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粟裕率兵夺取了孟良崮(gù)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反攻打开了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地在战役遗址修建了纪念馆,没想到近几年来,这里竟成为祭奠张灵甫的地方。
粟裕长子知道后愤怒不已,立马给山东领导写信,指责道:“难道打张灵甫打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粟裕长子为何如此愤怒?
一、孟良崮战役
粟裕有3个孩子,长子名叫粟戎生,1942年在战火中出生,幼年也是在战火中度过的。粟裕虽忙着打仗,但也尽量抽出时间教育孩子。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粟裕讲究“狠”,3岁就把粟戎生扔河里让他学游泳,坚持让他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粟戎生认同父亲的教育,对父亲满心敬佩,以父亲为荣,小小年纪就决定以后要去当兵。从父亲身上,粟戎生学到了作为一名军人应该肩负的使命感、责任感,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
粟戎生以父亲为榜样,对父亲的战绩如数家珍。在粟裕战功累累的一生中,孟良崮战役无疑是一个高光时刻。
74师是国民党的精锐之师,由张灵甫率领,粟裕和陈毅根据当时形势,决定围歼74师,于是有了之后的孟良崮战役,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战死。
这一战直接打到了老蒋的心窝,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老蒋痛心疾首,直言:“自从和共匪交手以来,数这一战最让我痛心。”之后,蒋介石不得不改变计划,暂停进攻山东解放区。
战争面前,无论胜败与否,双方都免不了伤亡,解放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多少战友倒在战场上再也没能起来。
很多烈士才20几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其中有一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留下。
二、祭奠张灵甫
然而,在这硝烟散去的时代,竟然有一些人来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祭奠张灵甫,这个纪念馆是为解放军战士而设,是他们英灵安息之处。
如果是张灵甫的家人前来祭拜可以理解,不管张灵甫是功臣还是罪人,对他的家人来说,他只是一名丈夫、父亲,是他们血浓于水的亲人,孟良崮又是他的葬身之地,来这里祭奠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与张灵甫毫无关系的普通人前来祭拜就变味了,无疑是在亵渎历史,亵渎战死的解放军烈士。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张灵甫并非全无功绩,抗日战争时期,他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于是一些网友揪住这一点,对张灵甫大肆追捧,再加上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张灵甫长相英俊,网上渐渐形成他的“粉丝团”,很多人特地去孟良崮祭奠张灵甫。
“跟风”是人的通性,一时之间,祭奠张灵甫成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潮流。
景区见张灵甫身上有利可图,不仅没有阻止游客的行为,还以“张灵甫”为噱头宣传景区,开辟出一块祭奠张灵甫的地方,“助纣为虐”。这里长期摆放着贡品,香火不断。
三、粟戎生的愤怒
粟戎生见证过战争的残酷,从父亲口中听过孟良崮战役的惨烈,他从小又接受的是最标准的军事教育,身为军人的血性,让他无法接受人们在此祭奠张灵甫,更何况这里也留有粟裕的骨灰。
于是,粟戎生亲自给山东领导写信,严厉反对祭奠张灵甫这一现象,他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不是为张灵甫而设,张灵甫当初杀了我方多少战士?怎么能让民众在这里祭奠他?这让我们怎么对得起牺牲的战士们?难道打张灵甫打错了?难道当初不该歼灭74师?”
粟戎生说:“张灵甫确实抗日有功,这一点我承认,人们可以祭奠他,但在这里祭奠绝对不行!革命圣地不容玷污!”
粟戎生请求山东方面对这一现象严加管理,不要寒了解放军烈士后代的心。
那些人只听说了张灵甫抗日有功,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烧杀抢掠的事干了不少。
在孟良崮战役中,为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张灵甫下令,让部队去百姓家中抢粮,百姓若有反抗,直接枪杀。被解放军围困时,张灵甫一气之下火烧村庄,枪击群众,众多无辜百姓葬身火海和子弹。
结语
战争总会有牺牲,但这些牺牲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后人的安宁生活是前人用生命换来的,尊重烈士是基本的道德,在烈士牺牲地纪念敌人,是赤裸裸的背叛,粟戎生的愤怒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