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变与不变 国庆中秋节假日返乡随笔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小山村的变与不变 ——国庆中秋节假日返乡随笔
zmzzgs0726 阅读(1544) 回复(1) 2020-10-07 09:43:13
因为工作和外出旅游的原因,已经三年没在老家过长假了。国庆中秋节假日,依旧是农忙时节,呈现眼前的依旧是一片金色的稻田,不同的是稻田中多了收割机,村民们依旧忙碌但却不像以前那么辛苦 回想起读初二那年国庆放假回家,也是正值稻谷收割时期,家里40余亩的水稻,全靠父母两人手工收成。
有一天傍晚,父亲可能因为太过劳累,挑着满满一担稻子跪在了田埂,然后又咬着牙再站起来。“爸,明年别种那么多了,你和妈妈太累了。”,“不行呀,你和你哥已经一个初中一个高中,读书都要钱,在我们乡下除了毛竹,就只靠卖谷子了。”他依旧面带微笑。那时就想着快点长大,让他们不再那么辛苦。
时间过得很快,“90后”的我们真的长大了,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能够为家庭减轻负担。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的也越来越好,农民们劳作方式从传统手工到机器代工,就业渠道从自给自足到外出就业、家门口就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号到邻村看望了许久未见的外公外婆,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家门口迎接我。“这个楼梯前段时间村里帮忙修了”“中秋的时候乡里的领导又到看我和你外婆”,外公外婆现在除了和我聊生活、聊身体这些家常,聊的最多的就是乡村干部对他们的帮扶。
2013年大舅因肝癌去世,2017年小舅又突发脑溢血,丧失了劳动力,还有两个小孩在就学,家里仅靠七十多岁的外公维持着。村里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后,马上将他们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在家里头坐了不久,外公就带我到他的鱼鸭养殖基地参观。今年村两委帮他申请了一批养殖资金项目,又邀请了专家对养殖开展了培训,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小产业。“他们对我都很尽心,有合适的工作都会给我介绍。”养殖项目的收入,以及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介绍的务工机会等等,让外公家渐渐走出了困境。 假期结束,离家前父亲还是会送我,但不同学生时期送我到桥头乘车点搭坐班车,而是站在家门口看着我上车。
我的家乡光泽县古林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儿就是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变,以前村民只能依靠两天一趟的早晨7:30出发的班车外出,当然村里的孩子外出求学也是一样。所以,从初一开始,“占座”一词在我们这些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小学升初中,我通过自考进入光泽县一中,因为家里地理位置的劣势,假期后返校可能面临着站立三小时的辛苦。父亲送我上车发现这种情况后,为了让我更加舒适的坐着去上学,以后每次无论冬夏都是凌晨5:30起床,徒步到距离家大约10公里的交叉路口等车占座。这也是我从初中开始,除了寒暑假极少回家的原因。
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我们这个小山村,从道路硬化,到整村搬迁,许多政策、资金、项目开始向这个贫困村倾斜。如今,乡政府到古林村的直达道路已水泥硬化,村民到县城办事路程缩短了将近一个小时;各个村民小组通组道路也都完成了硬化,开车能直达家门口。
如今的小山村,依旧保有我儿时记忆中的美好,依旧和谐平静,村民们依旧勤劳朴素,但是如今房子更新了,路更宽了,村民们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