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李克强俄罗斯之行,海外媒体谈论最多的是其经济政策和经济学博士的背景,很显然,人们把他看做是经济专家,经济治理行家来看待。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莫斯科大学讲演结束后,校长萨多夫尼奇的评价。他说,“你是北大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是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有很高的造诣。”实际上,他在中国农业大省河南和工业大省辽宁,分别担任过省委书记,加上经济学博士的学术修炼,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厚的沉淀。
主持人:现在马上连线资深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李克强副总理的访俄之行已结束,已到达匈牙利首都,海外媒体如何评价李克强的俄罗斯之行?
陈冰:李克强副总理的俄罗斯之行,很多海外媒体都在报道,都在观察,大都聚焦到两个点上,一是中俄关系怎样演变,二是中国的李,是怎样一个人。路透社的报道说,在李访问期间,中俄联合投资基金取得进展,40亿美元的基金有助于解决中俄在经济上的一些分歧。李克强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谈话,证实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密,三个人都说了“close friends”,亲密的朋友。普京还说俄罗斯将在一些事务上做出进一步的妥协,暗示两国会有更多突破,这是李访问俄罗斯的经济成果之一。俄罗斯的一些政要和分析家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史对俄罗斯的威胁,普京则耸肩不同意,认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是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合作。法新社的报道说,在普京加速攀登总统宝座前,他接待李克强,显示出对华关系和对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重视。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两国期待贸易额翻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美国之音报道说,李克强出访,对建立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两国关系,都具有重大意义。李将担任更高职务,他需要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触和认识,以便了解他未来要处理的问题。俄罗斯的媒体对李的访问,报道就更密集了,中心思想近乎一致,就是中俄经济合作很务实。《俄罗斯报》发表述评说,说“毫无疑问,李克强此访,将推动双边合作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框定出具体的路径”,“李克强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与普京对两国关系的积极态度不谋而合”。
主持人:那么外界对李克强的印象如何?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
陈冰:海外媒体的报道,谈论的都是李克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学博士的背景,很显然,人们把他看做是经济专家,经济治理行家来看待。我想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莫斯科大学讲演结束后,校长萨多夫尼奇的评价。他说,“你是北大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是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有很高的造诣。”李克强的俄罗斯之行,谈的大多是经济,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贸易、航空工业、能源、远东地区合作,到最后一站喀山商谈地方合作,显示他对经济工作的熟悉和热衷。他的访问,政经合作最具含金量。莫斯科大学校长说,下次李克强来莫斯科大学演讲,将以“荣誉教授”的称号来演讲。“荣誉教授”似乎比“荣誉博士”更高端一些。得到莫斯科大学这样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可,说明李克强的经济学背景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被国际社会看好。实际上,他在中国农业大省河南和工业大省辽宁,分别担任过省委书记,加上经济学博士的学术修炼,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厚的沉淀。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几个细节,李克强首次会晤“普梅组合”,原定1小时45分钟的交谈时间,被延长至将近3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陈冰:外交上的会晤,时间是预先安排好的。特别是俄罗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要马上“上岗”、“换位”,时间够紧迫。能够安排1小时45分钟,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居然延长到3小时,一是说明双方很投缘,彼此看好,彼此欣赏,言犹未尽;二是谈话的内容在延展,双方交流得很深入,话题超出了原来的预设,因此达成的共识就越多。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强和俄罗斯候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谈话及照片。两人的长相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政坛上的新一辈,都充满自信和亲和力,都很有活力。梅德韦杰夫说两人都是学法律的,有共同语言,一个用中文问好,一个用俄语答谢,给人的感觉是老朋友、老熟人。这显示出李克强在外交场合的灵活应变,领导人善于交朋友,在国际舞台上就能游刃有余,避免误会。梅德韦杰夫的“共同语言”,我猜测他更多地是指未来。
主持人: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李克强的演讲7次被掌声打断,有报道说征服了俄罗斯的“90后”。你怎么看待这次演讲?
陈冰:我看了李克强的演讲全文,我认为他能赢得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的掌声,最关键的是,他讲话的内容和方式,是符合科学精神,贯穿着历史和人文情怀。他对大学的阐释,也就是“大学是人才的熔炉、思想的宝库、科学的殿堂”,很是精彩;他对当代的定格,也就是“全球化与多极化的并行发展”、“共同性与多样性相伴而生”,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共同心声;他讲述的中俄合作的历史,如二战,特别是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的故事,让人感念两国友谊的渊源及可惜的前景;他用俄罗斯谚语,“胳膊肘般的感情”,来形容两国人民的友谊,都是很能打动人心的。我想,他的演讲风格,换到任何一所大学,大家都爱听。我期望,以后中国的各级领导干部讲话,都该参考一下李克强副总理的风格:不讲套话,不讲官话。
主持人:李克强在大学演讲提到二战,还在莫斯科看望了二战老战士。
陈冰:表达的意思:第一是,中国是有历史感的国家,对二战甚至以前的历史都不会忘记;第二是,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对任何形式的战争都不欢迎,中华儿女在二战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无数,为世界和平献出生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三是,中俄两国在过去的战争中能够合作,今后遇到非正义战争,一样能合作。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李克强看望老战士的时候,拿出中文版的《胜利将帅及其军事遗产》,作者加列耶夫说,“我非常钦佩的是,领导人言必行,行必果。”而李克强马上回答说,“我们言必行,行必果。”这里不仅是一本书的翻译,也不仅仅是中俄务实合作,我觉得还包括了一个意思,就是领导人说了的,就会做。联想到南海局势,联想到中菲黄岩岛对峙,这句话一样管用。“领导人言必行,行必果”,我喜欢这句话,我想观众朋友们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