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中秋,又赶上毛泽东去世三十八周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十年前,我为香港一“盐酸氨溴索”创意“痰止一挥间”,不料广告被禁有篡改之嫌。于是惊呼莫非是“穷止一挥间”?
感谢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惊人魄力抓江青,感谢邓小平和耀邦、紫阳、习仲勋、万里们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们终于结束了饥寒交迫的苦日子,穷止一挥间。看今天,不少家庭有烘炉、有烤箱、有面包机,在家里能做糕点做月饼。忆往昔,看看毛泽东时代的火炉子,能做个啥月饼?
文革前,北京市民家中的火炉子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铸铁的,很固定。一种是铁皮的,端来端去。铸铁炉炉口处有个炉膛,能烤个馒头片、窝头片什么的。铁皮炉直来直去,啥也烤不了。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铁皮炉处于执政地位,主旋律正能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小时候做月饼,照模子出月饼,简单极了。难就难在铁皮炉子烤不了,直来直去没烤箱。在毛泽东时代,上小学的孩子能做饭的一堆。正如《红灯记》里所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说到了毛泽东时代的炉子,不妨再把炉子上的配套用品讲一讲。水壶两种,一种铝壶,也叫“钢筒壶”,再一种就是大铁壶,十分普遍。还有一种烧开水的用具,叫
小汆儿,也叫小吊,在六十年代的穷苦百姓家中比较常见。那年头,人们生活很困难。家中用洋铁壶和煤球炉子烧水,赶上火不好使,很久也烧不开。遇有亲戚朋友
来串门,暖水瓶的水沏不开茶,为了不怠慢客人,就把这个小汆儿派上用场。把它灌好水,往火眼上一坐,水一会儿就开,既应急又方便。
还有支子瓦,用砖头磨成的炉子上支物。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本博秦全耀磨了十多个去卖,一毛钱三个五分钱俩。好背气,一个也没卖出去。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家家按烟筒,装风斗。针鼻大窟窿斗大的风。那时每到秋冬季节,街道主任便带着街道积极分子到各家各户检查风斗安装情况,督促居民一定要将风斗安装好再生炉子避免媒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