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评某论坛20周年研讨会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赵磊 10月14日
解放什么?
——评“某某论坛”20周年研讨会(之四)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对于“某某论坛”20周年研讨会,某些媒体的兴奋完全按捺不住了:
——“新一轮思想解放:某某论坛打响第一枪”,
——“重磅会议!参会者发言犀利”,
……
就媒体已经公开的内容来看,用“赤膊上阵”来形容某些发言者,也不为过。且看:
——“各方面的进步出现了减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吴敬琏)
——“最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对改革的质疑多了起来”。(杨伟民)
——“要少一些集中力量办大事,多一些市场说了算”。(杨伟民)
——“大家特别是民营企业有一些担心有关系,和对一些经济政策的不甘心,或者说的更重一点,不满有关系,信心不够”。(马建堂)
——“(私有经济)它和我们国家、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执政基础的一个部分、一个主要的内容?”(马建堂)
——“目前的经济形势从我接触的民营企业,感觉到的是形势日趋严重、信心大减,四个字‘哀鸿遍野’”。(段永基)
——“(前30年)搞了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结果反复折腾,几经危机,老百姓还填不饱肚子”。(张曙光)
——“集40年之经验,全方位开放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对发达国家开放。”(张曙光)
所谓“某某论坛打响第一枪”,这一枪后面还有没有第二枪、第三枪,或者枪声大作,估计某些人已经急不可耐。而我,将拭目以待。
所谓“参会者发言犀利”,其实说的都是庸俗经济学那套陈词滥调,了无新意。只因毫无顾忌地为全面私有化站台洗地,这些车轱辘话就像打鸡血一样不断令某些人激动不已罢了。
至于会上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我是举双手赞成滴。问题是,我们究竟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解放思想”,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解放思想”?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参会者们有着根本区别。
如果站在资本立场上“解放思想”,那么解放的逻辑必然是“逢社必反,逢资必赞”,解放的方向必然指向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由此衍生出来的“加减乘除”就会以资本利润的马首是瞻。其结果,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利益关系严重失衡,新三座大山积重难返。
如果站在人民立场上“解放思想”,那么解放的逻辑必然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解放的方向必然是指向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由此制定的“加减乘除”就会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其结果,利益关系失衡得到匡正,民心民气得到提升,世风民风得到改善,中共的执政基础得到夯实,中共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中共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怎样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解放思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下面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教训,我谈谈四点浅见。
浅见一:价值难以实现的症结不在于生产力,而在于生产关系
众所周知, “悠悠万事,需求为大”,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萨伊说:“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如果说“供给创造需求”,何以需求却成了市场经济的法则?其实,需求之所以成了市场经济的法则,乃是因为“价值实现”(注1)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价值生产”的重要性,甚至越来越超过了“价值生产”的重要性。这里面的逻辑是:生产力越不发展,价值生产就越重要;生产力越发展,价值实现就越重要。
这是生产力惹的祸吗?不是,是生产关系惹的祸。导致“价值实现”成为问题,其根源不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在于生产关系的“不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实现”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价值实现”不仅经常被磕磕碰碰的流通过程打断(注2),而且周期性地被“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搞得死去活来——而后者,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软肋所在(注3)。
可是,有人就是不认马克思这个帐。正在流行的观点拍着胸脯保证:“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效供给不足”。拿出来的钢鞭材料是什么呢?就是国人“海淘马桶盖”。
浅见二:必须高度重视老百姓的“基本需求”
国人海淘马桶盖,究竟是因为洋马桶盖便宜呢,还是因为洋马桶盖优质?我暂且不论。但我要澄清一个误区:说到需求,就必须讨论“基本需求”,而不能只拿马桶盖说事。
现在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最大的需求、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是卫生间的马桶盖吗?未必然。
需求的内容、需求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需求的内涵以及层次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古代社会的需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不仅表现在现代社会的需求内容,远比古代社会更为丰富,还表现在现代社会的基本需求、必要需求,大多属于古代社会的奢侈需求(比如电视、手机和汽车)。总之,过去的需求与现在的需求大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要把握一个社会的需求状况,就必须把握这个社会的基本需求和必要需求。无视社会的基本需求,拿某些非基本需求和非必要需求说事,由此得出的判断能科学吗?对于老百姓的“必要需求”熟视无睹,却津津乐道于马桶盖的故事,这如果不是有意混淆不同层次的需求,那就是让西方经济学给弄傻了。
浅见三:当下国人的“基本需求”不是马桶盖
那么,在今天中国人的需求中,什么需求才是基本需求、必要需求呢?答案很清楚:不是马桶盖,而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养老!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几座大山”。这些需求的状况究竟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有人说,现在中国“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如果从“绝对需求”(不考虑购买力限制的需求)的角度看,这话好像没毛病——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需求“充足”的很。但是,如果从“有效需求”(有购买力的需求)的角度看,能够用于满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有效需求其实并不充足,甚至严重不足!
如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有效需求”仍然处于不足的状态,那么请问,“有效需求不足”又从何说起?
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些需求为什么是今天民众的基本需求呢?道理很简单,这些需求决定着广大民众衣食住行的数量和质量。换言之,这些需求中的任何一项如果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威胁民众的基本生存。2014年,房租、医疗、教育和个人护理等服务消费,足足占了美国消费的三分之二。中国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消费所占比例,只会比美国更高。
浅见四:供给侧改革不能任由市场说了算
供给侧有没有问题?当然有,比如教育的供给。举个眼前的例子,现在的幼儿教育供给奇缺,居民小区开设的公益幼儿园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小区有100个幼儿,公益幼儿园却只有40个名额,那60个幼儿咋办?有人说:“市场竞争能够搞定一切!”然而现实情况是:“私立幼儿园倒是很多,但费用太高,且质量低下。”
如果说,这是供给侧的问题(有效供给不足),那么,市场与政府谁该负责呢?有人说:“政府干预不到位”;有人说:“政府办更多的公益幼儿园,能有效率么?”有人说:“问题在于市场唯利是图、盲目竞争”;有人说:“如果限制私立幼儿园自由定价,符合市场竞争的逻辑吗?”有人说:“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本身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你没有银子当然就没资格消费啦”。
上述争论的分歧在于:问题的症结到底是供给侧结构不够优化呢,还是需求侧没有银子呢?我要强调,我们身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谈供给侧结构改革,如果不敢强调政府的作用,甚至否定并拒绝政府的作用,这样的供给侧改革,恐怕就只能是理想主义而已。
供给侧的问题当然不能忽视。比如教育和医疗,说是供给“过剩”并不为过(注4),说是供给“短板”也有理由。现在的学校和医院的“供给”不可谓不多(这是教育产业化和医疗市场化的丰硕成果),可是,为什么广大民众就是得不到有保障的有效供给呢(别说满意了)?如果不能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从体制和机制上在供给侧结构做文章,那么,投入再多的银子,也会被盲目市场化的黑洞吸食殆尽。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什么重要?因为“某某论坛”所批判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很多并不是私有化和市场化不彻底所致,而恰恰是放任彻底私有化和盲目市场化所带来的问题,是市场经济本身内生的问题。对此做出正确客观的判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是基本立场的问题。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解放思想,你首先得有思想……要不然,解放的全是欲望”。
这话说得很深刻。不过我还得补充一句:解放什么?是“思想”还是“欲望”,这在根本上取决于政治立场。如果不是站在人民立场而是站在资本的立场,那么解放的就只能是欲望。
什么欲望?资本的欲望就是:贪得无厌,赢家通吃,你死我活,分崩离析,最后玩完。
注1:价值实现,指生产出来的价值得到市场认可和接受。
注2:由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是买和卖的分离,所以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是相互割裂的不同阶段,或者说是对立统一的过程。
注3:关于价值实现的重要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有相当深刻的分析。其基本逻辑是:价值的存在既取决于价值生产,也取决于价值实现。如果人们对商品没有欲望和需求,或者没有足够的货币来购买商品,那么,商品就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注4:参我的博文:《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
注5:参我的博文:《经济下滑说明反腐初见成效》。
(2018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