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毛泽东为林彪堂兄张浩抬棺

已有 312 次阅读2020-5-8 16:37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毛泽东为林彪堂兄张浩抬棺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罕见!毛泽东只为林彪哥哥抬棺(图)
2020-04-10 10:01 星岛环球网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 刘伯承看到他发病时的痛苦情形,心里极为难受,就向党中央如实报告了张浩的严重病情,建议中央将张浩调回延安治疗,并另派一名政委到129师。毛泽东接电后,当即与张闻天等人商量,决定调张浩回延安,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继任129师政委一职。

中共领袖集体为张浩抬棺送殡:毛泽东(抬棺者第一人)、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第二人)、杨尚昆(第四人)为张浩抬棺。右第一人张浩夫人涂俊明,右第二人林汉雄。

1939年,毛泽东、张浩(林育英)、林彪的合影。

1942年3月9日,吴印咸参加了一次特殊的送殡仪式,有上万人参加,在延安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悉数出席,并为逝者抬棺。这就是中共党史上传为佳话的中共领袖集体为张浩抬棺送殡。

张浩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冈人,是林彪的堂兄。

张浩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了革命事业,他做过很多工作,历尽千难万险,办学校、当工人、办工厂、领导工运。

1933年,张浩赴莫斯科,在共产国际工作。1935年11月中旬,他从苏联回国,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使中断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

此后,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向自立中央的张国焘发出数封电报,经过几番周折以及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人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取消了自立的“中央”并同意北上。随后,张国焘领导的部队与到达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避免了红军内部的一次流血纷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刘伯承为129师师长,张浩为129师政委。

张浩带着伤病对刚刚组建的129师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队伍在思想政治方面日益成熟起来,而恰在此时,他在白区工作时遗留下来的多种疾病开始经常发作,使他好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刘伯承看到他发病时的痛苦情形,心里极为难受,就向党中央如实报告了张浩的严重病情,建议中央将张浩调回延安治疗,并另派一名政委到129师。毛泽东接电后,当即与张闻天等人商量,决定调张浩回延安,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继任129师政委一职。

1938年1月,张浩回到延安养病,但他仍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创办了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和延安工人学校。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担任拍摄任务的吴印咸第一次见到了这位闻名已久的传奇英雄:方方正正的脸庞,短短的头发,两道浓眉透出刚毅之气,始终微笑的神情又显得十分和蔼。在这次会议上,张浩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与会人员合影时,毛泽东、张浩不约而同地站到了后排。

1940年4月30日,张浩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议开始后,大会主持人请张浩发表讲话。张浩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到台前,发表庆祝五一节重要意义的演说。讲了不到10分钟,他突发脑溢血,人们立刻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因抢救及时,张浩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无法站立起来了,更无法继续工作。

1941年8月4日,日军战机飞到延安上空,轰炸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领导人住处,一颗炸弹刚好在张浩的窑洞门口爆炸,窑洞被震得不停地颤动,巨大的爆炸声,使张浩的大脑、心脏受到刺激,接着,他的身体出现了水肿,警卫员等人急忙将他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名医何穆对张浩的病情进行了彻底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大了三倍,肝脏、脾脏扩大,同时还有肺水肿,肾脏也有毛病。

毛泽东闻讯指示中央医院全力抢救。经过何穆、金茂岳等名医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张浩的病稍有好转。但是,到1942年2月下旬,张浩的病情开始日益恶化。3月5日,他留下了“我死后,请组织上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的遗嘱。

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张浩与世长辞,终年45岁。

当天下午,中央成立了张浩治丧委员会,由李富春、林彪、邓发等人组成,将他的遗体移入中央大礼堂,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张浩守灵。

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本来,治丧委员会通知8日开始吊唁,但7日各界同志自发先期前往吊唁者就达500余人,许多人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得知张浩同志逝世的消息,心里很难过,等不到明天了。”

3月8日,延安细雨纷纷。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张浩的遗体告别仪式。这一天,毛泽东亲自为张浩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吊唁的人群排得老远老远,一眼望去,简直看不到头,吴印咸也在其中,为毛泽东等送殡的领导拍下了当时的合影。

3月9日上午9时,中央公祭张浩的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

公祭之前,毛泽东对朱德、任弼时等人说:“张浩是一位很好的同志。他的去世,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同志们的心情也是如此。为表示我们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我提议,他的灵柩由我们几个领导人亲自抬。”朱德、任弼时都表示同意。 公祭仪式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吴印咸却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深信有这样的党,有这样的政府,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中国一定不会亡!同年,吴印咸在总政秘书长彭加伦的介绍下,握紧拳头在红旗下庄严地念出了自己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浩(林育英)

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之林育英故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