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的日系便利店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已有 163 次阅读2020-9-2 12:10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中国的日系便利店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从日系便利店的发展历程看在中国的日系便利店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牙齿晒太阳 (2018-12-16 12:43:56)

按:

这篇调查,牙齿晒太阳几易其稿,这是他作品中较好的一篇,上海是日系便利店最早进入的一批城市之一,目前这个日系模式的便利店在中国迅猛发展,特别是北京市领导亲自出面推动便利店的发展,要每个社区都有两家便利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的便利店模式,日益成为人民关注的一个商业经济模式。作者这份调查报告有二个长处,一个是自始至终采取分析的态度。是二点论,分析它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需求,很重要,这是知其所以产生,任何事物的产生时都有它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二重性,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没有绝对好的或坏的东西,所以作者也分析了它的利弊得失。那就可以思考如何取利除弊,当然这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个零售模式的发展,他就从日系便利店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及它的衰亡之某些迹像。这也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便利店时,可以少走他人走过的弯路。当然他只能从国内能看到的材料来构思,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作者还没有分析便利店内部结构上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当然以后还有机会。

要知道这是一个打工者,结合自己的工种做的社会调查,这是大学生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员难以做出的成绩,为什么?他们缺少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历练。作为打工者能如他那样的认真思考社会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从行文中可以看到他有一点文史方面的知识,这也可以看到他长期以来一直勤奋的读书,努力写作,这在打工者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是利用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写作的,由于长期的每天高强度长时间便利店夜班工作导致他人也过早的衰老了,很低的收入艰难的生活限制了他,如果有机会能接受一点专业机构的培训,改善一些生活的条件,或许可能有更好更多的成果。
朱永嘉 
 
从日系便利店的发展历程看在中国的日系便利店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牙齿晒太阳
 
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迫使中日双方相向改善相互关系。本世纪以来日本本土的便利店都处于经营困难的时期,为了中日友好,所以上海市也会支持日系便利店。在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上海像摊大饼一样不断扩大,上海市人口也不断膨胀,在上海这样的巨大型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人多有不便,日系便利店也帮助解决了上海一部分老百姓的实际需要。日系便利店将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将来还会碰到很多新的问题和需要。日系便利店的存在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它的客观需要,也有兴和衰的曲折发展过程,因而产生利弊得失。本文对此做个分析。

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设立上海为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刚设立为开埠时人口为52万余人,到清咸丰二年(1852年)有54万余人,到同治五年(1866年)70万人。咸丰五年,英、美租界2万余人,同治四年增至9万余人。同期,法租界约净增4万余人。依据1875年光绪元年的《上海县城乡租界全图》,当时的市区主要就是豫园一带。因清末民初时期连年的战争产生大量外来人口相继进入上海,这段时间上海民族工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上海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到1949年初解放前的上海有540余万人,土地面积仅为636.18平方千米。解放后的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人民生活安定,人口迅速增长,上海从1950年492.7万人增至1958年750.8万人。60年代,严格控制人口迁入,开展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缓。70年代初中期,上海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大批知识青年到外地务农,出生率下降,全市人口从1966年1095.8万人,降至1976年1081.3万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大批知青返沪、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进入婚育年龄等原因,人口增长迅速。后因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80年代后期起出生率逐步回落。1993~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8‰、-1.4‰和-2.0‰,即出现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注释1)上海在改革开放后的80、90年代也一直严格管制外地人口来沪工作,外来人口一直增长缓慢。上海的老龄少子化问题加剧后直到2000年后上海放宽外地人进入上海打工门槛,到2014年上海的年末常住人口总数为2425.68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这些巨量涌入上海的外来人口大大解决了上海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这是上海本地人口的老龄化、低生育状况所难以提供的,这些外地人也给上海贡献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注入的强大动力使得上海得以继续成为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也变得比过去更加繁荣昌盛。同时也给上海带来房产售价租金价格高涨、交通拥堵、看病难、教育资源紧缺、物价高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等等大城市病。2014年政府有上海常住人口不能超过2500万人的提法。于是上海的人口开始下降,在2015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相比2014年996.42万的外来常住人口,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近15万。2016年年末,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9.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外来人口继续下降。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8.3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5.6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2.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7.52万人。三年时间上海的已统计的外来人口减少约25万人,实际不止如此。2018年3月29日,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统计局联合召开信息发布会,发布信息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比上年增加了25.81万人,增长5.6%;近三年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分别为5.6%,5%,5.3%,人口快速老龄化特征显著。据上海统计局资料“2017年,上海老龄化率达到14.3%(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下同)。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龄化率在国内主要城市(北上广深)中老龄化程度是最高的,与国际上大城市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见表1(注释2)。
2016年,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死亡率为7.9‰,自然增长率为1.1‰。到2017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8‰,死亡率为12.15‰,自然增长率为-0.6‰,上海人口开始自然变动负增长。上海的户籍人口结构为倒三角形,老龄化、低生育率特征显著,长期下去,上海如何像过往一样保持长期的强盛,上海的未来在哪里?

大量外来人口短时期内向上海集中带来房子租金售价高涨、交通拥堵、看病难、教育资源紧缺、物价高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等等大城市病,上海政府开始控制常住人口。仅在2017年上海政府对外地人居住的浦东唐镇、高桥,浦西、普陀、宝山、虹口进行重点清理,仅浦东2017年就计划清退1600万平方违章建筑,直接涉及的违规二房东有500多家个人和企业,如果以每家150个租客计算,根据房东东创始人全雳分析,影响到大约7-8万租客群体,直接影响的租赁产值和资金投入高达20多亿。这其中多是赶走租床位的的低端人口。

上海为控制控制人口数量,对产业也进行调整,直接减少岗位数量驱赶走外来人口。举出一例,在2017年上海整治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就整治约2.4万户,其中取缔1.6万户,督促办证或备案纳管、转变业态0.8万户。全市各区、各街镇认真开展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试点工作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已备案纳管2200余户。2018年据市食药监局公布的信息:全市今年将按照每月消除至少百分之十的目标,到11月底前,全面取缔1万7千家存量无证无照食品经营企业。

上海市政府清理了几万家的餐饮相关企业,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是不能不吃饭的,平时日常生活中也还有各种需求要解决的,上海市政府如何处理呢?上海市的官员表示“在大调研过程中发现,深入到城市角角落落的便利店,可以开设快餐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市民就近就餐,也能保障食品安全”。上海市某官员表示 “便利店里开设这样的快餐,尤其方便白领阶层、年纪轻的市民,让他们便捷、快速又能吃到热的饭菜,我觉得它的发展空间还是蛮大的。因此,只要符合我们制定的相关规范的要求,我们都是给予许可。”“考虑市民的饮食需求,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会大力支持新业态的发展”。制定的相关方案已经于2018年4月正式出台。

上海市相关管理部门选中便利店方便市民生活也方便于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美化市容,但便利店这种零售业态不仅仅卖饭的,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日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实践。

首先便利店这种零售形态还在许多方面满足政府控制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的要求。因为一家标准的便利店门店的商品品项通常在2000-3000种,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切入了餐饮、饮料、零食、酒、日常杂货、代缴水电煤、代卖充值卡门票等等方面。以便利店进入的餐饮行业来说,能提供早餐、午餐、晚餐还有夜宵、小吃,上海市政府清理掉的几万家餐饮业商户留下的市场空白刚好可由便利店来填补。而一家日营业额一两万的日系便利店的门店通常五六个人就够了。日系便利店的鲜食工厂,可由很少的人对食品进行批量生产,供应遍布上海的很多家门店。同样日营业额一两万的中式餐饮门店却需要二三十个人,这样的中式餐饮店铺在上海很多。比较下来还是日系便利店的用工数量少,政府监管几家便利店公司的食品安全比监管遍布上海的餐饮店来说容易的多,这对控制大城市人口来说很有效的。这日系便利店门店里的五六个营业员提供的服务还不仅仅如此。便利店还卖关东煮、烧烤等等小吃,完全可以替代街头小商小贩。这些街头小商小贩多是外地人在做,经常跟城管打游击战,难于监管,上海控制常住人口把外地人赶走后,仍在上海生活的人还是要出门逛街的,便利店刚好填补这一市场空缺。在上海的日系便利店还有的一大功能就是做超市的零售业务,卖零食、饮料、化妆品、酒、卫生巾、抽纸、洗发水、香皂、拖鞋、插线板、电池、笔、食盐、酱油、食用油、创可贴、多功能小刀等等,这些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不能缺少的,价格也比普通老百姓开的杂货店卖的贵的多。现在这些东西仅仅靠五六个营业员就完成了。上海老龄少子化程度很高,劳动力短缺,上海又要控制常住人口又要发展经济,似乎以日系便利店很少的人干众多行业的业务为发展目标能解决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带来的种种难题。

日系便利店都模仿7-11的铃木敏文创造的密集选址战略(注释3),即在一个区域内多个地点开多家门店,店与店之间的距离很近。我所见到的开在上海的同品牌日系便利店的店与店之间距离,短的有二三十米远,长的约一两公里,在一个区域四面八方各个方向都有门店,网状分布。日系便利店从90年代末进入上海到现在经过约20年发展已经布局广泛,从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路到偏远的崇明岛,都能见到日系便利店。在上海控制常住人口驱赶做多种行业的外地人,留下大量市场空白,在中国本土便利店企业起步晚营业额低下,日系便利店起步早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大陆的单店营业额比中国的便利店高的情况下,实际是日系便利店抓住这次发展机遇。这对很多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每天上下班路上花一两个小时蛮长的,到地铁里、办公楼下面的日系便利店买早餐不迟到是很不错的选择。一些靠近社区、学校的日系便利店也方便很多老年人带孙子就近买零食、小玩具。

这种密集选址的布局就是便利店对某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便利店的竞争对手如餐饮店、杂货店、咖啡店、零食店、街头小商贩等等的客流量进行四面八方的分流,同时随着租金、人工工资等的年年上涨这些商贩的处境堪忧,便利店公司有大资本、商品和服务切入众多行业、商品的高毛利、低人工成本等优势抵消成本的上涨(注释4)。这就是拴在大大小小餐饮店、杂货店、咖啡店、零食店等等老板脖子上的绞索,时间一长,很多店铺自然会消失,相关联的流通企业、生产企业也会大大萎缩,影响社会上中下各个阶层,减少大量就业岗位,只有日系便利店公司剩者为王。如近几年各大日系便利店咖啡连年畅销,仅全家在2016年就在中国大陆卖出1000万杯现磨咖啡。同样卖咖啡的国际品牌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70%以上。到2018年7月1日星巴克发布的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在中国/亚太地区营运利润率从26.6%下降到了19%,下跌7.6%,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也同比下降2%。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是出现了9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根据星巴克财报该季度合并净收入(Consolidated net revenues)同比上涨11%至63亿美元,主要来自中国华东地区1300家门店所有权变更带来的增量收入,这也是中国及亚太区域营收大幅增长46%的主要原因。新增门店511家较去年同期下降11%。紧接着星巴克宣布裁员,被裁员工上至CFO。怎么拥有大资本优势的国际品牌是中国咖啡市场上的王者也开始裁员了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系便利店和模仿日系便利店的中国大大小小便利店公司的咖啡畅销,大大减少了星巴克的客流量。而星巴克这样的国际大资本是多么的有钱也做不到如日系便利店那样可以密集布局,如天罗地网般四面八方布局便利店把竞争对手的门店团团围住去卖咖啡,毕竟星巴克的客人不需要一天到晚都去喝咖啡,但很多人每天都要去便利店买早餐,买午饭,买瓶水,买零食等等,这正是日系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于是很多客人就在早上买早点时顺便买杯咖啡,或者工作半天后到中午了下午了疲劳了打起瞌睡了到办公楼下面的日系便利店买杯咖啡提神,用不着专程打车去星巴克喝杯咖啡。这就有了星巴克营业额大幅下滑,裁员,变更众多门店所有权让财务报表好看些。我在2016年做支付宝服务商的业务员给商家进行推广时,在上海街头跑业务见到过一些中国人自己开的咖啡店,有很多是小品牌的,有大一点的,到如今星巴克这样有大资本的日子尚且难过,更何况这些街边大大小小咖啡店的老板如何过呢?被日系便利店和模仿日系便利店的中国便利店公司消灭于无声无息,这得有多少人失业。在上海的日系便利店切入众多种商品和服务中的一个品项畅销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失业,更不论其他了!这些被日系便利店切入的众多行业曾经诞生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公司多少个老板多少个中产家庭,如今便利店只用很少的员工就完成了,而日系便利店给员工的工资如给小陈一个月四千块,在上海靠这点钱交完房租后一家三口光吃饭都吃不起(注释5),加盟店老板也只是吃人家的残羹剩饭,而日系便利店公司可谓赚的盆满钵满。日系便利店如此发展,上海也就失去了原来约1000万外地人贡献的庞大的消费市场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本地人的消费市场也失去了不少。

在零售业组织形态如大卖场、仓储商店、百货商店等而言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起步比较早,而且因为这种零售业态面积大通常选择在郊区、地下室等租金便宜的地方,通常租赁合约都是10-20年,所以在上海市城市面积以不断摊大饼方式向周边拓展过程中,原来的百货商店所处的郊区就逐渐变成繁华地段了,比如上海莘庄地铁站出口附近的家乐福都是如此。比较而言便利店进入中国市场要晚的多而且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恰好赶上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多年后已经是商铺租金高涨的年代,又由于便利店租赁的地段多位于地铁、医院、学校、写字楼、社区出口等人流密集处租金偏高的地段,而且便利店的面积偏小,门店租赁合约通常5年一签,行业竞争激烈有的就变成一年一签,所以比较下来便利店每平米租金是在零售组织形态中比较偏高的。便利店里盒饭、牛奶制品、面包、雹子、关东煮、烧烤等占总销售额比例大且保质期普遍比较短,每天都有报废,我所了解的日系便利店报废通常每月都在一两万块钱,加大了成本压力。像超市、大卖场、仓储商店、百货商店等零售业态要么没有容易腐败的食品,或者容易腐败的蔬菜、水果等食品所占的比例小,损耗要么没有要么很小。日系便利店公司都是走加盟制道路,通常公司会攫取大部分利润,把水电、房租、员工工资等成本也甩给加盟店老板支付,要让加盟老板愿意做就不能只给如在直营店打工的南瓜店长那样的低工资,南瓜店长的工资比小陈每月四千块钱工资还要低,而小陈每月工资交完房租一家三口人光吃饭都吃不起,日系便利店分给加盟店老板的钱除去各种成本后最终拿到手里的钱只能是比打工者较高的收入又不会太多,对于有上千家门店的日系便利店公司来说加大了成本。日系便利店通常只有两三千个单品品项,比起大卖场动则几万个品项少的多,单个品项商品数量比较起来也是日系便利店少的多的多,这样分摊到每件商品的成本还是便利店高。便利店的客人通常买很少的商品,客单价平均在十几块钱,去超市的客户多喜欢买一大堆。因此便利店的高租金、损耗大、少量的商品、加盟制、低客单价造成便利店做不到如大卖场沃尔玛标榜天天低价走薄利多销的道路,所以便利店只能是卖的商品普遍是高毛利高零售价格的。依据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这还不包括居民还会向父母、亲戚、朋友借款,向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借款(注释6)。依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2018年8月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而此前39年间,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过9%。与存款增速的整体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为严重,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间,城乡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了7%左右。中国老百姓的负债年年增高和存款连年下滑的状况说明很多人是日子越过越窘迫,长期处于低消费状态,相当多的人平时只能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也是上海的街边有很多小餐馆、日系便利店的原因。当前上海大力关闭路边大量的廉价餐饮店、小摊贩,大力发展便利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只能是被迫买日系便利店高价格的早餐、盒饭、水、抽纸、卫生巾、洗发水、香皂等生活必需品,提高了百姓生活成本,降低很多人承受经济负担的能力,造成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的人日子更加窘迫。

我所见到的日系便利店都喜欢不断更新商品,只选卖的多的,卖的少的商品过段时间就不见了,而且卖的好的盒饭、一些零食品项等等还是便利店公司自有品牌专属工厂生产。如罗森就标榜自己盒饭做的好,自行开发生产的冰皮月亮蛋糕很畅销。在2016年时我在便利店上夜班见到瓶装的立顿红茶选WI(后补式便利店冷柜)黄金位置促销,半个月过去我也只见到货架上少几瓶而已,我晚上往冰柜加货也从没看到这个货运来,促销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过后我就再也见不到瓶装的立顿红茶了。如同样摆放在WI里但不摆在黄金位置的农夫山泉、百岁山瓶装水却卖的很好,店里常年都有货。同样是知名品牌的娃哈哈纯净水却见不到踪影。后来我在上海看了多家便利店公司的好多门店都见不到娃哈哈纯净水,只见到娃哈哈集团营收从2013年的782.8亿元连年下滑到2017年456亿元的新闻。这就是因为便利店的门店在超市、大卖场、仓储商店、百货商店等零售组织形态中面积偏小,比较单品品项种类和数量更是少的多,租金却偏高,加盟制推高成本,客单价低,这就强化了便利店只会选卖的多的商品摆放还要不断在这些卖的好商品中淘汰卖的比较差的,也就有了冰柜摆货位置有限只能保留少数卖的好的农夫山泉、百岁山。就以日系的全家便利店里纯净水、矿泉水、天然水品牌不超过15个,国企好德便利店里不超过20个,这是便利店对生产企业有目的进行挑选,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表现。便利店进入众多行业,只挑卖的最好的卖,这是通过控制零售端对产业链上游的生产企业进行高度整合只会在进入的行业里留下很少的生产企业,还要对最高毛利的商品推出自有品牌专属工厂生产,只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
日系便利店的这种模式(商品和服务都切入众多行业,只选卖的最好的商品销售,把卖的好的商品自己生产推出自有品牌,加上门店密集布局)早已成熟,中国便利店行业仅仅是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在2017年成为超过1900亿元的市场,有约10万家便利店,引得各路资本竞相投资,日系便利店公司自然就成为了摸索中前进的中国便利店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新兴的有北京的便利蜂,整个团队大部分人都是挖日系便利店7-11公司职员组建的,门店完全模仿日式便利店只是面积更大;成立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的苏宁小店的门店不仅完全模仿日式便利店还卖起了小吃、水果,现在全国多个地区共有1400家门店;中国成立最早的国营便利店企业有好德、可的、快客更是一开始就模仿日系便利店,各个公司的几千家门店早已布局多个地区。日系便利店的大佬到中国开会如同电影明星般受到众人追捧。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施行到现在约20年的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化,导致中国人的负债不断上升,存款连年下降,这都表明中国社会多年来的贫富分化程度不断加深,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了。依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已持续多年,消费增速自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经由2011年20%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9%。从图3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增速持续增加,峰值甚至高达23%,但金融危机后,该增速持续下滑,已经滑落到2018年6月份的9%,实际增速更是掉到了7%(注释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趋缓,还能稳定一段时间,但这已经影响了一些企业。在这种贫富分化程度不断加剧的社会,企业要么做高端要么做低端能比较有发展前景,中间市场一直是不断萎缩的。日系便利店主要做小额消费市场,以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保证不仅是外地人就是上海本地人做餐饮、杂货铺、咖啡店、超市、街头小商小贩等的创业也难有成长空间,同时造成从事饮料、零食、酒、日常杂货等生产的企业也会大大萎缩,相关联的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也会大大萎缩,影响中国多个地区多个行业的社会上中下各个阶层,减少大量就业岗位。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更加向少数大资本集中,造成社会中多个行业大范围的失业,消灭社会中间阶层,正是《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中央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话“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当前两极分化的社会为了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保护大大小小的零售企业、个体户,不能嫌贫爱富,只要高端不要低端,不能搞少数零售企业垄断市场,这样大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卖的出去。 

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收入不稳定还款能力差和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大量中断房贷支付所引发的。日系便利店如此发展下去如何保障很多人的工作稳定,有足够的收入能还房贷、养孩子、养老、治病,把生活维持住。日系便利店进入中国大陆多年,在中国多个地区已经布局了几千家门店,模仿日系便利店的中国本土便利店也众多,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如何管理日系便利店和模仿日系的中国便利店卖高价商品不断加重大多数负债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管理这些便利店企业不断的制造大量流通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倒闭引起的大量失业,做到熙枞蔬既说的避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日本便利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仅有7-11、罗森两家公司的门店数量破百,进入80年代后,即日本泡沫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是便利店快速发展的时期(注释8),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产生持续至今的约30年经济低迷,在1992年-2017年的经济年均只增长了0.93%。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日本民众的贫困化,日系便利店以其卖早餐、盒饭、水、关东煮等等小额消费商品为自身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在30年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断加深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程度。据易富贤的资料“1992年、2017年日本的中位年龄分别高达38.5岁、47.6岁,60+岁人口比例分别高达18.7%、34.1%,劳动力/老人(20岁-64岁/65+岁)分别降至4.8、2.0,15岁-39岁人口比例分别降至35.0%、26.4%。20岁-4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则是在1995年开始负增长”。此种高龄少子化造成很多公司既面临越来越难于找到足够的劳动力进行生产服务,也面临人口不断老龄少子化造成的国内市场萎缩,就不断的有大量公司倒闭腾出市场空间。日系便利店的模式能以很少的劳动力做很多行业的业务,解决人的众多需求,对于日本高龄少子化社会来说解决了大量劳动力不足。日系便利店于是不断凭借此优势进入新市场,发展到现在日本本土的便利店门店面积比上海的大,品种更多,号称提供一千多种服务,在日本切入了餐饮、日常生活用品、复印、冲洗照片、发传真、干洗衣服、代销报纸杂志、搬家送货、速递业务、车船旅馆预约、票务服务、银行ATM机服务、缴纳税金保险费用、代收水电煤等等,现在还进入了家政、KTV、健身房、物业管理,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可以对多种行业进行代替。日本发生了地震,便利店也依据与政府签订的协议救灾,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部分行政功能都进行了代替。在日本便利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活基础设施”,号称“国民生命线”。

日系便利店就是在日本社会不断衰落中迅猛发展。以龙头老大7-11为例,1993年2月决算期经常利润达到981亿日元,超过母公司“伊藤洋华堂”的975亿日元,为日本国内零售企业利润的最高值。到1997年2月,7-11经常利润为1052亿日元,门店销售总额为16090亿日元,比母公司“伊藤洋华堂”的销售额15466亿日元还高,仅次于日本最大的零售公司“大荣”的25055亿日元,跃居全日本流通业第二位。2001年7-11门店销售总额达到20466亿日元,超过大荣19805亿日元,荣登日本零售业宝座。日系便利店全行业的门店数量多年来不断增多,销售总金额不断增高。如在1998 年的日本便利店营业收入为 3751 亿元,到 2016 年就有7096 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3.6%,门店数量从 1998 年的 32248 家增加到 2016 年的 55636 家,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3.08%。在2008年便利店超过百货成为日本第二大零售业态,到2016年年末在日本主流的零售业态中,超市和便利店合计达 24 万亿日元,百货达 7万亿日元,家电 4 万亿日元,药妆 6 万亿日元,家居装饰 3 万亿日元,而在超市和便利店业务中,便利店和超市的比例为 47%:53%。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截止2016 年年末,日本共有便利店 55636 家,实现营业收入约 7096 亿元(11.45 万亿日元)(注释9)。

日本多家便利店公司为解决饱和的日本国内便利店市场,长期的老龄少子化带来的消费萎缩,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也于2004年全面放开零售市场,目前已经有多家日本便利店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据日本特许经营协会消息,2018年2月日本七大连锁便利店进店人数同比下降1.4%,是自2016年3月起连续24个月同比下降。日本便利店行业垄断严重,7-11、罗森和全家三家便利店几乎占据 80% 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 7-11和罗森连续 8 个月客流量同比下降,全家则持续下降 11 个月,全家关闭日本本土600多家门店,大力发展中国市场。依据日本总务省2018年7月11日基于“住民基本台账”发布的人口动态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月1日,日本国内的人口较上年减少37.41万人,为1.25亿人,连续9年减少。2017年12月22日日本厚生省发布2017年新出生人口为94.1万,创下1899年以来的最低值,连续两年新出生人口低于100万。日系便利店或许还能通过不断进入新行业提升业绩,但日本总人口连续多年减少新出生人口连年降低日系便利店的这种模式无法避免的逐渐走向衰败。

日系便利店的这种模式在解决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情况下劳动力短缺的同时又使财富更加向少数人集中,加剧大量企业倒闭进而造成大量就业岗位的减少。占据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就变得更加没有钱能结婚能生儿育女,即便生出来养大到成年后进入社会哪里又有那么多的岗位呢?可以说日系便利店越发展就越没有新出生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经济条件。日本社会的低消费、高龄少子化特征就会更加显著,经济也变得更低迷,于是日本社会也就变得就更加需要便利店进入更多行业,解决劳动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日系便利店就是在国家不断走下坡路的过程中走向繁荣昌盛的。

在上海市1843年设立为开埠以来的近200年历史中,真正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很少,多是外地人为逃避战乱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涌入上海存留发展下来的。上海市因历史因素形成的老龄少子化人口结构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消费萎缩等等社会问题积弊甚久,是多年来地方政府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之前的做法是吸收大量的外地人进入上海工作和生活,结果短短十几年时间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约1000万,这又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上海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大力控制常住人口,现在大力发展便利店也有它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但这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日系便利店还会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的,如会加剧消费市场的萎缩,加剧实体经济的萎缩,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增大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加重上海老龄少子化程度等等社会问题。上海要继续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保持长久繁荣昌盛,还是要想方设法做到熙枞蔬既所说的中国梦,即夕讲“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不仅让当前在上海的本地人实现,还要包括让当前在上海的外地人都能实现,如此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上海才能如建国初一样恢复人口再生产能力,上海也会更加繁荣。如果任由形势自然发展下去,那么在日本的许多矛盾在中国会不会再度重现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注释1)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地方志。
(注释2)
表1 上海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老龄化程度

城市

老龄化率(%)

上海(2017年)

14.3

北京(2017年)

10.9

广州(2017年)

7.9

深圳(2017年)

3.4

中国香港(2016年)

15.9

东京(2016年)

22.2

纽约(2016年)

12.1

伦敦(2016年)

11.1
 
(注释3)铃木敏文著《零售的哲学》。

(注释4)日系便利店公司规模大,门店多,商品和服务切入的行业多覆盖的范围广,店里很多最赚钱的商品是自有品牌,专属工厂进行生产,卖的商品毛利率普遍偏高,这都大大提高了利润。虽然日系便利店以加盟为主把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成本都甩给了加盟店老板,但能够加盟的店都是保证加盟店老板能赚到钱的,营业额低于一定程度便利店公司按合同规定的金额、期限补贴给加盟店老板保证赚钱。加盟店员工少,很多加盟店是夫妻两个一起参与门店日常工作,这都降低了成本。便便利店还会不断切入新的行业寻找利润增长点,所以现在日本的便利店号称提供一千多项服务。

(注释5)详细了解小陈的生活困难可看《90后小陈在便利店的短期兼职工作》。

(注释6)数据来源于来源于苏宁财富资讯(SuningWealthInsights),作者:黄志龙、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债务负担究竟有多重?居民债务收入比高于77%》。
(注释7)

从日系便利店的发展历程看在中国的日系便利店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牙齿晒太阳

(注释8)日本十大便利店历年开店数,时间截止1999年
 
便利店名称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7-11
15
69
199
375
591
801
1040
2651
4328
6373
8153
罗森
 
10
69
202
327
370
488
1965
3770
5683
7378
全家
 
3
13
44
74
767
2236
3402
4555
Sun Shop
 
3
20
50
69
1819
2162
2724
2616
圆K
  
9
271
991
1806
1895
桑克斯
 
3
235
630
1273
1204
社区商店
  
21
44
83
441
515
617
663
西光玛特
 
54
65
82
98
206
486
590
888
Hot Spar
 
5
23
9
332
451
832
616
迷你岛
 
3
118
341
710
1204
注:1.罗森的店铺数含“Sun连锁”店铺数。
2.         “圆K”,即“Circle K”;“桑克斯”,即“Sunkus”。2004年9月“Cirele K”与“Sunkus”、“c and s”三家企业合并,成立“Cirele K Sunkus株式会社”(以后简称CKS)。成立后的“CKS”在年销售额、店铺数等指标上一直保持日本便利店业第四位。
3.         “社区商店”即“Community Store”。
4.         2007年,“Hot Spar”所属的公司“Hot Spar Convenience Networks”更名为“Cocostore  East株式会社”店铺名称也由“Hot Spar”G改为“Coco Store”。
资料来自《日本零售业的创新和动态:从技术到业态,再到系统》,作者:(德) 亨德里克·迈耶·奥勒著,2010。
 
便利店迅速发展的结果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零细零售店。日本商业统计表明,1892-1991年9年间,从业人员1-2人的零细零售店铺数减少了188861家。正如当时的人所说“开设一家便利店,就会迫使周边三家零细零售店倒闭”。
(注释9)资料摘自中国报告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