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毛主席七十寿辰那一天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毛主席七十寿辰那一天
张宝昌 2010年07月27日21:40
20世纪60年代,我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毛主席70岁生日那天,我有幸在颐年堂做现场招待服务工作,这是我在中南海27年里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些值得回味的真情实景历久弥新,到现在仍然让我无法忘怀…
20世纪60年代,我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毛主席70岁生日那天,我有幸在颐年堂做现场招待服务工作,这是我在中南海27年里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些值得回味的真情实景历久弥新,到现在仍然让我无法忘怀……
毛主席破例做寿
1963年12月26日,我和陶幼奇在颐年堂值班。一大早就接到毛主席的机要秘书打来的电话,得知下午4点半毛主席要在颐年堂接见六七位客人,一起吃晚饭并照相。刚放下电话不久,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又专程过来说:今天是主席70岁生日,有客人要来,除了主席的一位远房亲戚外,其余都是很重要的党外民主人士,是主席的老朋友、老至交。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可能行动不便,你们的工作一定要想得周到细致,做得好上加好,务必让客人满意、主席满意。交代完,他面带笑意地说:“今天你们的晚餐标准跟主席和客人的一样,我已经通知小厨房准备了,不过有一点,就是要等到主席、客人都离开颐年堂之后才能摆桌。怎么样,满不满意啊?”我们听后自然是喜出望外,高兴得合不拢嘴。
关于领导人做寿的问题,毛主席在党内不同场合曾有过明确表示:(一)不要张扬;(二)最好忘记。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同志都不在乎自己的生日,大都是面条一碗,淡酒一杯,平静而过。毛主席自己更是如此,一些曾见证过他老人家60岁生日的工作人员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广大的人民群众热切希望能在毛主席60岁生日之际表达自己的崇敬心情,于是纷纷向中央送来了许多“祝寿”贺礼。普通的小至甘草一束,名贵的大到虎皮、牛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爱国爱教上层人士赠送的礼品,如班禅额尔德尼赠送的麝香,阿沛·阿旺晋美赠送的藏红花,云南碧土活佛赠送的鹿茸。毛主席知道后,指示将药材、皮毛和其他礼品统统送到故宫博物院保管、展览。后经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批准:药材类赠礼交保健局,皮毛类赠礼交中央特会室,工艺类赠礼交有关博物馆处理。毛主席一件也没留。60岁大寿这个在普通人看来也是值得庆祝一番的特殊日子,毛主席依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悄然度过。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如果说毛主席70岁生日是个“例外”的话,那么这个“例外”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以忘却的美好经历。
颐年堂是丰泽园内一幢坐北朝南的前院大屋,东边连接毛主席住地“菊香书院”,西边紧靠景色优美的“静谷”。院内回廊环绕,栽有海棠、梨、梧桐等树木。颐年堂地基高、房顶大、阳光足、通风好,一厅两室,是一座非常标准的古代建筑。房内厚重的驼色地毯,平整端庄;紫色丝绒沙发,坚固舒适;茶几灵便实用;灯光调配有序。最为抢眼的是,主厅与东西配房之间的用材不是土木结构,而是以比较名贵的大硬木雕刻成镂空花鸟画屏来充当“隔墙”,繁而不乱,美不胜收。再配上红色丝绒活动挂帘,拉起则自成厅室,分开则古朴通透,最大限度地软化了棱角分明的建筑结构,实现了柔和的视觉过渡。身处其中,颇感典雅娴静、古趣横生。这里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开会和接见宾客的极好地方。
简单而别致的寿宴
下午4点过后,客人陆续到齐,毛主席也很快从住地过来。一经会面,宾主自然分外高兴,彼此热情握手,不断问好,气氛相当轻松、愉快。在这些客人中有两位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程潜老先生,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也是湖南长沙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其次为章士钊老先生,他是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大会宣言起草委员会特别邀请人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其他几位也是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重要人物,可惜名字记不起来了。这些老先生从旧中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为建立新中国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加上解放后十几年的亲身体会,深为祖国日益强大,自己老得颐养感念万分。因此,他们欢聚一堂,向毛主席送上发自肺腑的生日祝福,毛主席也为老友们的不断进步、畅言无忌而深感喜悦。然而更让毛主席高兴的是,他们谈话中所讲到的支援邻国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成功顶住赫鲁晓夫的政治压力以及克服三年经济困难,顺利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等问题的时候都提到了国体、政体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毛主席会意地点点头,说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是谁来领导和管理的问题。我们同蒋介石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也打了几十年,到1949年开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候才得以解决。实践证明,我们的办法比蒋介石的好,好就好在我们靠的是人民,为的是人民,有了人民的拥护和团结,什么都不怕。如今的现实,恰好验证了你们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是正确的,真是看得深刻、看得远啊。”
茶过三巡,到了用餐时间,我们开始端酒上菜。一番摆席过后,呈现在宾主面前的是几道很普通的家常菜:青椒炒腊肉、干烧鱼、锅塌豆腐、草菇菜心、荤素拼盘、拳鸡寿面;酒水是绍兴花雕、葡萄酒和白酒三种。大家也许难免疑惑:毛主席70岁生日,请这样重要的人物吃饭,怎么会如此简单呢?其实,联系当时的具体情况,就能够理解了。首先,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刚刚过去不久,全国很多地区粮食、副食供应依然比较紧张,怎能在这样的时局下讲排场、摆阔气呢?其次,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胃口有限,饭菜安排当然应以清淡、酥软、量恰为好。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毛主席的本意不是摆席祝寿,而是平常的生日聚会。大家凑在一起,见见面,聊聊天,吃顿便饭,照个相。毛主席通过这种最普通、最自然的形式,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表达出来,展示了伟人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尽管如此,在这里,我还是要说说当时寿宴中的花雕陈酿、拳鸡寿面和生日寿桃三样美食。
绍兴花雕酒是一坛珍藏了40余年的老陈酿。那天我和陶幼奇把酒从毛主席住地抬到颐年堂时感觉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当我们去掉外层的封泥大盖、揭开内封坛盘后,一股浓郁芳醇的酒香扑鼻而来,瞬间飘散在屋子里,醉人心脾。事先我们并不知道是毛主席特地为来宾准备了这一坛老酒,所以没有专用的酒勺、酒壶可用。情急之下,我们只好把酒倒进一个盛食品的搪瓷盆里,那花雕成色极佳,已不是原本的黄色,变得如同葡萄酒一般紫红,像玛瑙一样艳丽好看,它在经过长期的储酿后,已是黏稠厚重、微甜醇香,成了一坛罕有的陈酿。我用一个400毫升的量杯当做酒壶上桌斟酒时,大家觉得很新鲜,都以为是饮料。我灵机一动,赶紧介绍说:“这是已经储藏了40多年的浙江绍兴花雕酒,请首长们品尝。”此时,席间两位老先生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一位问:“今年是1963年,如果是40多年前的话,往前推算,会不会是1921年酿造的?”另一位答:“如果真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酿造的就太有纪念意义了。”话音刚落,那位问话的老先生便举起酒杯说:“权当如此了,来,我们大家为喜上加喜干杯!”毛主席笑了笑,与众位客人把酒言欢。
“拳鸡寿面”是厨师起的名字,拳鸡就是乳毛退净新毛刚长齐的笋鸡,经过粗加工后,样子如同成人拳头一般。它的制作要求是:整鸡制作,去脚爪,膛下开小口,净内脏,略加腌制,急过热油,控干血水,将调好味儿的手擀面填入肚内,排列盆中呈头低尾高状,不加汤水,盖盖儿上屉,水烧开后,旺火蒸三四十分钟即可。上桌时为了增加美感,用青花瓷盘,把鸡摆正,一人一只,不加饰食。此菜肴有两处彩头:一是形状,拳鸡的形状虽经高温蒸透,因由面条支撑,所以原样未变。一只只肚藏寿面的笋鸡小巧玲珑,亮如白玉,分外喜气。二是口味,拳鸡的口味则在于鸡、面、料三物各有其香、其味,将它们掺和调匀放在小小的鸡肚内,经过旺火干蒸,相互融合渗透,具有味美、嫩滑、鲜香的特点,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生日佳肴。客人们赏鲜品味的同时,无不感受到毛主席生日的别致用心:不奢侈、不铺张,简易而非单调,精致而非奢繁,一切恰到好处,显示出了高雅的饮食文化内涵。
饮完酒,吃完面,生日寿桃上桌了。这寿桃是由中南海颇具名气的特级厨师田树宾亲手制作的。为了让大家爱看、爱吃,他不辞辛苦地翻阅桃画作品,潜心观察,反复思考,克服难题,终于烤制出了一个鲜亮、逼真的七斤大寿桃。近看其色泽精细,搭配明快,桃体白里带鹅黄,黄中透嫩粉,三色相济相融缓慢而匀称地向桃尖渗去,及至顶端点上嫣红,简直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桃一样,活灵活现,人见人爱。大家虽然已是酒足饭饱,但还是每人分切一小块儿,高兴地边看边尝。
江青出人意料地热情
眼看晚餐即将结束,我和陶幼奇忙着布置东西两间配房。不多时,毛主席和客人们便来到东配房,一位老先生取出带来的字画慢慢展开,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凑上前去观赏。毛主席一边看,一边小声诵读,点头称好。赏完字画,大家纷纷来到西配房,白色杭纺大帘隔着内外灯光,和谐地把屋内映衬得如同摄影室一般。光线的亮度和角度是吕厚民设定的,他那时是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就在中南海办公,经常给毛主席照些生活和工作会议的照片,后来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经验丰富很受欢迎的摄影专家。等宾主准备就绪,拍照留念开始了。首先和毛主席照相的是他老家那位亲戚,接下来便依次轮到程潜、章士钊……所有客人都分别同毛主席照完相后,江青忽然笑着对大家说:“我也要和主席照一张。”在整个过程中,江青一直在旁边指挥,不是帮老同志选择站位,就是给摄影师出点子,在快门将要按下之前,还总是重复着说:“靠近一点儿主席,离主席近一点儿,再靠近,再靠近。”直到客人跟毛主席亲密地挨在了一起,她才满意地点头称好。应当说江青在这天的表现是空前的“出人意料”,一改过去冷峻、孤傲的样子,变得随和、热情,见谁都面带笑容,而且还主动帮助别人,比如她主动接过相机,对吕厚民说:“你赶紧上去,我来照你和主席的合影。”
当轮到工作人员和毛主席合影的时候,第一个上去的是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汪东兴照完之后,我们也纷纷提出要和毛主席合影,但考虑到毛主席连续几个小时的劳累,我们提议集体跟他老人家照一张。没想到毛主席面带微笑地回应:“没关系,我在天安门三四个小时都站过,今天我和大家都高兴,你们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照。”于是毛主席住地的部分工作人员和服务科前来协助工作的几个同志,都上前与毛主席合影。轮到我的时候,真是又紧张又兴奋。虽然之前与毛主席合过两次影,但都是集体照,这回能得到单独的留影机会,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心跳都加快了。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轻轻地转过脸对我说:“你也来了。”我马上接道:“是的,来了,祝主席身体健康!”毛主席笑了,我趁势紧挨上去,“咔嚓”一声,一张我和毛主席在他老人家70大寿之时的亲切合影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来源:《百年潮》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