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91年分析局势称有一件事决定中国命运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邓小平91年分析局势:称有一件事决定中国命运
2021-03-12 09:56 星岛环球网 来源:中华网
核心提示: 到深圳视察的众多中央领导人纷纷提出,深圳要为全国提供两手都能抓好的经验。同年12月28日,邓小平在住地与杨尚昆谈话,内容涉及春节期间视察深圳、珠海事宜。⑤1月17日,时隔八年之久,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之行终于出发。
本文摘自:《红广角》2016年2期,作者:王硕渡,原题为:《南方谈话前夕邓小平怎么看深圳》,为节选。
邓小平1991年春节期间在上海发表一系列鼓动改革开放的谈话,随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一组评论文章,宣传邓小平的新思想。“但邓小平这次谈话,(国内)广大干部、群众并不知道,反而引起了社会上对改革姓‘社’姓‘资’的激烈争论,这次谈话被争论淹没了。”③1991年4月以后,苏联发生一系列政治事件。8月20日,邓小平与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讨论苏联政变事件。邓小平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④苏东剧变后,党内有人“惊慌失措”(邓小平语),提出反“和平演变”与发展经济两个中心的观点。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可能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尚处在治理整顿中的中国往何处去?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将于1992年第四季度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如何确定基调?邓小平深感时不我待,他把目光投向深圳。中央一直看重作为国内梯度开放格局排头兵的深圳。邓小平1991年春节期间对深圳的看法明朗以后,国内对深圳的关注快速升温。
邓小平一直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在他视察深圳之前,中央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深圳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黄、赌、毒、淫、拐、黑、封”等社会病态问题。这实际上与深圳人口规模的超规划迅猛扩张直接相关。1986年到1991年间深圳市人口平均增速约为20.6%。按这一速度计算,到2000年深圳人口将达到1300万人,远远超出1991年拟定的至2000年将总人口控制在300万以内的规划目标。至1992年初,深圳实际总人口已超过200万人。大量青壮劳动力汹涌而入,推动了城市蓬勃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到深圳视察的众多中央领导人纷纷提出,深圳要为全国提供两手都能抓好的经验。比如,薄一波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深圳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但资本主义社会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比如吸毒、卖淫、赌博、黑社会等等,“深圳差不多都有了,这在全国不是数一、数二,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东西,迟早要影响大局,决不可等闲视之。”①从南方谈话内容看,邓小平显然已经了解到有关情况。他的态度是共产党刚进城时就有这方面经验,只要整治工作从苗头抓起,常抓不懈,不难抓好,中国共产党有这个自信。
作为有口皆碑历时已有十一年的深圳特区试验,要认定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并进一步推向全国,在苏东剧变、国内涌现中国往何处去的思想交锋背景下,没有绝大魄力和深孚众望的领袖魅力,难以肩负这一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重任。这担子非邓小平莫属,这地点非深圳莫属。
1991年夏,邓小平长子、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来深圳考察时,李灏请他报告邓小平:深圳市委盼望他老人家来深圳视察。邓朴方说:我父亲有考虑再到深圳看看的计划,我回去报告深圳市委的这个请求,你有机会去北京时,也可以直接去请一请,争取今年冬天他老人家能来深圳一趟②。同年12月28日,邓小平在住地与杨尚昆谈话,内容涉及春节期间视察深圳、珠海事宜。1992年1月1日,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打电报,正式通知邓小平将到广东休息的计划。1月2日,邓小平到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九届万丰杯“运筹与健康”桥牌比赛。从照片看,他神情凝重③。或许邓小平不知道,这次桥牌比赛恰好就是他将要前往的深圳一个富裕农村万丰村赞助的。1月3日,邓小平办公室工作人员飞抵广州打前站,并主动向广东省委接待人员强调,“最好将行动路线定为:深圳—珠海—深圳—上海”。④这一行程安排显露了邓小平此刻心境。香港《百姓》杂志新年元旦第一期刊载特辑文章,名为“邓小平最后的机会”。文章说,在苏东巨变冲击下,中国大陆“处此危疑险峻的时刻,邓小平仍居于领航把舵的地位。诚然,他已不再拥有绝对权威,但他绝对还有推动为人民欢迎的政策的权威”(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语)。据反馈消息,邓办工作人员把特辑送邓小平看过,邓小平“不动声色”。1月16日香港《百姓》杂志继续刊登文章,发言者“众口一词地认为邓小平还有最后的机会,关键在于他本人能否乾坤一掷。”⑤1月17日,时隔八年之久,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之行终于出发。对这位八十八岁的老人来讲,百闻不如一见。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也即将因邓小平此行“大动声色”而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