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抗美援朝影视片里的暗战《绝不撤退观后感

已有 393 次阅读2021-2-4 16:10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抗美援朝影视片里的暗战《绝不撤退观后感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邋遢道人:抗美援朝影视片里的意识形态暗战——《绝不撤退》观后感
邋遢道人 · 2021-01-25 · 来源:乌有之乡

当以网络影视为伴的年轻人只能看到宣传美国在越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立场的电影,激起他们对美国大兵的勇武敬佩和向往后,他们对占领区遭受美军暴行的老百姓的苦难就一定视而不见,做出美军是为了维护正义和世界和平才被迫参与其中的判断,也是水到渠成。

 两个多月来,抗美援朝影视作品是流行题材,中央一台有官方推出的连续剧《跨过鸭绿江》,电影院里演着管导的《金刚川》,贫道昨晚在网络视频的“企鹅影院”里看到最近推出的美国大片《绝不撤退》(Reteat, Hell),也是反映这场战争的,不过角度不同而已。有兴趣的可一看看。

片花介绍中认为这是“真实战场再度重现”,内容简介说,该片内容是长津湖战役中美军陆战一师“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反击,陷入中朝军队的重围中,美军总部下令全面撤退,美海军陆战队史密斯将军公然违抗总部命令,下令反击中朝部队。海军陆战队斯提斯上尉率领一个营担任掩护任务,最终和主力部队冲出中朝军队包围圈”的历史过程。画面描绘了轻步兵与重步兵之间的战斗:

占有“优势兵力”的志愿军坦克在冲击美军步兵阵地,斯提斯上尉带领几名战士从侧面用反坦克火箭筒向志愿军坦克攻击。在牺牲几名战士后,上尉亲自冲上前去举起火箭筒击毁坦克,让敌军“装备优势”化为乌有。

当然,更多表现敌军“优势兵力”的是人海战术。大部分画面是美国带着钢盔的娃娃脸士兵用M2重机枪把像蚂蚁一样在棱线上蠕动的志愿军挨个点名场面。有人看了会感觉会很过瘾——当然这取决于屁股。贫道认为这部译制片出品人的屁股在哪里是清楚的——《Reteat, Hell》两个词是“撤退”和“地狱”,把《撤退,地狱》翻译成《绝不撤退》,显然与脑袋无关,只与屁股有关。

估计策划人对及时推出这部68年前的影片的效果感到满意——评分8.1,《金刚川》才7.7!


贫道把这部影片介绍给一个朋友,他很气愤:怎么搞的?都这时候了竟然还有人公然为美军涂脂抹粉!

贫道只觉得生气,没觉得奇怪。

出现这事儿取决于两点:一是“这时候”是否有人屁股坐在美国那里;二是“这时候”这样的人现在是否有条件公开表达这样的看法。其实,“这时候”这两点都存在:

首先,中国思想文化界大部分人的屁股远没离开美国——虽然大半年来美国乱得让他们感觉脸上不好看,于是屁股欠了一欠,但离挪窝还早着呢。郭松民对此看得很清楚,胡大总编和他的“臣妾主义”标签基本代表了当下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价值观。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除了中美真的打起来了(无论南海还是台海),死了人了,成敌对关系了,再亲美成汉奸了,否则屁股都不会真的挪过来!

其次。所谓表达“条件”,这些人从不缺乏。什么叫“言论自由”?美国推特和脸书停了川普及其十几万川粉的账号这件事儿,让很多人才理解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金喇叭》中喇叭的作用:言论自由不在于“让不让”说,而在于“能不能让人听见”。川普及川粉至今还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但其他人听不见等于没说。拥有或者能够使用声音响亮的金喇叭叫“拥有言论自由”。这里面,喇叭的拥有者和操作者都是“实际控制人”。中国的各种媒体,各种文艺作品,社交网络,以及学校和学术的教材、讲台,是谁在具体操作?是总编主编们、专家教授们、编剧导演们和教师们在具体操作。共产党对宣传是有一堆清规戒律,是有审查机构和主管思想文化的共产党干部,但执行政策,掌握宣传部门的这些干部也是从这群人里走出来的——还一点没当叛徒的意思。且不说老板手里也有金喇叭:一大堆互联网平台和网络。

要是管喇叭的人愿意松松手呢?!因此,“都这个时候了”大部分文化艺术界的人虽然牢骚满腹,但他们的“表达能力”照样把“老极左”和“小粉红”甩好几条街。

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也是中国文人写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借古讽今”、“指桑骂槐”……这些文人老祖宗传下来的手法,经当今文人利用对媒体、出版、讲台的实际控制,把“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瞎话说一百遍就成真理”等原来专制者惯用的把戏揉进去了,效果更强。中国思想文化界最不缺的就是这方面能力。

说“都这时候了”有些天真。现在是啥时候?2020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纪念抗美援朝,10天后抹黑抗美援朝的沈志华就被邀请在首都师范大学报告厅做讲座还做直播。而且首师大校方在因被举报停止直播后还发表谴责——这也是“这时候”的事儿。


贫道除了在企鹅影视里看到《Reteat, Hell》,还看到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大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年轻人可能对高尔察克没印象,上点年纪的有人会知道——高尔察克是十月革命后西方扶持的白匪首领,这股匪徒的兴起和覆灭组成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历史背景。高尔察克曾拥有50万人军队,由遣返途中叛变的5万奥匈帝国一战战俘组成的“捷克军团”和对新政权不满的退役白俄为核心,胁迫一批一战退役士兵组成,最多时高达50万。他们在美、英、法、日政府的财力物力支持下由东向西打得苏维埃军队节节败退。丘吉尔预言“高尔察克两个礼拜就会占领莫斯科”。对中国人来讲,知道伏龙芝是因为听说过有个“伏龙芝军事学院”,不知道是伏龙芝率军击败了高尔察克匪军。高尔察克在退亡远东投靠日本途中被法国人出卖(用高尔察克换取捷克军团离境),被苏维埃处决。即使否定十月革命,高尔察克也算不上民族英雄,顶多是外国干涉势力的一颗棋子。

将军的英勇无畏和忠贞爱情故事很感人,《无畏将军高尔察克》评分8.5!

美国人对能拍这样的片子肯定感兴趣!尤其是俄罗斯文化部也支持的情况下(片子开头就有“感谢俄罗斯文化部的支持”)。如果有机会拍《无畏将军张灵甫》,估计不仅福克斯,中国有兴趣的人也会不少呢。拍的人会有的,拍的钱会有的,就看“那时候”的文化部了。


有人会说网络电视上出点不同立场的电影没啥了不起,靠一部《绝不撤退》改变不了现在年轻人对朝鲜战争性质的认识。但是,如果你只能在网络影视电影“战争”一栏里搜到表现美国立场的电影,看不到相反立场的电影,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当以网络影视为伴的年轻人只能看到宣传美国在越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立场的电影,激起他们对美国大兵的勇武敬佩和向往后,他们对占领区遭受美军暴行的老百姓的苦难就一定视而不见,做出美军是为了维护正义和世界和平才被迫参与其中的判断,也是水到渠成。

美国人拍朝鲜战争的电影极少(大概就这一部,还是1952年美军缓过来劲儿时拍的,无非让有心人找到了),但拍越战的非常多。越战在美国不受待见,但美国人只是认为“这仗打的既不合算又不漂亮”,并没多少人认为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打开“企鹅影视”电影中的战争档,关于越战,各国拍的有十几部,只有一部是越南拍的抗美片,评分6点几,其他的都是站在美军立场上拍的,其中大部分都是表现占领军(包括澳军、韩军)如何英勇牺牲的。有些片也表现战争的残酷,但从没把越南军民的痛苦当回事儿。这些电影无论编剧还是导演,无论场景还是演员都是世界一流的,拍得确实感人。不预设立场看完这些片子,最后会一定赞扬美国大兵的牺牲精神,对长得猴子一样的越南人感到恶心。这可以从刻意表现美军战斗精神的电影评分中看到效果:吉布森主演的《我们曾经是战士》评分8.6,《猎鹿人》评分高达8.8。

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制造的灾难世人皆知,但看电影的印象肯定是另一回事儿。企鹅影院里只提供了一部阿拉伯人拍的平民悲惨生活的电影《霍姆斯之雨》,评分只有7.2。大部分影片都是表现美军的神勇、仁义,评分都很高。《战犬瑞克斯》8.1,《穿越雷区》8.4,《拆弹部队》高达8.7。确实有一部反映美军杀害平民的电影《杀戮部队》,情节上看也都是塔利班太恶劣,情有可原。这部电影评分只有7.5——中国观众也不喜欢说美军坏话的作品!

本世纪以来美军在中东发起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造成数百万阿拉伯人死亡。2006年10月12日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现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报告:美军入侵伊拉克的这3年中,伊拉克人因战争死亡达65万人以上,其中60万死于暴力。而萨达姆可确认几次屠杀的库尔德人的暴行,数量都是几千。萨达姆时期的千人年死亡5.5,2005年提高到13.3,是战前的2.3倍。阿拉伯人在婚礼中遭受美军轰炸,遭受自杀炸弹死伤数十甚至上百人的事件几乎每月都有,其中经典细节肯定应有尽有,无论福克斯还是华纳兄弟的编剧导演们都能拍出让人哭湿几条毛巾的片子,但是一个也没有。就算阿拉伯人拍的有,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人也不会去译制,几大电影院系统也不会安排档期,企鹅等网络影视也不会挂上来——等于没发生。

关于苏联二战的片子其实很多,拍得也很好。但搜到的只有黎明静悄悄等几部,甚至没有芬兰人杀苏军、爱沙尼亚青年参加德军抵抗苏军的片子多。


有人会说这些人不就是在一些角落里搞些名堂么?正规影视节目,尤其受众最多的央视,他们总不能搞名堂。

这些人太天真了。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叙述早在世纪初就开始变了,沈志华等一批人在各高校历史学院领导和教授的配合下,早就把战争的起因、性质、过程和评价搞得面目皆非。文艺作品也一点点往邪处走,让人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基本事实的认识发生着改变。

都说《亮剑》正能量,其实孔捷在学习期间大谈参加抗美援朝经历那段就是高级黑。孔捷告诉大家:美军几分钟内就能协同飞机大炮一顿炮火志愿军一个营就没了,因此“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以后不管用了”。于是观众对抗美援朝的基本认识就是:美军太厉害了,毛主席那套军事思想不行了。从此,“卖惨”成为抗美援朝影视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跨》剧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如此,甚至比管导的《八佰》和《金刚川》卖的还上劲。

第29集铁原阻击战镜头与前面的几场阻击战打得一样:一大群(甚至上百)志愿军战士挤在一个阵地上挨炸,一会儿就不剩几个了,再派人上去再打光,最后师长哭着带着剩下的几十个伤兵走了——直接用画面还原了孔捷那段话。看完后就算屁股坐正的也留下“63军打得最后不剩几个人了”的印象,得出有“战争太可怕了”“美军杀伤力太强了”的判断。屁股不正的怎么想就难说了。

铁原阻击战确实很惨烈,但并非影片反映的那样使用“人海战术”。首先,63军并没过有几十上百士兵构成的阵地。188师是拆成200多个战斗单位组成分散阵地与美军对抗的。一个师顶多百十个排,每个阵地也就十几个战士组成。这种有效布阵方式和作战成效从电影一点没显示(字幕不算),演的还是“白天丢晚上夺,晚上丢了白天夺”。其次,63军并不是剩下少数残兵。记载中63军25000人伤亡尚未过半,也就是伤亡12000人左右。而美军在铁原被毙伤15000人,高于志愿军。

这场打得既聪明,又英勇,战损比一点不比其他战役差的战斗被导演拍得只剩一个字,惨——这只能称作“高级黑”了。《跨》剧从第一次战役到上甘岭,都是美军天上地下一个劲儿地炸,志愿军人山人海成片死亡的镜头,好像不这样演就表现不出麦克阿瑟说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其实,整个朝鲜战争中国与联军伤亡总数相差很小。由于后方遭美军强力轰炸,冻饿病等原因,志愿军非战斗伤残比例很高,而美军这方面情况要好得多。这样计算,联军战斗伤亡数应该远高于志愿军。

葛岘岭阻击战志愿军一个排歼灭美军215人无一伤亡,20军鹫峰保卫战一个排伤亡4人歼敌300多……类似战例比比皆是,编剧是不想表现还是没看过资料,贫道真搞不清楚。但是,志愿军只靠英勇牺牲是打不败联合国军的!

志愿军战士确实作战英勇不怕牺牲,但美军也不都是怕死鬼,记载中美军苦战至死的战例不少。63军在铁原之所以能用分散阻敌的战术阻挡数倍于己的美军十几天,并不都是靠不怕死。63军的老底子是冀中抗日队伍。这些从开始学打仗就靠钻地道埋地雷转悠芦苇荡杀敌的农民,用小股部队与大部队周旋不是一年两年了。63军和美骑一师25师的士兵可能都很英勇,但是这种前后都有敌人该打照打的作战能力和心态,老八路有,美军一定没有!

《跨》剧编剧明显在遵循一个原则:为了表现敢于牺牲,志愿军只能死的更惨,没有最惨,为此修改大量著名战斗。

张积慧击落戴维斯过程,影视片《档案》里介绍得很清楚,剧中戴维斯是在击落数架志愿军战机(包括张积慧僚机)得胜返回中被张积慧偷袭成功的情节,是编剧导演杜撰的。

志愿军狙击战的战法和战果都是惊世骇俗的:狙击不再是专业士兵的零星袭击,而是前线部队大量消灭敌军的“冷枪冷炮运动”;几个月击毙联合国军15000多,甚至高于第一次战役击毙敌军数量。有统计说整个抗美援朝战中志愿军用冷枪冷炮总计消灭联合国军52600多人。这样经典的战法战果被编剧改成狙击高手之间的较量,而且美军显然更高一筹——仅击毙伤志愿军狙击高手就有3人。编剧和导演这样随意修改战史的做法怎么会被军方允许!?

最看不懂的是该剧阵地战都是这样场景:志愿军一边射击冲上来的美军,一边躲避航弹和炮弹。《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嘲笑的日军战法——就会“大炮轰了步兵冲,步兵冲了大炮轰”。跨剧导演似乎要改一下,让美军“大炮轰着步兵冲,步兵冲着大炮轰”。问题是有这种打法吗?《跨》剧军事顾问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走?就算高级黑,演得也真实些呀!就算想误导观众,这种香港无厘头手法效果也差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