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郑永年 深圳的成功可以给香港哪些借鉴

已有 101 次阅读2020-10-16 14:00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郑永年 深圳的成功可以给香港哪些借鉴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郑永年:深圳的成功可以给香港哪些借鉴?
2020-10-14 22:06 星岛环球网 来源:侠客岛

原标题:[岛读]郑永年:深圳的成功可以给香港哪些借鉴?

40年,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深圳的崛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奇迹。

深圳是中国的特区,但她的成功并不特殊,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深圳崛起的逻辑,从深圳的崛起则能加深对当代中国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深圳的成功,有哪些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经验呢?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说。

领导力是首要的。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领导力对发展的影响无疑至为关键。西方盛行新自由主义,相信“自由就是发展”,他们把“自由”和“发展”等同起来,并且把“自由”等同于没有政府的干预。

深圳的发展和这一信条格格不入,甚至相反。人们可以说,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功是因为遇上了哈佛大学丹尼·罗德里克教授所说的“超级全球化”的机会。

这个观点并没有错。不过,机会是平等的。放眼全球,在这一波“超级全球化”下,有几个城市像深圳那样崛起了呢?成功的城市屈指可数。

与此同时,有多少城市眼睁睁地衰落了呢?美国的铁锈带城市便是典型。亚洲不少城市要么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么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受困于国内撕裂的政治而停滞不前。深圳则不同。

深圳不仅抓住了“超级全球化”这个机遇,并且有效克服了两波经济危机(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困境中不断升级自己,超越自己,不仅提前实现小康社会,也提前进入了高收入城市行列。

这背后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来自一个具有使命感的执政主体。对这个执政主体来说,发展便是责任,责任驱使这个执政主体永不停步。实际上,深圳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再次创造了东亚奇迹。

深圳并不缺乏危机,但因为具有坚强的领导力,每次危机都为深圳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圳的产业升级和危机不可分,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促成了深圳的产业升级。


深圳的领导力离不开有效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在过去40年里,中央充分授予深圳方方面面的权力,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实际政策操作层面。有了充分授权,深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地方创新能力。同时,中央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不然,深圳的地方创新要获得成功会变得异常困难。

深圳当然也没有辜负中央赋予的使命,不仅获得了自身的成功,而且充分展示了区域经济辐射和扩散效应,使更多的地方受惠于深圳的发展。

更为具体地说,深圳处理好了几个重要的关系:

首先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原则,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起更好的作用。

实际上,这个普遍原则来自深圳等改革开放先驱的实践经验。作为特区,深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但深圳并没有走向西方新自由主义或者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找到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平衡点。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平衡、亲商与亲民之间的平衡等等。

深圳的国有企业担负了建设一个大型城市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动机来承担这些建设。

所以,即使是西方自由主义鼻祖亚当·斯密也主张国家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政府的作用更体现在政府为企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上。“政府更好的作用”使深圳国企强,民企更强。

深圳已经集聚了众多的大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它们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运作,互相竞争和合作。作为制造业中心,即使就全球而言,深圳的产业完整性和产业链的齐全性也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其次,深圳确立了有效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城市层面,一个最难处理的关系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当今世界,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另一些地方,经济得不到发展,社会落后不稳定;也有些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深圳则获得了两个可持续性,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稳定。

历史地看,发展并不等于稳定,大规模的不稳定往往出现在一个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之中,或者在获得相当的发展之后。深圳的社会稳定来自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来自深圳居民的真实获得感、来自社会机会的开放性。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诉求。

西方总说中国是“一党专制”,社会影响不了政府的政策。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西方,人们周期性(每隔几年)投完票之后,政治参与就结束了,政治人物要么不能兑现选举时的承诺,要么置民意于不顾。这也是今天西方民粹主义崛起的根源,反映出来的是普通民众对精英阶层的仇恨。

但在中国,社会对政策的参与具有连续性,社会对实际政策的影响是那些通过选票途径的国家不能比拟的。

就深圳而言,人们不难观察到,政府的很多决策过程是开放的,政策一方面受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又不会被一些特殊的利益或者特殊的“民意”所挟持,因为政府需要通盘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

这就有效避免了西方社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情况,政府不会因为一些利益的反对而不去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

第三,深圳有效处理了发展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发展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在于:发展需要制度创新,但发展的成果需要制度作为保障。因为中央的充分授权,深圳的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正是这些制度创新促成了深圳方方面面的快速发展。

然而,人们也不应当忘记,制度创新有底线,那就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制度创新如果不能把握这个原则,便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深圳也有效实现了外部资本与内部资本的平衡。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也往往被忽视。深圳开始时一穷二白,发展从外资起步,没有外资尤其是港资的进入,深圳早期的发展会变得极其艰难。

但在完成早期发展阶段之后,深圳充分重视内资的作用,培养了数量庞大的本土企业。一个城市如果外资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必然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甚至难以抵挡外在环境的变化;但如果一个城市封闭起来,不受外资影响,那么这个城市也难以赶上时代的步伐。深圳在处理内外资本方面是成功的。


深圳的发展对其邻居无疑具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深圳早期的发展获益于靠近香港,不仅仅是来自香港的资本,更是来自香港转移出来的产业。鉴于香港的发展空间有限,香港把那些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珠三角,然后在金融、教育等服务业集中自身优势。这无疑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势所趋。

但近年来,香港为“认同政治”所苦,把所有的事情都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客观上说,香港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珠三角,更离不开深圳。无论是金融还是教育,香港必须有服务对象,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但人为的“认同政治”硬把香港和内地隔离开来。

在社会层面,“认同政治”导致社会价值观高度分化。香港一些群体尤其是年轻人思想被西方“殖民”,“认同政治”激进化,把自己无限道德化,把“他者”妖魔化。一些人以为掌握了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真理,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认为诉诸暴力也是“正确的”。

这种逻辑体现在任何形式的激进主义中,而香港尤甚。尽管这种行为与香港的实际利益背道而驰,但因为有西方物质和舆论上的支持,一些人仍然以“道德”来论证自己的暴力行为。

从政治上说,香港的“认同政治”演变成为赤裸裸的“对抗政治”,反对派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种“认同政治”直接弱化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治理能力,甚至使香港面临长期“无政府状态”的极端风险。

分化的社会和弱政府使香港缺失一个治理主体。这种情况下,香港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也使得上述深圳所能实现的诸多平衡变得不可能。

可以说,大湾区建设、深圳的社会主义先行试验区等重大政策议程是香港的机遇。从经济来看,只要处理好和大湾区的关系,香港仍然具有发展和更上层楼的巨大潜力。

香港的挑战是政治上的。如果政治的分裂使得香港不能抓住机遇,不能接受挑战,那么如同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样,香港的衰落是必然的。在大湾区内,香港不孤独,也不能自我孤立起来。香港必须随着大湾区城市的进步而进步。不进则退,没有一个城市可以不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进步,香港亦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