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袁鹤龄扁倡两岸和解向蔡英文叫牌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袁鹤龄:陈水扁倡两岸和解向蔡英文叫牌
2020-11-04 08:14 星岛环球网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评社台中11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陈水扁日前与赵少康“破冰对谈”,并倡议两岸和解,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向中评社分析表示,以谈判策略的角度来看,陈、赵两人是在彼此运用,达到某种目的,研判陈水扁是想藉此向蔡英文某些做法表达不满,以巩固自身在民进党的地位,同时为仍在政坛内的儿子陈致中争取更多政治筹码,叫牌意味浓厚。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现任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中兴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赵少康10月31日赴台南拜访陈水扁,1994曾一同竞争台北市长选战的两人,上演“世纪大和解”,双方畅谈境内外政治局势,陈水扁并特别喊话“两岸、朝野大和解”,引起关注。
针对陈、赵举动,袁鹤龄表示,从表层面来看,陈水扁、赵少康过去在台北市长选举是死对头,两人在市议会的质询、答询攻防也非常激烈,可以在事隔多时之后,破冰对谈,代表双方可以超然态度来看待过去的敌对,对照两人所提出来的蓝绿大和解、两岸大和解,整体调性都强调平和、包容、尊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宣示意义,目标也相当正面,相信无人会提出反对。
只是说,两人倡议的大和解,该如何落实?袁鹤龄表示,陈、赵皆未再进一步阐述,代表相关论调事实上两个人也是无解的,所以也只是把问题点出来,但要达到目标则是难以实践。因为想要和解就是要对方能够接受彼此的主张、尊重、包容,最后才有可能走向和解。
袁鹤龄说,但现况看来,无论两岸或是蓝绿关系,都是越走越紧绷的情况,甚至失去中间的灰色地带,两者之间已没有一个可互动的桥梁或空间,因此短时间来看,两岸及朝野都难以达到真正的和解。
既然目标难以落实,陈水扁现在出面喊话的用意何在?袁鹤龄分析,就里层面来看,可以发现到,陈水扁前几天也评论了中天换照案,并公开表态,不同意中天新闻台关台,这点基本上跟赵少康的立场相同,所以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关系,促成双方互动。这是谈判技巧的展现,也就是说,赵少康可能透过与陈水扁彼此之间的和解,彼此达到某种利害目的。
袁鹤龄认为,陈水扁愿意接受赵少康访问,第一个,当然也是对蔡英文的很多作法不尽认同,包括在统独的色彩上面,还有其他的政治议题上面,可能扁与蔡的立场不太相同,所以陈水扁讲这些话,基本上也是讲给蔡英文听的。
因为陈水扁本身也有一些压力,袁鹤龄指出,例如支持陈水扁的独派压力、儿子陈致中面临被罢免的压力,所以这次与赵少康的和解,一方面也是对蔡英文的一种叫牌,就是表达立场与蔡政府不同,向蔡释出压力讯号,如果要获得陈水扁认同,蔡可能必须提供一些回馈,或是某种利益交换。
也就是说,陈水扁透过其所拥有的政治实力,希望从蔡政府身上获取某种好处,袁鹤龄指出,这种交换可能就涉及其子陈致中的罢免案,毕竟陈致中还在政坛上面打拼,又面临罢免压力,不管是成是败,陈水扁身为父亲,提供给儿子更多的政治筹码,非常合逻辑。
就赵少康的立场而言,当然也是藉由与陈水扁会面,达到借力使力的效果,袁鹤龄表示,两人是私底下见面,事后再透过录影公开,就代表双方有某种程度的共识,可能谈什么内容、讲什么话,都已经设定好主题纲要了,这是谈判策略典型的相互衬托。
袁鹤龄说,以谈判技巧来说,其实谈判双方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替谈判的对手,创造某种程度的利器,意思就是说,赵少康跟陈水扁见面,让陈水扁在民进党内有更稳固地位的效果,同样道理,陈水扁也让赵少康在媒体经营的话语权,有更根深蒂固的基础。所以赵、陈两人相互彼此运用,藉此机会抬高彼此在各自领域上的地位,获得发言权,这是很合理的。
至于陈水扁的“和解说”,大陆或是蔡政府会不会买单?袁鹤龄认为,可能性低,可以发现,陈水扁一直在访谈中强调,其在位期间,对中国大陆的态度有放软,提出“四不一没有”政策等,但是后来中国大陆只是用“观其行,听其言”几个字简单回应,对陈水扁的态度相当保守。所以这个议题上,大陆官方没有发言,毕竟陈水扁早已没有政治实权,影响力也愈来越少。
蔡政府的政治态度也不会转变,因为民进党政府现在“一党独大、胜者全拿”,没有必要屈就陈水扁的话语,更无需与之做任何利益交换,毕竟陈水扁的支持者多属于“台独”基本教义派,这群人在台湾的政治市场上比例偏低,不构成威胁,从府院系统完全未针对陈水扁发言予以回应来看,蔡英文不理会的机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