院高官在7月9日表示,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但是美国将不会参与中日钓鱼岛的主权纷争。请问金教授,您怎样看待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这种态度?

  金一南: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这个态度,从始到终不明确。

  记者:是一种模糊的态度。

  金一南:不明确本身就是美国的一种政策。7月9日,国务院官员发表了谈话,如果是官方正式谈话,国务院的机构,人员的姓名都有,但是这名官员拒绝透露姓名,做了这么一个谈话,我们认为这个谈话是非正式的。即使是正式的,那么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的某一个条款。但是马上又说,美国不介入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纷争。实际上美国的态度是含糊的,各取所需。

  美国介入亚洲最好的态势就是要保持中日的纷争。美国的战略还是相当老辣的,美国存在于亚洲最大的理由就是中日的分裂,当然从这点来看,我们非常遗憾,中日长期处于这样一个状态,而中方始终是所谓一衣带水,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中日经济的交融,我们始终想从这个方面巩固和搞好中日关系,但是非常困难,包括日本一系列的“参拜靖国神社”,然后名古屋市长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等一系列问题,对中日产生非常大的冲击,而对中日关系的冲击,没有一次是中方主动,全部是日本主动挑起,导致了中日关系出现这种僵局。而中日关系的僵局,是美国存在于亚洲最大的结构,美国一方面跟日本人说,“中国有野心要把钓鱼岛吃掉,美国得帮助日本保卫钓鱼岛。”而且美国还讲中国对朝鲜半岛等等这方面的威胁,所以美国存在于日本的大量的军事基地,就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作为美国军事存在日本的必要。

  美国再反过来又跟中国说,“我存在亚洲,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我不存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起来,那对中国是很不利的,我存在于这儿,是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美国现在做的事情,两头讨好,两头取利。要揭破美国的这种花招,这种方式,只有中日真的能渡过自己的难关,真的能处理两个国家相互之间的问题,然后才能够让美国不在中日关系之间打入楔子,作为存在亚洲最大的理由。但是从今天来看中日之间单独处理中日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的希望。但是从日本政界看,根本不存在此可能。日本政界还在想着脱亚入欧,还在想着利用美国的力量打压中国,然后实现日本在亚洲最大的利益,就这种状态,相当一段时间内导致我们今天看不出尽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将继续作为美国的附庸而存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力量,这也是中日关系非常大的麻烦,也是中美关系,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一个不小的麻烦。

  中方应从更大范围着手 在琉球群岛主权问题上不可退让

  记者: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如何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被动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金一南:在钓鱼岛的这个问题上,必须采取行动。但是我们今后确实应该从一个更大的方面来着手,不论从学界,还是从研究机构。我们要正式开始什么呢?就冲绳的归属问题,其实都不能叫冲绳。冲绳是1879年以后,日本强行占领了琉球,强行把琉球的王室迁到日本,为了让当地人忘掉琉球的王室、汉字,忘掉当时曾经用的大清年号、道光铜钱,所以改名叫冲绳。

  从今天来看,冲绳当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是中国的藩属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近。那么被日本强占,可以讲没有一个国际条约能够承认日本强占琉球群岛是合理的。所以在今天来看,我们仅仅就钓鱼岛跟日本就事论事,我认为小了,应该就更大的范围来看,整个琉球群岛的归属,这个琉球群岛到底是谁的?从历史上看,日本是怎么样把琉球强占的,从这个角度来打一个更大的结。

  延伸阅读

  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钓鱼群岛(钓鱼台列屿)不属于琉球群岛范围之内。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中南部一直处于日本托管之下,但主权不属于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琉球群岛1871年以前有琉球国,最初琉球国的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当前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支持“琉球国复国的运动”。

  中国学者分析

  琉球的问题非常复杂。学者汪晖在文章中提出,“在有关东北亚地区的战争与和平的讨论中,琉球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但常常为人忽视的地位。美国的军事占领仍然存在,它既是冷战的构造,又是全球化的军事结构的体现。1972年5月15日,琉球被美国"归还"给日本,但矛盾随之而来:首先,日本并不能主宰"回归后的"琉球事务,太平洋战争的权力关系仍然凝聚在琉球的上空;其次,琉球与日本的历史不可能妥帖地放在"回归"这个概念之下。如果"回归"是对近代日本扩张历史的承认,那么,"回归"也意味着琉球的反占领运动将发展为与日本政府的矛盾。即便绕过这个"回归"概念,从冷战时代至今,日本的主权不得不受制于冷战时代的政治格局;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民族国家逻辑的角度说,琉球不能不游移于认同日本与独立于日本这两个选择之间。(在战后最初的年代,琉球甚至被迫考虑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的可能性。)因此,在日本本土,有关琉球问题的讨论围绕着美军对琉球的占领而展开,而在琉球,这一讨论又涉及琉球是不是日本的一部分,琉球是不是应该独立这样的问题。由于军事霸权与当地劳动关系、土地关系相互渗透,并与日美关系、安保条约和日美军事同盟问题纠缠在一起,任何对琉球问题的讨论都不可避免地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周边区域及后冷战时代的霸权构造密切相关。未来日本在这个区域的角色也取决于这个构造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琉球问题甚至不仅是东亚的问题,它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发展在这个区域的集中的一个展现。” 美日背着中国签定《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台的管理权转给日本,违背《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和约》,这是非法的。琉球主权仍属于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