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疯狂涨价欺负了谁
文/魏英杰
洋奶粉价格高,这许多人都知道。价格高得有没道理,却不是谁都明白。据《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中国内地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有的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按有关专家测算,即便加上进口关税等成本,其售价也不至于如此之高。
毫无疑问,原装进口洋奶粉的价格几年间从200元迈进400元大关,其中不无虚高成分。这多出来的部分,肯定包括了对内地市场消费心理的准确把脉。说白了,部分洋奶粉品牌就是抱定了涨不涨你都得买的一种市场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为购买“放心奶”而多掏钱的消费者,自然成了洋奶粉价格疯狂上涨的冤大头。
人家这么做,确实抓准了部分消费者的软肋。记得三聚氰胺风波期间,托人从香港带奶粉,虽说价格并不算贵,但当时考虑的并非价格因素。就算是价格涨一倍,恐怕许多人也愿意出这个钱。因为,那时候买的就是放心二字。那年还有朋友从德国寄奶粉过来,奶粉值多少钱另说,快递费等加起来也是高得吓人。可只要有点办法的人,恐怕都不会说,既然那么麻烦,索性还是买国产奶粉罢了。
所以,要说洋奶粉借势涨价欺负消费者,那也得说许多消费者是心甘情愿挨人家宰。就算消费者心不甘情不愿,这么做何尝不是无可奈何之举。如果不是国产奶粉让消费者丧失信心,洋奶粉断不至于这么疯狂,而国内奶粉市场也不会呈现这般畸形发展的状况。与其说洋奶粉是在欺负消费者,不如说是在欺负国产奶粉生产厂家。国产奶粉要争气一点的话,今天也不是这个局面。
国产奶粉的不争气,还不仅体现在三聚氰胺事件上。这一事件固然对消费者信心构成了严重打击,但应该说,如果国产奶粉吸取教训,勇于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还是可能逐渐挽回颓势,重新赢得消费者信赖。可大家都知道,这一事件过后国内乳业市场依然风波不断。个别乳业巨头的表现,似乎根本不在乎消费者的切身感受。这些乳企依然片面重视营销战,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这么说绝对不是为洋奶粉疯狂涨价辩护,而是对国产奶粉恨铁不成钢。从长远来讲,奶粉作为婴幼儿日常食品,价格太高肯定不能持久。如果一户人家每个月花在奶粉的钱动辄上千,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终究还是吃不消。就此而论,洋奶粉价格越高,中低端奶粉的市场空间就越大。这自然就给国产奶粉留出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只要国产奶粉厂家不再玩虚的,认认真真从质量抓起,最终还是能够恢复大部分市场占有率。
国内奶粉市场这几年来的形势变化,对监管部门也是个沉痛教训。这充分说明了,市场监管绝不可手软。对企业好,并不是说对违规企业从轻处罚,那样到头来不仅会伤害消费者利益,企业也将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监管部门睁一眼闭一眼,消费者依然能够用脚投票,将坏企业踢出市场。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后,却看不到监管部门、企业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诚意,消费者凭什么还会买企业的账?
从这角度看,洋奶粉疯狂涨价也只可能得意一时。当消费者发现其中猫腻,而市场竞争法则仍然起作用的话,自然就会对这种非理性市场行为坚决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