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杨佩昌:德国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已有 824 次阅读2012-3-29 02:31 | 德国, 学习 分享到微信

记者梁博攀L/Y=杨佩昌

L:您多年留学、任教于德国,根据自身的经验,您认为德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

Y德国人严谨、认真、务实、理性的精神众人皆知,但这些精神以及德国产品的高质量只不过是表象,表象的后面是德国企业和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和前瞻性的眼光。当五十年代德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德国学者就已经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只是建立在巨大需求的基础上,还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当六十年代初级产品尚未完全饱和的时候,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而中小企业已经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作为发展目标;当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刚显现的时候,德国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即将来临,从而采取了果断措施避免损失。这就是中国企业家与德国同行存在的巨大差距。

 

L:您曾发表过《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一文,在网上引发热议,可见您对高校教育也有独到的见解。您对中国的商科教育,特别是MBA教育有何看法?对于MBA的学生有何建议?

Y首先说一下德、中高校教育的一些对比。如果有人去德国,看到城市中心最豪华的建筑。你不用问,那是大学而不是政府大楼。如果有人看到最漂亮的图书馆,你也不用问,那是大学图书馆。如果你去德国想听免费的高端讲座,你不用请示任何人,直接进去就是,没有人有权阻拦你。如果你想上大学,不管年龄多大,申请就行,不需要参加任何“高考”。

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德国共有一百多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把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德裔算上,获奖人数将突破200人大关。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来自研究型的综合大学,其中哥廷根大学44人、洪堡大学29人、维尔茨堡大学14人(包括5位短期研究学者)海德堡大学10人、弗莱堡大学9人、图宾根大学7人、莱比锡大学6人,此外还有其他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未列入统计。

从以上数据来看,德国大学的确是不折不扣的诺贝尔奖摇篮,其获奖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德国大学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德国大多数大学是公立性质,大学支出的每一分钱都来自政府,包括教学科研人员的薪酬、校舍的建筑和维护、大学日常行政开支、学生补贴、免费的上网、图书馆大量的书籍等。但遗憾的是,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大学里一点地位都没有,它不能决定或者影响大学内部的任何事情,包括校长和其他高级管理者的任免。校长和各学院院长由教授自己选拔,政府无权干涉,更不可能阻止自己不喜欢的人当选。因此,校长和教授根本不买政府的账,他们想做什么课题研究,不需要事先报批,也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在这里,大学是真正的“教授学生联合体”。

我在国内大学给大学生讲课时,偶尔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英文大学University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吗?”没有人能回答。其实,大学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教授和学生联合体”。这个词的原始意义表明,大学是一个由教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组织。也就是说,德国大学从传统上就是一个只管伸手要钱而不理睬政府的机构。对于德国人来说,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德国大学得到的钱并不是政府给的,而是老百姓所缴纳的税款,政府只起到一个中转的角色。老百姓花钱来培养自己的子弟,而政府只是帮老百姓把钱转交大学而已。因此,大学根本不看政府的脸色,更不可能对政府感恩戴德。至于为数不多的私立大学,政府和党派更无法插手。

其次,德国大学与社会、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前面所说都是整个高校教育的问题,你提到商科教育,这可以参考德国高校的另一面。虽然,德国的高校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但是教授、学生与社会及企业的联系非常密切。他们虽然不欢迎政府和党派,倒是非常欢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进入大学。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可以随便来大学开设讲座,也可以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对这样的组织都没有任何反感,而是持非常欢迎的态度,许多科研成果就是在企业的资助下完成的。

有意思的是,尽管德国严禁纳粹组织,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具有纳粹思想的人进入大学学习,也没有权力开除任何学生,除非他在规定的年限不能完成学业。至于“思想激进”的学生,只有在政治上才被称为激进,在其他方面反而认为具有创新精神,被大学和教授加以鼓励。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年思想就比较“激进”,没有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怪人。

因此,德国大学不断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们看来,如果大学出不了诺奖,反而是一件怪事。

 

L:您觉得在中国当老师和在德国当老师有什么不同?有没有一些难忘的小故事?

Y当老师的感觉虽有不同,但是我更愿意回忆我当学生的情景。我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就读期间,遇到了让我终身难忘的宋雅·豪克博士(Dr. Sonja Haug),她是前德国联邦统计局联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德国联邦移民署高级官员,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人口学。

平心而论,德国人对外国人并不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民族,如果用“敌视”这个词可能有些过分,但“不喜欢”肯定冤枉不了他们,起码是大多数人,而豪克博士恰恰是一个表现非常友善的人。

在我入学的第三个学期就稀里糊涂地选了豪克博士的课,作为学分考试的必修课程。这位迷人的女博士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宣布:“参加考试者须事先提交5篇读书报告,每篇不得少于15A4纸。”可能她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曾告知过,所以德国同学并没有什么意外反应,倒是我却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我事先怎么不知道?太狠了!”估计我当初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顾欣赏她的雀斑和迷人的笑容,于是走神了,没有认真听讲。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如果说真有退路的话只能是延期毕业。好在我们这一代人吃过苦,晚上不睡觉开夜车也能扛得住。痛苦的不是熬夜,而是熬夜还写不出来。读书报告不比其他,其他东西不管是否天马行空,最后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而读书报告必须看懂一本书后才能动笔。我边写边感慨:“别看这个人笑起来像个小姑娘,说不定传承了纳粹的基因!”于是边看书边暗骂:“纳粹、纳粹!”

熬了两个星期的夜,加上十四个白天,终于把五篇报告完成了,我把作业亲自交给她。看了我红红的双眼,她很关心地问:“眼睛是否生病了?赶紧去看医生!”本来一腔怒火,转眼间烟消云散。最后她给了我很高的分数,让我感到两个星期的辛苦还算值得。当然,最后的考试成绩更为理想,看到这个分数让我两天时间高兴得不想睡觉,我简直是相当喜欢这个老师。

从此,无论是写中文还是德文的文章,起码没有了以往的畏难情绪。由于她的鼓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但把头开过之后就一马平川了!此后我撰写十余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都相当顺手,盖因当初5篇读书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

本来和她的故事到此结束。在第四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必须找到一家实习单位,否则不能毕业。正在发愁的时候,没想到她主动来信告诉我,她调到德国统计局联邦人口所工作,并且问我是否愿意到她那里实习。

于是,我成了第一个到德国统计局人口所实习的外国人。实习期间,她带我去看了威士巴登附近的古堡参观,一起去购物、喝啤酒(德国女人多少还是能喝一些)。当然也做了些正事,比如我们一起合作撰写了一篇论文:《中东欧地区移民德国的人口分析》。实习结束的时候,在她的建议下,所长霍恩(Höhn)教授慷慨地给了我满分的实习成绩。

在人口所分别的时候,我送给她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我告诉她:“中国结表示的意思是紧密相连,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们都应该保持联系!”

L:感谢您接受本刊采访!希望您能留下对本刊及北工商MBA学生的寄语。

Y笑看风云变幻,10年后一回首才发现都不过是浮云。真正能留给自己的财富是:思考的习惯,批评的视角和善意的待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