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下面请看
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除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还有雅科夫列夫
原创|2020-12-18 21:02:15
关于苏联解体,大多数人知道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但苏联的解体至少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和一个名词:雅科夫列夫和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戈尔巴乔夫还没有执政的时候,雅科夫列夫曾帮他鞍前马后效劳,得到了赏识。1985年戈氏上台后知恩图报,任命雅科夫列夫为宣传部长。
“民主性、公开化”这些建议就是雅科夫列夫向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并得到了采纳,雅氏也就此成为戈氏智囊团那里的首席智囊。
另一位大佬利加乔夫当时在主持书记处工作。开始,他和雅科夫列夫分工各司其职,合作得还算融洽。
但是利加乔夫很快就发现不对劲,报纸上到处都是攻击苏联历史和人物的文章。
苏联有它的成就,也有它的弊端,其实每个国家都是如此,全面、多维看历史才是正确地理解方式,而不是只看到阴暗的污点。
民主化、公开化的本意是分析过去的事件,建立法治以不让悲剧重演,现在却走向了极端,这里面的原因是雅科夫列夫的右倾激进主义,他一味加快进度,让戈氏的改革脱离了正常节奏。
利加乔夫是力主稳重改革的,他觉得这样不行,会出问题,包括其他一些高官也和他意见相同。他们谈论和批评这些表现,与雅科夫列夫一派开始针锋相对。
这样,在政治局里,就形成了彼此斗争的两派。
但他们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因为最后的决定权在戈尔巴乔夫手里。
戈尔巴乔夫本人,也对一些文章和电视节目感到愤慨,但每次都是口头说说,没有作出什么决定。对于利加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争端,戈氏采取的是骑墙的态度,一会赞成雅氏,一会赞成利氏。
比如,1987年秋,政治局在一次会议后起草了一份文件,其中有强烈批评雅氏掌握的舆论工具“在苏联历史抹黑方面所起的反面作用”的内容,但随后这些内容被雅科夫列夫删除了。
利加乔夫愤怒了,他给戈尔巴乔夫写了封信,要求他干预,结果是最终发表的内容还是雅氏删改稿的内容。
但在1988年2月,利加乔夫在中央全会上公开发言,明确表示他反对歪曲历史的主张时,戈尔巴乔夫却又表示了支持,政治局里只有雅科夫列夫一个人表示反对,这令利加乔夫困惑。
利加乔夫对此回忆道:
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戈尔巴乔夫一会儿支持我,一会儿支持雅科夫列夫。这种随机应变的做法符合这位政治家的作风。
时任戈尔巴乔夫助理的博尔金是知情人,他回忆:
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总是持一种非常奇怪的态度,他尽量不去干预冲突,居高临下地观看两雄相争。他没有意识到这场争斗的后果吗?当然没有,总书记甚至还不无用意地为这场争斗推波助澜,他的用意就是让他们在这场斗争中两败俱伤以后,他们就会听话了。
博尔金的话道出了一些原委,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毫无干预,因为最后雅科夫列夫的思路基本都得到了实行,并且得到了雅氏预想的结果。
有必要说说雅科夫列夫这个人,他没有叶利钦那么知名,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他的作用绝不容小觑,因为他掌控着苏联的大脑。
雅氏有个公认的绰号“难以捉摸的人”,这是对他极好的评价。
他既曾坚定支持苏联,也当过党内自由派,既是马列主义者,又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拥护者;当过社会主义理想的宣传者,最后当了苏联的掘墓人。
如此复杂的思想,确实难以捉摸。
苏联解体后,雅科夫列夫终于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思想,他在1994年说:
我要克服教条和教条主义,使科学回到人类生活的原本真理,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历史的鼹鼠”,要肃清布尔什维克主义。
相比叶利钦敢言敢行的作风,雅科夫列夫的策略十分深谋远虑,他自己说,我“只能采用迂回战术,灵活智取和从正面意义上利用言行不一这种久经考验的方法”。
这一时期,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发起和初创阶段。对苏联来说,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戈尔巴乔夫继承的是安德罗波夫的事业,并得到了上下的拥护和欢迎。
起初,戈氏制定的计划只是加速经济发展。此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到1987年提出了社会生活全面民主化的纲领,这正是来自雅氏的建议。
而随后的发展,正如上文所描述,在雅科夫列夫操盘下,随着民主化、公开化的推行,出现了一种思潮: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苏联,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愈演愈烈,使社会失去了稳定,社会不稳定,经济改革也就难以进行。
到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以民主化为纲领开始了苏联改革运动的新阶段。
但此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已难以控制,随着改革运动开展,各种政治势力不断涌现,并开始新的分化组合。苏共领导核心发生严重的分歧和分裂。戈尔巴乔夫以中间路线自居,左右摇摆,从此苏联改革逐步陷入各种危机并发的局面。
苏联解体后,雅科夫列夫淡出政坛,开始著书立说,他一共写了25本书,“反斯大林主义”始终是贯穿其思想的主线。
对雅科夫列夫,俄各界评价不一。反对者将其斥为“苏联掘墓人”,自由派却对他大加赞誉。
“苏联改革设计师”这一称呼,不是被冠于戈尔巴乔夫,而是雅科夫列夫,可见他影响之深远。
在他去世后,戈尔巴乔夫称,这是所有为了自由和民主斗争的人们的损失,丘拜斯等亲西方民主派则慨叹“一个时代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