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李昌平永远的导师——陆学艺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李昌平:永远的导师——陆学艺
更新时间:2013-05-21 07:32:49 李昌平
5月3号,我电话高鸽大姐,问陆老师忙不忙,不忙我就去找他,想他了。高鸽大姐说陆老师太忙了。
5月9号,高鸽大姐来电话说,陆老师8月份过80岁生日,要搞个庆祝活动。我说“都80岁了啊,看来活100岁没问题!”“80大寿,应该好好热闹一下”。高鸽大姐还给我派了活。
13号中午,我开车在去安贞医院的路上,王春光传来陆老师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的噩耗,泪水夺眶而出,车停在路边,久久不能平静……
追思陆学艺先生
初识陆老师——要收我为学生
我2000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反应“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后,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变故,两年后流落京城。在遇到陆老师之前,读过陆老师提到我的文章,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够认识陆老师。
2002年5月的某日,在一个会议上认识了陆老师,陆老师说“你就是李昌平呀!”“还是一小伙子嘛!”“好多人搞了一辈子‘三农’研究,都没能提炼出像你的‘三真’这样经典的话语来概括‘三农’,你小子蛮幸运的!”陆老师还关切的问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尽管我说一切都还不错,但还是被陆老师怜悯、同情,和陆老师分手的时候,老人家当众撂下一句话:“考我的博士吧”。望着陆老师背影,流落京城的我,被一位景仰的人关爱了,热血顿时流遍全身,我真幸福!
我最终没有去考陆老师的博士,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自己考不上而放弃了机会,我还死皮赖脸的要陆老师“特招”。陆老师还挺认真的探讨了“特招”的可能性,有一天陆老师跟我说:社科院建院以来,只有曹思源一个博士是免考的,过去好多年的事情了,此后再无“特招”了。我跟陆老师说:“您就收我做您的编外学生吧”。
门外弟子——带我进入社会学领域和圈子
我是学经济学的,对社会学一无所知,是陆老师领我进入社会学及其圈子。十年如一,陆老师一直带着我。跟陆老师多次去过晋江、太仓,《新晋江模式》和“太仓模式”虽然没有我的贡献,但我学到了很多;每年的社会学年会,陆老师都会让我参加;陆老师做东的“农口老人座谈会”,一年数次,陆老师都会让我参加并做发言。陆老师每年主持编写的书,我都是第一时间得到的。陆老师每年都指定我阅读一些好文章和研究报告。是陆老师带我进入了社会学领域和社会学圈子,从此我看问题有了社会学视角,做事也有了社会学方法。
有一天,我拿着《加快社会建设必须改革“社会全能政府”》一文求陆老师指导,陆老师看后很高兴,赞扬我“孺子可教”。这篇文章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后经时任政治局委员和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批示在南方日报上全文转载。
我的每一点进步,陆老师都会热情的鼓励。我有时写文章随随便便,陆老师也会不高兴,甚至会生气,生气的时候还会骂我。有一次我顶嘴说自己不是学者、不必遵守学术规范,陆老师半天不说话,脸色很难看,吓得我大气不敢出!
同情北漂——多次“走后门”推荐我进社科院
没有北京户籍,没有体制化的单位,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待遇。在陆老师看来,我在北京一直“漂着”,是准农民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应该同情的对象。2004年的某日,陆老师专门到社科院领导的办公室“走后门”,推荐我进入社科院工作,社科院主要领导看陆老师的面子答应了,后来在落实到某个所的时候,由于所领导意见不一致,我第一次进社科院的事情最终黄了。2009年,陆老师又想起这事了,又找领导把我推荐给社科院的另外一个(所级)院,院长和书记都同意接受了,非正式的在全院大会上宣布了,但在开院委会正式研究进人的时候,被一个人一票否决了,理由是我没有博士学位。我这时才想起陆老师当初让我读博士的前瞻性和重要性,这应了一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陆老师两次“走后门”让我进入社科院的努力都让我给弄黄了,老人家比我还郁闷,说还要找机会跟社科院主要领导说说,后被我劝阻了。我跟老爷子说:昌平根本就不是一学问人,何况还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社科院这样高的殿堂不接纳我,是有道理的。陆老师说,你老是这么“漂着”没有根啊,老了怎么办?!
少说多做——郝堂试验
2008年春,陆老师按照惯例请农口的老同志聚会,送走老同志后,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先是送我一些书,叮嘱要我要好好读。还为我泡了茶,准备跟我长谈了。两个人围绕我的后半生讨论了一个多小时。陆老师说:北京这个圈子说什么你都已经知道了,文章少了你、会议少了你依然还是文山会海。写多少文章、开多少会也顶不上一个“小岗村分田单干”。陆老师劝我跳出北京的圈子,发挥自己基层干部出身,既能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又能把专家学者“设想”落地生根做试验的优势,做几个试验点出来。扎扎实实做十年。
陆老师建议我利用河北大学平台,以河北徐水大午集团及其周边村子为依托,做产业带动、金融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试验。
和陆老师的这次长谈,又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照陆老师的话行动了,和孙大午一起设计了试验,并迅速启动了试验,后来因为孙大午“敏感”,李昌平也还没有完全“脱敏”,试验刚起步就被保定市政府个别领导人以“稳定”为由扼杀在摇篮了。2009年9月,我把队伍从河北保定徐水拉到了河南信阳平桥,开始立足信阳平桥区郝堂村做“以‘内置金融’为突破口的村社共同体重建及农村综合发展试验”。
在信阳平桥区王继军书记的支持下,试验进展的很顺利,我经常回北京向陆老师汇报试验进展,陆老师很满意,叮嘱我带王继军书记来北京交流,他要当面给王继军书记打打气。后来,我又和孙君等人创建了“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简称“中国乡建院”),收罗了一大帮热爱农村建设、且有绝活和行动能力的行动者,深化郝堂试验,并立足郝堂走向全国。
对于我领衔搞乡村建设试验,陆老师非常赞赏。我请陆老师做“中国乡建院”顾问,陆老师很高兴。2012年年底,我请顾问团队吃年饭,报告2012年乡建院的工作,陆老师得知乡建院2012年收入接近2000万时。非常惊讶和喜悦,还和大家喝了好几杯,说了好多鼓励的话。送陆老师回家的路上,陆老师反反复复叮嘱:“可以赚政府的钱,不要赚农民的钱。”“一定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以村为单位做试验还不够,要考虑以镇或县为单位做试验”。
实话还是要说——鼓励再向总理说实话
我在做农村综合发展试验的过程中,文章少了,开会少了,心态好了。
11年春节后的老同志座谈会后,陆老师又留下我喝茶。我说我对未来30年农村农业怎么搞,农民应该奔什么样的前途,有话要说,想再写一本书——《再向总理说实话》。陆老师鼓励说:实话还是要说,想写就写吧。
2012年10月,《再向总理说实话》出版,第一时间送给陆老师,陆老师很快就看完了,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特别赞赏以“内置金融”为突破口的农民村社共同体建设的论述和实践,也有严厉的批评,批评我政治上还是不成熟。陆老师安排高鸽大姐拿了30本《再向总理说实话》,分别送给农口的老同志,叮嘱老先生们先看,并提议2013年春节后的“老同志聚会”要专题讨论《再向总理说实话》。
2013年的春节农口老同志座谈会后,陆老师又叮嘱我“少说话、多做事”。要我适当的时候请老同志们去信阳郝堂试验点看看。
永远的导师,永远的不入门弟子,永远的遗憾
陆老师突然走了。
我一直想跟陆老师叩头,要他收我为弟子,他总是说“你是小朋友”;陆老师答应要去郝堂村看看的,因为师母身体不好,加上要带老同志们一同前往,所以一直没能成行;
陆老师做中国乡建院顾问好久了,我一直说要给他送顾问聘书的,总是忙忙碌碌的忘记这件事,……
我漂在冰冷的北京十多年,但我心中有不少的温暖,其中非常非常有热度的一个区域就是陆老师给我的温暖,这温暖一直是我的动力和幸福。
陆老师,这辈子做不了您的入门弟子了,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了!但您是我的导师,您是我的明灯,永远!永远!永远!
您的学生李昌平
2013年5月13日于南阳淅川陶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