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已有 166 次阅读2020-10-7 16:38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郝贵生: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郝贵生 · 2020-10-05 · 来源:乌有之乡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的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并从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的第一部理论著作,是恩格斯青年时期从与马克思不同的道路对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进行独立的理论探讨,发现唯物史观并进行阐发的最高成就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从全新的视角研究和回答为历史上无数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人是什么”的一部人学著作。

  【内容摘要】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是恩格斯于1842年到 1844年21个月的时间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全方位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并1845年3月完成同年出版的他青年时代的最大部头的著作。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的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并从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的第一部理论著作,是恩格斯青年时期从与马克思不同的道路对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进行独立的理论探讨,发现唯物史观并进行阐发的最高成就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从全新的视角研究和回答为历史上无数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人是什么”的一部人学著作。恩格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看作“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把英国工人阶级“当作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含义的人”,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与科学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恩格斯本书的“人学”思想实际成为他与马克思1846年合作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阐发的阶级斗争、“两个绝大多数”、“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今年11月28日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为纪念其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运动的杰出贡献,笔者准备写几篇文章,并把以往写过的部分有关文章修改后重新发表。本文就是笔者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一篇论文,种种原因没有在公开刊物发表。近日重阅旧文,又作个别文字修改,现发于网上,供红色网友学习参考,也望批评指正!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是恩格斯于1842年到 1844年21个月的时间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全方位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并1845年3月完成同年出版的他青年时代的最大部头的著作。它是人类历史上对被剥削阶级的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并从理论上做出科学回答的第一部理论著作,是恩格斯青年时期从与马克思不同的道路对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进行独立的理论探讨,发现唯物史观并进行阐发的最高成就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从全新的视角研究和回答为历史上无数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人是什么”的一部人学著作。今天,在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斗争仍然极其尖锐、激烈的新的历史时代中,研究这部著作特别是其中的人学思想内容及其特征,不仅为有助于驳斥西方和我国个别学者制造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攻击恩格斯“见物不见人”、“未涉猎人的领域”,把恩格斯开除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列等对恩格斯的责难,完整、准确、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其精神实质、科学方法,批判“普世价值”等抽象人性论,而且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理论中关于人的思想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本质及群众史观理论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看作“两种完全不同的人”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总是习惯于把人的某种具体属性、特征抽象化、普遍化,然后从中形成一个适合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集团和阶层的所有人共同遵守的“普遍的、永恒的道德准则”。恩格斯青少年时期也曾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然而,恩格斯在英国近两年的考察中,特别是从英国归国后对所获取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的理性分析中,在研究人的问题上确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如1844年11月19日恩格斯致马克思的信中说:“费尔巴哈的‘人’是从上帝引伸出来的,费尔巴哈从上帝进到‘人’,这样,他的‘人’无疑还戴着抽象概念的神学光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2—13页)恩格斯强调指出:“达到‘人’的真正道路是与此完全相反的。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简言之,如果要使我们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伸出普遍物,而不要从本身中或者象黑格尔那样从虚无中去引伸。”(同上,第13页)而这种“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并不是旧唯物主义单个人的直观方法,而是如恩格斯本人所说的,“去研究真实的、活生生的事物,研究历史的发展和结局”,去研究“现实化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0页)也就是从人所处的现实的各种关系中,从这种关系的历史发展和运动去研究、揭示人的本质特征。而当时社会中最大的现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抗的集团。恩格斯指出,这两个集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地不相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同上,第410页)恩格斯在本书“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的公开信中谈到他在深入到英国工人中进行考察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机会来观察你们的敌人—资产阶级”(同上,第274页)因此,恩格斯在本书通过大量事实揭示了“资产阶级”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的本质。

  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是和现在的社会制度和这个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直接或间接的占有”(同上,第305页)作为构成劳动要素内容的“资本”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广大工人却一无所有。这种经济上的差别,形成了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社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在剥削别人,结果强者把弱者踏在脚下,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同上,第304页)在这个基础上还形成了资产阶级“贪得无厌”,“利欲熏心”、“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是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地位,那样腐朽。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同上,第564页)资产阶级的利益正是“剥削工人”在这里流行的,“每一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淡,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同上,第304页),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把别人看作必须设法除掉的敌人,或者最多也不过把别人看作一种可以供自己利用的工具。”(同上,第419页)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工人的劳动的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工人的劳动发财,而一旦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工人们饿死。他们把别人看作一种在市场上可以买卖的商品。当然,资产阶级有时也会装出一副大慈大悲的样子,以慈悲心肠和自我牺牲自诩而实际上却不惜以任何代价来装满自己的钱袋为唯一目的。恩格斯在书本中特别谈到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和一个资产者漫步在曼彻斯特街道上,他谈起工人区的恶劣的不合卫生的建筑体系,谈到这些地区的可怕的居住条件,并说他还没有看到比曼彻斯特建筑得更坏的城市。这个资产者静静的听完这一切,在走到拐角上与恩格斯告别时说:“但是在这里到底可以赚到很多钱。再见,先生!”恩格斯对此评论说:“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一切生活关系都以能否赚钱来衡量,凡是不赚钱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实际,都是幻想。所以政治经济学这门专门讲赚钱方法的科学就成为这些人所喜爱的科学。”(同上,第565页)恩格斯还说,厂主对工人的关系并不是人对人的关系,而是纯粹的经济关系。资本家不能了解他和工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还有别的关系存在;他不把工人看作人,而仅仅看作“手”,人和人之间完全是一种金钱关系,甚至他和自己的老婆之间的联系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现在同样的“现钱交易”上。 “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是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同上,第566页)。恩格斯就是这样把资产阶级的本质及人生价值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利用司法、军队和警察,以政党、甚至以国家政权出面来反对无产阶级。法律首先就是为了保护资产者反对无产者,“敌视无产阶级却是法律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同上,第570页)。用他们的财产和他们掌握的国家政权所能提供的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资产阶级认为对工人的教育只有一种:皮鞭。法庭上对富人总是宽大处理,对穷人则给予最严厉的惩罚。资产阶级在理论上还借助于他们的“心爱理论”即马尔萨斯人口论向无产阶级进行“最公开的宣战”,主张把多余的穷人“铲除掉”,以发泄他们对工人的全部怨恨。这就是活生生的资产阶级的“人”的本质和本来面目。

  恩格斯解释资产阶级“人”的本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说明无产阶级“人”的本质,说明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对立。恩格斯认为,对英国的未来更加重要的多的恰恰是由无产阶级所组成的这种人,这是“一种和英国资产阶级完全不同的人”(同上,第410页)。恩格斯用更多的篇幅描绘了工人阶级的“人”的本质特征。

  在经济上,恩格斯认为,由于“资产阶级垄断了一切生活资料(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同上,第360页)因而“无产阶级所需要的一切都只能从这个资产阶级(它的垄断是受到国家政权保护的)那里得到。”(同上,第360页)也就是靠出卖劳动换取工资维持生活。工资总是只能勉强糊口。恩格斯还说,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社会战争的一切不利条件都落在穷人身上,穷人是没有人关心的。工人们找不到工作时,或者去做贼,或者去饿死,经常挨饿引起了不可救药的疾病,因而增加了牺牲者的数目。英国工人把这叫做社会的谋杀,并且控诉整个社会都在犯这种罪。所以恩格斯得出结论说,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资产阶级给工人们生活资料,但是取回“等价物”即他们的劳动。在这里产生一个错觉,也就是资产阶级学者借以夸张的,似乎工人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和资产阶级签订合同的。恩格斯对这种假象和资产阶级学者美化剥削的言论进行了揭露,他说:“好一个自由!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阶级向他们提出的条件或者饿死、冻死、赤身露体地到森林中的野兽那里去找一个藏身之处,就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好一个‘等价物’!它的大小是完全由资产阶级任意规定的。”(同上,第360页)

  在道德观念上,恩格斯认为,由于经济关系的极大差异,“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套习惯语,有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同上,第410页)在日常生活中,工人比资产者仁慈得多,在帮助穷人方面比资产阶级做得多,“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人,而在资产者眼光中,工人不完全是人。”(同上,第411页)工人比较和气可亲,虽然他们比资产阶级更迫切地需要钱,但他们并不那样贪财。他们看问题客观,比资产阶级偏见少得多,不戴上自私的眼镜看一切,并容易摆脱传统的陈腐的原则和先入之见的束缚。工人们还有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恩格斯说:“工人也是重视‘踏踏实实的教育的’,只要它里面不掺杂自私自利的智谋。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在无产阶级的、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或阅览室里经常举行关于自然科学、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演讲会,而且听众往往很多。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同上,第528页)。

  恩格斯对工人阶级本质的认识上最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他能够从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辩证地看待“爱”与“恨”的问题。工人们对自己的阶级弟兄表现出他们的仁慈和爱,而对资产阶级则表现出“愤怒”、“炽烈的憎恨”、“切齿痛恨他们的压迫者,痛恨那种使他们陷入这种境地并把他们变成机器的制度!”(同上,第466页)“只有靠着对当权的资产阶级的烈火般的憎恨,靠着不可熄灭的内心激愤才能保持人类应有的意识和感情”(同上,第399—400页)

  综上所述,恩格斯正是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入手,活生生地鲜明地指示了这两个阶级的本质特征的。当然,恩格斯的上述某些结论在他的同时代人的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那里已经有所认识。但他们同恩格斯的区别在于:第一,他们仅仅把资产阶级的这种特性及其表现看作背离人的本性的东西,看作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的背叛。他们要求资产阶级回到人的“善”、“爱”的本性上来。他们也正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愤怒情感,但认为这种情感是有害的,应该消除的。而恩格斯恰恰把这种特性看作两个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具体经济关系中的具体的人的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第二,他们不能从经济、政治、观念及其内在联系上全面揭示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而只是抓住资产阶级的个别本质特征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他们同情工人阶级的贫穷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对此也曾进行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也只是表现他们对工人的同情,而没有从理性的高度上揭示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克服的正确途径。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而恩格斯恰恰已经在用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观察认识社会历史问题,已经具备了唯物史观的胚胎和萌芽,因而才有上述的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本质的深刻全面的揭示。由此我们还联想到马克思与恩格斯这本书同一时间在他的笔记上所完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中做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恩格斯这里当然没有从理论上做出如此高度概括的哲学结论,但就他的观察认识人的具体的思维方式上,已经做到了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方面,从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事活动的人去把握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特征。在对具体的人的本质特征的分析中,比马克思要精确得多。《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本质的揭示应该说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延续。

  二、恩格斯把英国工人阶级“当作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含义的人”

  我们知道,恩格斯的人学思想也曾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他把历史的本质看作是人,而不是神。他在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英国状况》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650页)恩格斯这一论断实际上是当时所有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达到的程度。然而这些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一再声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从“人”本身作为出发点,强调人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然而他们实际关注和认为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人”并不是大多数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普通劳动群众和被剥削阶级,而是所谓的“英雄豪杰”和少数人物。在他们的眼中,大多数群众只不过是任人宰割支配的愚昧无知的群众,奴隶,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真正改变环境,决定历史命运、教育普通群众的历史创造者和教育者只是少数统治者以及他们的思想家、政治家。作为不成熟的无产阶级和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斗争状况产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给无产阶级带来的贫困化的严重恶果,极力同情工人群众的悲惨的生活状况。但他们把无产阶级只是当作一种溃疮,改变这种状况仍然需要依靠他们这些大人物,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历史活动的主体仍然归结为少数杰出人物,而不是大多数劳动群众。

  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恩格斯的《英国状况》一文中已经开始超越所有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恩格斯针对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的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大陆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国人,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尽管他们粗野,道德败坏。将来拯救英国的却正是他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8页)。同年,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恩格斯针对鲍威尔把历史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的观点时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119页)针对埃德加尔等人鼓吹的“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谬论时说:“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工人甚至创造了人”(同上,第22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全面的展开。

  首先,恩格斯把工人阶级看作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

  恩格斯在“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发展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气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恩格斯详细考察了纺纱机到织布机的发展给予英国整个工业体系的影响,研究了机器制造对金属加工和钢铁工业、铜工业以及采矿业的作用,工业对改善交通工具方面所产生的后果。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因而导致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第300页)而在工业革命和社会的物质生产中,广大工人群众则是发明者和创造者。许多机器的发明者本身就是普通的劳动群众。恩格斯说,使英国工人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珍妮纺纱机就是由一名普通的“北朗卡郡布莱克本附迈斯坦得希尔的织工詹姆斯·哈格里沃斯制造成的。”(同上,第284页)对这种纺纱机做进一步改进的水力纺纱机是一个理发师理查·阿克莱在1767年发明的。以后他又发明了梳棉机和粗纺机。1764年,普通工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气机。18世纪最后几年,一个乡村教师卡特赖特发明了动力织机。所以恩格斯做出结论说,英国工人阶级“用自己的发明和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英国的伟大”(第297页)。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恩格斯把英国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重点是放在对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状况的考察上。恩格斯认为,必须正视英国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在英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的原始形式是恐怖和盗窃。这是一种最没有效果的形式。工人很快发觉这样做没有好处,因为只有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反对现有社会制度,社会却能以全部权力来猛袭一个人并用占绝对优势的力量来压倒他。之后,发展为暴力砸坏机器、捣毁工厂。但这种反抗形式仍然是孤立的,它局限于个别地区,并且工人一旦获得转瞬即逝的胜利,资产阶级就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袭击、惩罚工人,而机器还是使用起来了。第三个阶段是工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联合斗争的形式。19世纪40年代的整个英国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如宪章运动正是当时英国工人斗争的最高形式。它有政治目的,是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集中体现。

  如何认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客观事实。这种行为究竟是说明工人阶级背离了人的本质、本性?还是人的本质和本性的真正体现?在这一问题上,恩格斯同空想社会主义者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工人阶级生活状况,也看到工人阶级由此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和斗争事实,但他们认为这种情绪和斗争是有害的,应当“加以谴责”和“给与惩罚”的,因为他背离了人的“爱”、“善”的本质特征。恩格斯恰恰与此相反。

  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进行反抗斗争才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他说,英国工人在他们目前所处的状况下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个人或整个阶级都不会像人一样地生活、感觉和思想,工人应该设法摆脱这种状况,应该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状况。“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同上,第500页)“这种憎恨、这种愤怒宁可说是一种证明,它证明工人感觉到他们是处在一种怎样非人的状况里,证明他们不愿意被当作牲口来看待,证明他们总有一天要把自己从资产阶级的羁绊下解放出来。”(同上,第403页)“工人只有仇恨资产阶级和反抗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的尊严,”(同上,第500页)“工人除了为改善自己的状况而进行反抗,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表现自己的人的同上,感情的余地,那么工人自然就一定要在这种反抗中表现出自己最动人、最高贵、最合乎人情的特性了。”(同上,第501页)反之,如果抛弃了愤怒情绪、停止反抗斗争,或者温驯的屈服于自己的命运,老老实实、随波逐流、不关心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帮助资产阶级把束缚工人阶级的锁链锻得更结实,或者成为命运的玩物,就像已经失去外表的稳定性一样,正在丧失着内心的稳定性,过一天算一天,酗酒、追女人。恩格斯说,在这两种情形下,他们才真正背离了人的尊严、人的感情、人的本性,“他们都是牲口”(同上,第404页)。所以恩格斯做出结论说,“工人还是必须在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或者屈服于命运,做一个‘好工人’,‘忠实地’维护资产者的利益,(如果这样做,他就势必要变成牲口),或者起来反抗,尽一切力量捍卫自己的人类尊严,而这只有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做到。”(同上,第405页)

  当然,工人阶级进行反抗斗争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获得胜利,“大多数的罢工都是以工人吃亏而告终。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工人明明知道宣布罢工没有用,为什么还要采取这种办法呢?”(同上,第506页)恩格斯对此也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他说:“问题很简单,因为工人必须反对降低工资,甚至要反对这种降低的必然性本身;因为工人一定要宣布,他作为一个人,不能去迁就环境,相反地应该让环境来适应自己、适应人;因为工人的沉默就表示同这种环境妥协,承认资产阶级在商业繁荣时期有权剥削工人,而在萧条时期又有权把工人饿死。只要工人还保存有一点点人的尊严,他们就不能不对此表示抗议,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抗议,而不用别的方式来抗议,就因为他们是英国人,是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抗议的讲求实际的人”(第同上,506页)。

  恩格斯认为,正是工人阶级的这种斗争,体现了他们在社会历史活动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影响和决定作用。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同上,第407—408页)工人阶级的某些斗争虽然会遭到失败,但这种斗争“是不会不发生影响的:它把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工人对有产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万能权力的反抗不致消沉下去。”(506页)恩格斯较详细地叙述了英国40年代前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罢工和起义斗争,热情地赞颂和讴歌他们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和行为。以1842年宪章派领导的曼彻斯特大罢工为例,恩格斯认为,“罢工是不可缺少的。在罢工中表达了英国人的独特的勇敢”,“顽强的、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镇静的坚韧精神”,“经受上百次考验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显示出自己性格的最值得尊敬的一面”,工人阶级是“能够摧毁整个资产阶级的力量的。”(第513 、514页)斗争的结果,使“资产阶级脚下的地基就这样逐渐地动摇起来”。恩格斯坚信,“总有一天,资产阶级的整个国家的和社会的建筑物将连同它的基础一同倾覆。”(同上,第548页)事实充分证明,占人口大多数的英国工人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他们的社会地位一天天地吸引着文明世界的注意。

  恩格斯在充分肯定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社会价值时,还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待工人运动的错误态度。恩格斯说,空想社会主义“实质上要超越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对立,但在形式上仍然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同时,在许多方面却对无产阶级很不公道。”(同上,第525页)这种社会主义者十分驯顺温和;不管现存制度如何坏,他们除争取社会舆论外,对改变现存制度的其他一切途径是一概否定。然而他们的原则又那样的抽象,如果这种原则仍然保持现在的形式,他们永远也不能争得社会舆论。恩格斯继续批判说,这种“社会主义者还经常抱怨下层阶级道德堕落,他们看不见社会制度的这种瓦解中的进步成分,看不见只会追求私利的伪善的资产阶级更严重的道德堕落。他们不承认历史的发展,所以他们打算一下子就把国家置于共产主义的境界,而不是进一步开展政治斗争以达到国家自行消灭的目的。他们固然了解工人为什么痛恨资产者,但是,他们认为这个唯一能够引导工人前进的愤怒并没有什么用处,并宣扬对英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更加没有什么用处的慈善和博爱。他们只承认心理的发展,只承认和过去毫无联系的抽象的人的发展。可是整个世界,包括每一个单独的人在内,都是从过去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太学究气、太形而上学了。他们是做不出什么大事来的。”(同上,第525—526页)

  从以上恩格斯对无产阶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恩格斯这里的思想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在批判法国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时强调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59页)马克思这一思想是在第一条中所提出的科学的实践观的延续,强调人不仅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也能够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而大多数普通群众即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改造社会的主体,他们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和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1845年的恩格斯与马克思殊途同归,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在本书《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的公开信中说,我把你们“当作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含义的人,所以我和大陆上其他许多人一样,祝贺你们在各方面的进步,希望你们很快地获得成功。”(同上,第277页)四十年后,恩格斯在谈到克服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途径时指出:“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恩格斯这里已经把无产阶级看作“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因而使恩格斯能够超越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就成为恩格斯人学思想的最主要的内容和特征。

  三、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斗争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从上面内容中可以看出,恩格斯的人学思想,已不是停留在议论抽象的一般意义的“人”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占人口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即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活动方面来。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否任其自发的发展下去?还要不要正确理论为指导?是否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把自己的理论同工人运动绝对对立起来,因而工人运动就不需要社会主义了?正确的社会主义究竟如何产生?恩格斯在本书中对此也做出了回答。

  恩格斯通过对工人运动的考察,发现了作为自发的工人运动的许多问题。如一是斗争缺乏目的性,“工人本身对罢工的目的不明确而且他们之间的意见也不一致。”(同上,第514页)一些人要求实施人民宪章,另一些人却认为为时过早,只要求恢复1840年的工资标准。宪章派的个别领导人甚至提出,宪章的意思是住得好、吃得好,工资高,工作日短。二是斗争缺乏自觉性,罢工斗争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三是斗争缺乏组织性。反抗总是分散的,总是个别的部分工人同个别的资产者作斗争。总之,整个运动是没有准备、没有组织、没有领导的,“整个起义就由于这些原因而失败了,假如它一开始就是自觉的有组织的工人起义,那末它无疑地是会获得胜利的。”(同上,第521页)恩格斯总结原因认为,关键在于工人运动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虽然看得远,但要害在于“不能和工人阶级融合在一起。”(同上,第527页)恩格斯认为应当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反对工人阶级斗争转变为支持工人阶级斗争,承认工人阶级斗争的合法性、并给予工人阶级斗争的科学的解释。这种理论必须承认“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奴役者的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开始的工人运动中的最重要的杠杆”(同上,第586页),而且要“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的事业。”(同上,第586页)它要使“无产阶级对社会问题有个清楚的了解,使共产党能够在有利的情况下逐渐克服革命中的野蛮成分并预防热月九日的重演。”(同上,第587页)也就是说这种社会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真正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和宪章主义的合流,法国共产主义在英国条件下的重现,—这必然是最近的将来就要发生的,而且已经部分地发生了。只有在实现了这一点以后,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同上,第527页)。因此,创立一个崭新的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能够知道工人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恩格斯对英国二十一个月的调查和本书的写作正是为了创立这样一种理论。而新理论的创立过程也是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位年仅二十几岁的准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受压迫剥削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德国青年人的崭新的人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首先,恩格斯是怀着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深厚的感情创立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在公开信中指出:“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但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我是这样做了。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高兴的是这样一来我在获得实际生活知识的过程中有成效的度过了许多时间,否则这些时间也只是在客厅里的闲谈和讨厌的礼节中消磨掉;骄傲的是这样一来我就有机会为这个受压迫受诽谤的阶级做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人尽管有种种缺点并且处于重重不利的地位,但仍然引起每个人的尊敬,……还值得骄傲的是这样以来我就能保护英国人民,使他们不致日益受人鄙视。”(第273页)这是多么感人的发自肺腑的充满着对工人群众的真挚爱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呀!这正是恩格斯这个时期感情、立足点,人生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和集中体现,也奠定了这位历史巨人一生的世界观的基础。同时也是恩格斯关注人、重视人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

  其次,恩格斯是通过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工人阶级状况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创立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一切关注人和重视人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关注和重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指出,当时的许多社会主义者都是从理论前提出发的,他们对现实世界了解得太少,对工人阶级状况知道得更少。因此,“为了给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和反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无产阶级得境况是十分必要的。”(同上,278页),而英国的无产阶级境况具有完备的典型形式,再英国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在德国和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因此,恩格斯选择了英国作为他研究工人阶级状况的对象,正如恩格斯本人所说:“我有机会在二十一个月内从亲身的观察和亲身的交往中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要求、他们的痛苦和快乐,同时又以必要的可靠的材料补充了自己的观察。这本书里所叙述的,都是我看到、听到和读到的。……像我这样考察一切工人的状况的著作,连英国本国也还没有出过一本。”(第278—279页)列宁在谈到恩格斯这部著作时指出,这是一部“写得很动人、通篇都是描述英国无产阶级穷苦状况的最确实最惊人的情景,这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它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从此,到处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这部著作,认为它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的描述。的确,不论在1845年以前或以后,还没有一本书把工人阶级的穷苦状况描述得这么鲜明、这么真实。”(《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92页)恩格斯正是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对事实考察的基础上,因而保证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正如恩格斯三十年之后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为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成为第一个使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的开创者。

  再次,恩格斯是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创立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1845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的《神圣家族》序言结尾中说:“我们先发表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在各自分头在自己的著作里叙述自己的肯定的观点,以及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肯定的见解。”(第8页)恩格斯正是按照与马克思的约定,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阐发了唯物史观的许多萌芽思想。如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等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题目、题材、篇幅、思路差异极大,但许多内容却惊人的相似。这两部著作为两人1846年共同完成的标志唯物史观思想系统予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没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唯物史观萌芽思想的阐发和运用,也就没有本书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当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还不能成为一部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著作,恩格斯自己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4卷,第423页)但这部著作在《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前,确是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其重要的一部著作。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这本书,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主义文献中,它是几乎完全符合他的思想的唯一的一部书。1895年,列宁在谈到这本书的功绩时指出:“在恩格斯以前有很多人描写过无产阶级的痛苦,并且一再提到必须帮助无产阶级。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列宁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91—92页)同时也是这本书的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            *            *            *            *           *           *

  几点结论:

  1、《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尽管有许多具体观点已经过时,尽管如恩格斯晚年中指出的,它或多或少地还带有德国古典哲学的痕迹。但总的来说,它已经基本形成了新世界观体系中的人学思想雏形。它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共同为马克思恩格斯1846年《德意志形态形态》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的基本思想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2、现代西方一些学者割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攻击恩格斯不重视人、不关注人是站不住脚的。这些人肯定马克思对人的重视,实际是是肯定马克思对所谓抽象的人的肯定。其实马克思一开始他的理论生涯,虽然接受了哲学发展史中人道主义的发展成就,但马克思真正关注的并不是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具体历史的人。马克思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等有关论述就表明了马克思真正关注的是处在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这个具体历史的“人”。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基本内容同马克思的研究思路、方法和重点是完全一致的。我国个别学者也盲目跟在西方某些学者跑,借口恩格斯晚年阐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极力否定恩格斯的人学思想,甚至企图把恩格斯开除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列是完全错误的。

  3、从恩格斯本书阐发的基本思想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根本否定哲学发展史上的人道主义理论。人道主义实质上是弘扬和提高人的地位、价值、尊严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他们的理论生涯,就始终没有离开对人的关注。但应该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认识也经历了自我意识的人、自然意义上的人、具体历史的劳动实践意义上的人的转变。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重要转变。传统教材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只是归结为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两个转变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恩格斯本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本质的分析、对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关系的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分析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

  4、当前理论界一些人借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具体历史的人,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理论。这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另外一种倾向,相当多的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时,虽然承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具体历史的人,然而在研究方法上,却始终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概念上,表现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与群众史观对立起来,表现之二是不研究当前中国历史条件下中国人的具体状况,不研究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和发展的具体目标。表现之三是不研究中国的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状况,或者是同情弱势群体,但没有把弱势群体看作一种社会力量,他们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对待工人阶级的态度和思维方法。当前有些人在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时,也在不自觉的回到抽象人的思想方法,空谈所有的人,而不谈具体的利益受损害的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人学思想对我们今天正在从事新时代的伟大的阶级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