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毛主席少年时曾进行过多次游学,为的是更深刻地体验社会底层的民生百态,而让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和萧子升一起的那次了,而途中逗留的一个寺庙,遇到的方丈更是为当时的他解决了许多问题。
除此之外,方丈更是一语留下两个预言,当时的毛主席和萧子升都十分不解,但神奇的是这两个预言如今都已实现。那么,和尚留下的两个预言为什么能实现,为何晚年的毛主席和萧子升均因为其中一个而深感遗憾呢?
1893年正处社会动荡的年代,革命不断,恰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交叉点,毛泽东正是出生于这个时候。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母亲慈祥,父亲能干,攒了点微薄家业。毛泽东从8岁开始就读各种古典书籍和进步书籍。
但在闭塞的农村,读书在他们眼中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种地和收成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父亲想着让他继承家业,毛泽东14岁便辍学在家了。但这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习惯,依旧在劳动的间隙研读各种进步书籍,他的思想已在进步文化的浸染下悄然发生变化,不知不觉间他知道此刻所在的环境已满足不了他。
毛泽东
最关键的就是他读到了从亲戚那借到的《盛世危言》,他明白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一些现象,比如读私塾时那个经常打骂学生的先生,比如在自己14岁时父亲强行给自己说了一门亲事。他抵抗那个先生逃学几天,他不同意亲事因此坚决不同居。
可只有自己抵抗是不行的,很多东西依然存在。于是,那唤醒了他恢复学业的渴望,他努力说服父亲,并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表明自己的决心,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义无反顾地独自求学。
是的,人生无处不青山,从8岁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到在田间劳动时依旧不放弃阅读,再到少年时一个人的求学之路,再到他坚信中国要走的一定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带领中国前行。毛主席的一生,因为他的决心和相信,到处是青山,而中国,也因为他的带领,迎来了青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至理箴言,也是毛泽东的真实写照,他知道学习之路十分艰难,但他愿意一点点探索。离开家乡以后,毛泽东湘乡驻省中学,最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到了后来的湖南省第一师范中学。
他曾说过,虽然他在学校的时间不多,但湖南省第一师范中学这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带给他很大的影响,5年半的时间,不仅让他形成了不一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其中学习到的进步思想和进步理论更是为他后来进行革命,建立一番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期间,他是杨昌济的爱徒,杨先生对他的人品和思想是赞不绝口,而毛泽东也非常喜欢杨昌济,他被杨昌济丰富的知识和不凡的谈吐所折服。
后来,他曾这样评价杨昌济:“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师是杨昌济,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