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这两个字虽然早就知道,但在毛泽东时代一直不敢用。那时我们觉得旅游是有钱人的专用词汇,有资产阶级情调,是冬妮亚们叫的。我们革命者,只能叫玩。改革前有谁见过人们互问“旅游”,没有。都是:哪玩去了?又哪玩去了?
玩也好,旅游也好,那时没有高速路,也从不堵车。不堵车的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老百姓家里没有汽车,只有自行车。当时有句歌谣十分流行,小汽车嘀嘀嘀,里面坐着毛主席。毛主席挂红旗,气得美帝干着急。
通过这首歌谣可想而知,毛泽东时代能坐小汽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在东华门高干特供处门口,总是停留着一排排的小汽车,有吉斯、吉姆,伏尔加、华沙、胜利20等等。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邻特供易识车。本博秦全耀能记住以上小汽车,还真得归功于出家门不远特供处,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特供处者识汽车。平常一下学,几个孩子往马路牙子上一坐看汽车,如果开来一辆吉斯,我们就会大声互告:吉斯!吉斯!吉斯!我们觉得吉斯里面坐的不是毛主席也是刘少奇。要不就是朱总司令和周总理。
毛泽东时代没有旅游局,也没有出国旅游。护照,对于老百姓高不可攀,纯属官厅的事,想都不敢想。五六十年代出国留学的是红二代,不是苏联就是东德、捷克。七十年代去美国,还是红二代。在中国甭管苏联吃香美国倒霉,也甭管闭关锁国还是改革开放,最占尽便宜的还是红二代。这也正是中国两极分化严重的症结所在。所以直到今天,一听到红色传承,老秦就气不打一处来。扯什么蛋,还不就是你们家接班发大财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时代老百姓要出国旅游,全在梦里。说实话,真傻逼,不但被洗脑,连梦都被洗。有好几次做梦去了西德,法西斯把我抓进监狱。咱中国是工农天下,西德是工农地狱。可我宁死不屈,又把我押送到了法西斯军人当政的巴西......真的,小时候坐的梦全是主旋律。社会主义好,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水深火热没解放。
文革前,小学毎年组织一次春游,去动物园、颐和园等近郊。虽然衣食无着,但每次还是充满阳光,吃张糖饼都灿烂。每年四月份学校组织的春游尽管只有一天,但让人们能暂时告别咸菜窝头。每到那一天,家里都会给去春游的孩子煮两个鸡蛋,烙一张糖饼改善伙食。因此,忆苦思甜有感受,毛泽东时代是平时吃窝头,春游才是“带饼国”。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叫王徳祥的同学家里穷带窝头,我们就犯坏拿窝头当汉奸头朝下转着玩。
1966年文革期间,全国红卫兵大串联,北京市内的景山公园改称“红卫兵公园",北海公园改称"工农兵公园"。门票还是三分五分。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园以“保护中南海安全”为由关闭,禁止游人入内。不久景山也关了门。
此处不留爷,去不了北海景山,爷就去颐和园、香山。于是几个小伙伴便骑上自行车或拿上假月票蹭车前往。到了颐和园门口一看,小汽车一辆又一辆,坐的全是官员和家属。不要说毛泽东时代没有特权,那时的特权除了陈叔通、黄炎培、马连良们少数几个,其它几乎全是一水的红色。
有一次,我在车上巧遇电影《平原游击队》里演李向阳他妈的淩元。她说干部领导坐吉普,革命群众坐公交。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平头百姓的旅游范围只能是本巿,兔子吃点窝边草。外地游也只有靠出差的机会顺便撸草打兔子。当时工资不过三四十元左右,自费游顶大去趟天津,火车票单程两块九。去南京,光去特快二十三块八,直快十九块九。去武汉二十块零五毛。就挣这壶醋钱,毛泽东时代你们家又不是头头脑脑,就别想跨省市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