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我们对大城市的恐惧来自何方《一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王福重:我们对大城市的恐惧来自何方《一》?(原创首发)
苗洪 2020-07-21 03:03:34
过去谈中国的人口红利,从大环境讲,中国赶上了一个全球贸易的扩张期,很多国家在放弃很多生产。美国、欧洲、日本逐渐放弃一些生产,尤其制造业。这时就中国有了比较优势。假定技术变动的趋势比较平缓,没有重大技术创新,制造业主要的成本是劳动力成本。即使高科技,主要成本投入也是劳动力产品。中国大概是19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此前实际是鼓励人口生产的——当时中国物质生产落后,人的生产非常多。农村实行承包制后,大量劳动力释放出来。劳动力涌向南方和沿海地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农民工或流动人口的群体。这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供给上的因素。这个过程当然有市场开放、技术创新进步,政策的原因,等等。从具体供给要素来讲,主要还是人多。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对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在世界上经济的位置是什么呢?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国产量第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从汽车到手机,到造纸、水泥这些东西,全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必须要有劳动力参与其中,而且劳动力是主要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服务业也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从发展阶段讲,现在和长期中国只能靠制造业。制造产品、生产产品,特别是实物性产品来维持增长,参与世界分工,保证我们的福利水平。如果这一块掉下来,制造业不保,就无法生产财富。中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劳动力供相比于丰沛时期,就会开始显出不足。现在中国的计划生育效果已开始显现。并且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福利改进,特别是城市化之后,人们更在意自己自身价值实现,而不是通过养育下一代实现人生价值。这种观念的变化,以及养育孩子成本提高,共同叠加导致生育率降低。可以说,中国经济面临的大问题是人口。
很多人经常认为,我们很多的城市都太庞大,还要有疏解探索工程。其实中国最大的城市都很小,像上海、北京建成面积都不大。东京3500万人左右,城市建成面积比北京、上海加起来还大。有些国家像德国以小城市为主,为什么?人少。中国虽然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真正适合人们居住的国土面积其实不大。城市是集约利用稀缺土地资源的方式,只有建成特别大的城市才会集中人口,集约土地。大城市为什么更好?马克思说过,城市是文明的集聚。城市意味着更文明、更富裕、更安全的生活。城市是一种集约利用资源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有很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果在小城镇,成本就太高。小城镇人很少,支撑一个公共服务的系统成本太高,而大城市每个人摊一点钱就可以。
人口密度越大,人跟人之间交易的密度越大,分工越细。在城市里可以每天有人给我送餐。为什么?因为订餐的人多。在农村不可能送餐。农民可能也希望送餐,但是它送不起来。为什么?订户太少,成本太高。而城市里就可以。在农村,擦皮鞋不是一种工作,因为他一年可能才擦一双,城市里就有擦皮鞋店。小镇上不可能有明星演出,因为没几个农民看。城里工作种类更多,因为什么需求都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满足。人口密度越大,交易密度越大,工种越多,人们越富裕,而且越安全。城市越大越安全,因为提供公共安全的成本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