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讲的是一个特定的例子。其实,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李白的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说的是大人物的孤独;“阳春白雪,和者甚寡”说的是品位高雅者的孤独;皇帝自称“孤”、“寡人”说的是国君的孤独;《桃花源记》表白了远离尘世,归隐山林者的孤独等等。这些都是见诸文字的描写,但同时也可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孤独已经有了深刻而又普遍的认识。 然而,我要说的是:人皆孤独。 人的孤独是由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个体的特殊性决定的。自然界中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人皆孤独的根本原因。 人的孤独可分为三个层次:时空的孤独,行为的孤独,思想的孤独。 时空的孤独是最普遍也是最普通的孤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孤单”。如在夜深人静的小巷里,一个人独自走着,听得见的惟有他的脚步声,看得见的是他长长的影子。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苦一人,独居陋室,举目无亲。如在人生的逆旅中,一人投宿驿站,夜阑人寐,只有他,开窗望一弯残月,听轻风拂柳,秋虫哀鸣。在这里,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最好的写照。这种时空的孤独大量地弥漫于每个人的一生中,充斥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行为的孤独是指一个人做事。此时身边可能有人,也可能无人。总之,他一个人做自己的事,不与他人沟通。如在辽阔的田野里一个人插秧,在茫茫戈壁驾车,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在课堂上听课,在公共汽车上拿耳机听音乐,在河边钓鱼,在书房练书法,甚至一个小孩独自玩耍。这些行为可以是自为的,也可能是由别人或组织决定的,但都是一个人在做,不可能或无必要与他人沟通。 思想的孤独是指一个人在想事。这是最普遍但不普通的孤独。是一种高境界的孤独,内在的孤独,无法干预的孤独,无法排遣的孤独。人不同于低等生物之处就是有一个高度进化的大脑,这大脑的功能就是思维,思维的结果就是产生思想(想法)。人这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是完全独自进行的,产生的思想千奇百怪但都与人不同,这就是思想的孤独。即便是在繁华的大街上,你并未独处,但丝毫不影响你独思;即便是正出席一个大会,热闹非凡,你照样可以想自己的事。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总之,思想的孤独是人独有的孤独,也是最深刻的孤独。 三种孤独中,时空的孤独有一定的偶然性、随意性。行为的孤独有较大的必然性、受支配性。而思想的孤独才是人的孤独之源,孤独之本。行为也多受思想的控制和指挥而发出。所以,人的孤独本质是思想的孤独,是思想的各不相同,思想的千差万别,思想的互不干扰,思想的自发且独立地进行。思想孤独的程度,与人的年龄、文化程度、阅历、性格、思维方式等因素有关。越是年龄大、文化高、阅历广、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有特定性格者,其思想的孤独程度越强。也就是说,他想的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比如佛教的得道高僧,易经的推演高人,杰出的科学家,大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所谓“大隐隐于市”,是指虽然身处繁闹的街市,但其仍能保持独立的思想不受干扰。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孤独。 思想的孤独与生俱来,贯穿一生,谁都不例外;思想的孤独缠绕着你,有苦有乐;思想的孤独引导你的行为,有成有败;思想的孤独,乃人之天性,要因势利导。 2007年5月8日 李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