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559专栏 //www.sinovision.net/?701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yan559b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59专栏 薄熙来会见香港主流媒体重庆参访团

已有 666 次阅读2011-10-12 23:59 分享到微信

2011年10月13日 08:46:15 来源: 《重庆日报》

 11日,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市领导何事忠、徐鸣、刘学普一道,会见了香港主流媒体重庆参访团一行。从“五个重庆”、“唱红打黑”、“共同富裕”,一直到治渝四年的心路历程……两个小时里,薄熙来与大家畅谈,有问有答,气氛轻松热烈。

  姜在忠:不少香港的媒体同事都争着来,希望到重庆实地了解,我看有三大原因

  薄熙来对香港主流媒体重庆参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重庆和香港很有缘分。早在抗战时期,渝港两地便有诸多联系。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立直辖市;同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都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咱们还都是知名的山水之都,城市大气生动。这些年,来访的香港朋友很多,比如董建华先生两次到访,政界、法律界、企业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也纷至沓来。渝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大有文章可做!香港媒体很活跃,感觉敏锐,善于抓新闻点,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言不讳,咱们好好聊一聊。”一席话,亲切自然,各媒体负责人均踊跃要求发言。

  参访团团长、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第一个发言。他说,这次参访团动身来渝前,不少香港的媒体同事都争着来,希望到重庆实地看看。我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重庆的领导不仅有远见,而且能与媒体平等交流,大家都盼望当面采访;二是重庆这些年在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极富新闻价值;三是渝港两地交往日益密切,双方有很多共同点,来重庆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此次重庆之行,更加深了我们的感受。重庆前几年提出建设“五个重庆”,这次来耳闻目睹,感觉已经有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老百姓很满意,整个城市有魅力、有实力。作为媒体人,我们渴望能深入了解重庆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说到重庆的进步,都是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

  薄熙来说,感谢香港媒体朋友对重庆的关注。说到重庆的“魅力”,我看主要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是历届市委、市府坚持不懈的努力。重庆是一座山水之城,这里的人别看个头儿不太大,但很能干,只要认准的事儿,就能齐心协力,一干到底,并干出成效。说到实力,重庆还谈不上有多大块头儿,困难还不少,工业有限,财政也并不宽裕,这我们有自知之明。但重庆也有得天独厚的地方,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既有体制上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承东启西,面向巨大的西部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高度重视,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将重庆定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家宝总理亲自率队来渝,随后国务院就为重庆出台了“三号文件”,还批准重庆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使重庆发展如虎添翼。说到重庆的进步,都是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我想,重庆的好戏还在后边,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薄熙来说,至于说到建设“五个重庆”,老百姓的确很拥护。因为“五个重庆”个个都与改善民生和优化环境紧密相连。“森林重庆”,这3年种了30年的树,而且大多是银杏、香樟、桂花等好树、大树,既能改善城市环境,又能让百姓多吸氧,而多吸氧就头脑清醒,办事就科学。“健康重庆”,修了1000多片塑胶跑道、80多条登山步道,学校体育课由每周两节增加到4节;“平安重庆”,通过“打黑除恶”,清除了不少“社会败类”,还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交巡警合一的改革,设置在大街小巷的几百个交巡警平台,不但使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而且还方便为群众做好事,替百姓分忧解难;“宜居重庆”,三年前就规划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要建50万套、4000万平方米,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同时拆除了12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了21个“城中村”,使原住民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畅通重庆”,除了打通连结周边的大通道,重点解决主城“不塞车”问题。重庆主城人口多,山高路窄,还有两条大江贯穿其间,要实现畅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在建设一个四、五百公里的轨道交通网,要使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也更舒适。

为政一方,如果破不了大案,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何以面对公众

  参访团名誉团长、亚视主要投资者王征,4年之后再访重庆,巨大的变化令他十分惊讶。他提出的问题很具“挑战性”:“薄书记主政山城之初,就开展了影响巨大的‘打黑除恶’行动,向黑恶势力开战。后来又在重庆提倡‘唱红’,外界也有一些议论。我好奇的是,在开展‘打黑’战役和‘唱红’之初,您和您的同事有没有压力?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您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您的家人怎么看?支不支持?”

  薄熙来说,媒体的朋友都很关注重庆“打黑”。其实,“打黑”并不是我们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的事。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未破的命案就有1400多件,设想,一个人被害,他的父母兄妹,加上三亲六戚,会引发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常讲民主,而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破不了大案,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何以面对公众?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实现和谐社会?所以要痛下决心“打黑”,以消除这些家庭积压多年的心头之怨。至于说到压力,当然有,破大案、命案并不容易,那些黑恶势力也有些能量,还有人支持,不明真相的人也说些闲言碎语。但执政一方,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面前,决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既然有了大要案,还死了人,就一定要碰硬,为百姓讨回公道。为政者连这点儿勇气都没有,就没有资格当政。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一开始就说清楚: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不拔高;要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的过程与反腐相结合,挖出了文强、陈洪刚等一批腐败分子。市委市府还组织了20万机关干部“大下访”,财政拿了100多个亿,解决了21万件群众信访积案;抓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三进三同”、“三项制度”。作为执政党,就得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而且要有所作为,为他们排忧解难。我常讲,“干部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市纪委专门拿了政策,认真严肃地进行“收红包”、“公车超标”、“家属违规经商”等“三项治理”,仅“红包”就收了几千多万。

  薄熙来说,提到家人,我的心里既感激又愧疚。我的夫人开来,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精通法律,英语也好,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做得很成功,受到广大客户和上级司法部门的充分肯定。但为了我,她在事业正红火的时候急流勇退,关闭了这些事务所。不论在大连、沈阳,还是在重庆,她都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又坚定地支持、帮助我,令我十分感动。

  “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当大官”,无欲则刚,只要无所私求,就敢于干事

  薄熙来说,不仅“打黑”有压力,“唱红”也有压力。大多数人理解,并大力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觉得是不是“左”啦,是不是在走“回头路”啊?甚至扯到“文革”。如果说到“文革”,其实我和我的家庭都曾受到很大冲击,对“文革”有切肤之痛。我只是觉得,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并身体力行。我们“唱红”是在高唱爱国主义的歌,唱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歌。重庆“唱红”的内容健康而广泛,包含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就是唱爱国、强国的歌,也唱世界各国的经典曲目。我们“读经典”,既有领袖著作,也包括唐诗宋词、古典名篇,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讲故事”,也是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呼唤真善美的感人故事。“传箴言”,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启迪心智,发人深省,又好读好记;既有马恩和毛邓的,也有中国的老、庄,外国的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大师之言;还有丘吉尔、罗斯福二战时反纳粹的演讲。我想,真正懂历史、有思想深度的人,是不会对我们的“唱读讲传”说三道四的。现在重庆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唱红”,大街小巷都在唱,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流行歌曲虽然哼哼不来,但唱起红歌却精神十足,不少年轻人更唱得意气风发。

  薄熙来说,虽然有压力,但该办的事还是要办。一个地方要振兴,首先是领导集体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开创的勇气;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而不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看人眼色行事。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特别欣赏孙中山先生那句话:“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当大官”,无欲则刚,只要无所私求,就敢于干事。有些人想说什么就说去吧,只要百姓满意就够了。执政者永远不要期望100%的支持,只要大多数百姓赞成、支持、满意,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现在看来,“五个重庆”、“唱红打黑”,市民都拥护;“民生10条”、“共富12条”,老百姓都欢迎。有些事情需要动态地看,一个新的想法刚刚提出来时,可能只有六、七成的人接受,但只要方向正确,确实是在为百姓谋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看到了实在的效果,接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想,只要是公平正义,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说。

 对外开放应该是全面的、双向的,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有来有往、有进有出

  亚视副采访主任李彤,对重庆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很是好奇。她问:重庆地处西部内陆,不仅招商引资很有成效,对外投资还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究竟是怎么样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吗?

  薄熙来说,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开放之初,中国急需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把“引进来”作为主要手段,多吸引外资,多搞一些开发区和加工贸易,是完全正确的。但对外开放应该是全面的、双向的,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有来有往、有进有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对“走出去”战略越来越重视,重庆在这方面正进行积极的探索。

  薄熙来说,重庆虽地处内陆,但这些年来,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致力于打造内陆的开放高地。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今年可望达到1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相继看好重庆,纷纷前来投资发展。重庆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热情也逐渐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我市企业在南美买地种大豆,在澳洲和非洲买矿山,总共投了50多亿美元,今年还要对外投资50多亿美元。

  薄熙来说,“走出去”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挑战,有很多我们不熟、不懂的,但事在人为,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其实,现在中国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国际上经济机会很多,国家的配套政策又很给力。我们要改变惯性思维,不能只想着招商引资,觉得引资才能做大自己的GDP,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国外岂不可惜?会不会影响本地的发展啊?其实对外投资是有来有往、“有利可图”、大有可为的。这么多年来,大批外商到中国投资发展,如果无利可图,只是为了支持他国的发展,那种事是不会有人做的。中国人很聪明,又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开放经验,只要努力熟悉国际经济的情况和规则,精心筹划,在“走出去”方面一定会大有收获。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我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共同富裕,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访团副团长、成报社长田炳信说,重庆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在我看来,你们的做法是化繁为简,从根本上、系统上加以解决。有些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也许看起来不大,但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而言,那就是天大的事。这些事如果能逐步得到解决,人就活得顺了,活得阳光了,城市的精气神就出来了。在重庆,我就感受到了这样的阳光,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薄熙来说,刚来重庆的时候,我和重庆的同志就商量,要好好理一理头绪,看看目前存在哪些妨碍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并分清轻重缓急,逐一解决。但一个地方的工作头绪再多,其核心还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大家经常讲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和西方的发展与追求有什么不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目的是什么?怎样转变?依我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共同富裕,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薄熙来说,如果讲发展,全世界各国都想发展,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关键点就是共同富裕。当年中国共产党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天下,就是因为我们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全国人民有共同富裕的前景。前些时候,小平同志的胞弟、百岁老人邓垦,送给咱重庆两幅字:“自强不息”、“两手都要硬”,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讲得清清楚楚,斩钉截铁,有两句话令人难忘:一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二是“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鲜明地打出了共同富裕的旗帜。共同富裕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前些时候,重庆市委召开了全会,题目就是“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还具体提出了“共富12条”,下决心用几年时间把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

  薄熙来说,谈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考虑,以为只是把粗放的经营方式,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我的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有个经营管理的问题,又要把提高消费、拉动内需作为重中之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的力度已经不小,但消费方面还要大作文章。要特别注意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培育和扩大市场,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共富,又是完全一致的。

 这些制度上的改革,均符合国家政策,也改善民生、助力发展

  成报社长田炳信长期专注于户籍制度研究。他说,此次重庆之行,为自己带来了新的灵感,过去一些户籍方面的问题总是让人困惑,从重庆的实践中,我找到了正确的解答!

  香港商报记者邓明宇说,我观察到,重庆这些年来在改革创新领域做了许多大胆的探索,比如建农村土地交易所、药品交易所,建公租房,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创举,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是否含有一些风险因素?

  薄熙来说,重庆这几年不仅重视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在改革上也动了脑筋,下了大功夫。其实,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民生和共富。比如城乡统筹,这个题目很大,作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多做一些探索。城乡统筹,不仅仅是城里人跑到农村去投资,多搞几个工厂;或者出些政策,给些帮助,让农民把地种好,多收成一些,还要特别注重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就拿土地交易所来说,推出地票制度,鼓励农民开垦耕地,确保全市的耕地总量在工商大发展时期一亩不减,主城又有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农民也得到更大的收益。又比如,为中低收入群众建公租房,农民工、大学毕业的小两口儿都能入住,解决一、二百万人的住房问题。再比如,户籍制度改革,为转户农民穿上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优化了重庆的人口结构与布局。这些制度上的改革,均符合国家政策,也改善民生、助力发展。

  我们的干部要知道,群众还有许多困难,一定要眼睛向下,了解群众的疾苦,保持清醒的头脑

  大公报高级记者马浩亮问:重庆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开展的,有哪些经验可以提供?对于一些官员出现自满、懈怠的情况,应如何解决?

  薄熙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很关注。实际上,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仅存在懈怠的问题,还有腐败的问题,的确令人担忧。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我们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一个党执政时间越长,经济条件越好,干部受到的诱惑也会越多,这就容易出问题,甚至蜕化变质。开展“唱红”,就是让大家不忘本、不忘百姓,提起精气神走正道;“打黑”、反腐,对大家也是一种警示。市纪委开展“三项治理”,收缴红包、清理超标车辆、查处干部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少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也说明反腐败是必须的!组织部门开展了“三进三同”,让机关干部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我们的干部要知道,群众还有许多困难,一定要眼睛向下,了解群众的疾苦,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乎所以。如果脱离群众,整天待在大都市里迎来送往,高朋满座,衣食不愁,人的思想就容易变,就会懈怠甚至腐败。

  你们表扬重庆,我们要把它当作鼓励,更加谦虚和冷静;有了批评,我们要反躬自问,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江月问:薄书记平时会在网上了解民意吗?您怎么看待互联网?

  薄熙来说,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好处在于,信息及时、快捷,还能双向交流,真实切近地了解民意,而且有互动感。我的助手每天都会把网上有关重庆的事,以及国际国内的重要事情加以摘录,在我处理完公务后浏览。这既可了解社情民意,又可引发一些思考。当然,也不能在网上耗费太多时间,还是要多用些时间,多读些经典,以便更多地吸收古今中外提炼后的思想营养。

  薄熙来说,各位所在的香港媒体,都有相当的影响力,不少文章也满生动,读者很关注。未来30年,我国西部的大发展势在必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党中央、国务院寄予厚望,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国务院专门制定了三号文件,鼎力支持重庆发展,这都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通过媒体,了解外界对重庆的评论,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健康地发展。只要大家的报道客观实际,我们就由衷地感谢。我的态度是,你们表扬重庆,我们要把它当作鼓励,更加谦虚和冷静;有了批评,也很正常,但我们要反躬自问,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报营运总监潘喜松,文汇报副总编辑徐可,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刘晓东,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辑邹汉儒,紫荆杂志社副总经理张春生等香港主流媒体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