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已有 287 次阅读2020-3-8 23:12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毛泽东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2013年12月29日 13:31  来源:北京晚报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有很多人写文章缅怀这位世纪伟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跟随毛泽东时间最长的警卫队长,从1951年至1976年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5年的陈长江,回忆了毛泽东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的难忘往事……

毛泽东特别提到

“不要再讲‘二月逆流’”

1971年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仍然红旗招展,但是广场没有一年一度的国庆游行和焰火晚会。这是新中国成立20多年来第一次用游园等方式庆祝国庆。

1971年初冬,毛泽东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肺部的疾病影响到心脏。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特别是“九一三事件”后。1972年初,医护人员发现毛泽东的腿部开始出现轻度的浮肿,血压也不断升高,高压最高时竟然升至180毫米汞柱,低压也大多徘徊在100毫米汞柱左右……

1972年1月6日深夜,陈毅被直肠癌夺走了生命。次日一大早,噩耗传到了毛泽东耳中。不知是消息来得突然,还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很长时间竟面无表情,无言无语。在前一天上午,也就是陈毅去世前几个小时,毛泽东对前来商谈工作的周恩来和叶剑英说:“‘二月逆流’经过时间的检验,根本没有这个事,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去向陈毅同志传达一下。”据叶剑英报告说,他已经将这话带到了陈毅的枕边……

在悼词上批示

功过“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然而,由于中央还没有对“二月逆流”正式平反,陈毅元帅治丧规格只比上将、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悼词如何草拟,也无人敢轻易表态。悼词成稿后,周恩来亲自动笔修改,字斟句酌地补写了一段对陈毅一生功过的评价:陈毅的一生“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

1月8日,毛泽东接到了周恩来送来的陈毅悼词。他大笔一挥,将周恩来精心补写的几段评价陈毅一生功过的文字悉数勾去,并在稿纸一边批示道:“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当天毛泽东就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陈毅追悼会的规格。按照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定于1月10日下午3时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礼堂举行。可是接连两天,副主席宋庆龄来电话,坚持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西哈努克亲王发来唁函,并提出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周恩来不知如何解释为好。

追悼会一个半小时前

提出调车去八宝山

1月10日午饭后,按惯例毛泽东是要休息一会儿的。可是他裹着米色睡衣,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床上躺着,辗转不安……毛泽东手边没有日历,桌子上没放钟表,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毛泽东突然抬头喊道:“小张(张玉凤),现在什么时间了?”当得知是一点半钟的时候,毛泽东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陈长江说,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从来没去八宝山参加过追悼会。因此,警卫战士在工作中没有任何随同毛泽东去八宝山参加这类活动的准备。于是,他立即抓起红机子电话,分别向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副局长张耀祠做了汇报,并快速拨通了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随即,又调来毛泽东外出所需大小车辆,他还特别要求随行的警卫战士每个人都要带上长短武器和足够的弹药,在将要随行的一辆面包车上待命。“九一三事件”后,陈长江要求警卫战士从思想到措施都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几种应付突发情况的预案。

刚准备就绪,汪东兴、张耀祠也已来到。这时,张玉凤、吴旭君正好搀扶着主席出来。毛泽东穿着他平时常穿的那件睡衣,外面套了件风衣,下身穿着一条薄毛裤,帽子也没戴。其实,张玉凤本来是想拿毛主席平时出门见客时总要穿的那套灰色“毛式”服给他换上,主席说:“不要换了,我套在睡袍外面就行了。”穿好上衣,再帮他穿制服裤子时他便不让穿了。所以,只好在外面再穿了件大衣。

向西哈努克亲王

通报林彪摔死的消息

一行几部车子组成一个不大的车队,出中南海西门。不多时,毛泽东一行的车子在八宝山公墓礼堂门前停下。陈长江顾不上开车门以迎主席下车,迅速进入小礼堂,去通知接待方主席到了。到接待室时,陈长江惊奇地发现,周恩来、宋庆龄、朱德、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康克清等已经到达。

毛泽东与周恩来在礼堂前厅亲切地握手,却没说什么话。然后与在座的人一一握手。恰在这时,张茜来了。毛泽东欠了欠身子,要从沙发上站起来上前迎接,陈长江随之扶他站起来。张茜紧走几步说:“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泽东看着满脸泪痕、悲痛而哽咽的张茜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这时,张茜激动地挽住毛泽东的胳膊。摄影师杜修贤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个难得的瞬间。

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是这次追悼会中绝无仅有的外国人。见到西哈努克,毛泽东说:“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西哈努克亲王惊异地望着毛泽东,他是毛泽东亲自告知林彪死亡消息的第一个外国人。毛泽东接着说:“我就那么一个‘亲密战友’,还要暗害我,阴谋暴露后,他自己叛逃摔死了……”停了一会儿,毛泽东又说:“陈毅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

亲自去八宝山

其实是深思熟虑的

在礼堂休息室里,毛泽东还谈到了所谓“二月逆流”的问题。他说:“那是陈毅他们老同志对付林彪、陈伯达,对付王、关、戚的。”毛泽东在众人面前讲这些,本身就是对“二月逆流”的公开表态。毛泽东还强调:“陈毅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是有功劳的。”

陈长江这时才恍然大悟:主席今天突然决定调车要去参加追悼会,其实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席一是为在“文革”中蒙受屈辱的党内老同志陈毅彻底恢复名誉,二是说明像陈毅这样的在“文革”中曾经受到过批判的老同志,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是值得信赖的。主席的出席,使得这次追悼会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其本身的含义。紧接着,他还谈到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的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归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在邓小平出来工作问题上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谈话结束时,张茜关切地说:“主席,您坐一下就回去吧。”毛泽东微微摇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于是,工作人员把一块宽大的黑纱戴在了毛泽东风衣的左袖上。

《人民日报》一版整版

刊发陈毅追悼会的报道

下午3时整,追悼会准时开始。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周恩来致悼词。不足600字的悼词,周恩来竟读得两次哽咽失声……此时,1500多人的会场被哀痛的气氛所笼罩着,人群里不时传来呜咽声。毛泽东站在队列前的正中。周恩来的悼词宣读完了,“安息吧”、“永垂不朽”成为最为沉重的结束语。哀乐声中,毛泽东和全体人员面对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骨灰盒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毛泽东再次凝视了一下陈毅的遗像,随后转身再次与张茜握手,久久没有放开,并深情地嘱托她节哀。张茜把毛泽东送到吉斯车前。陈长江打开车门,请主席上车。毛泽东抬不起腿来,陈长江等几个人搀扶着他才勉强上车……

第二天,《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在第一版用整版篇幅刊登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报道,通栏标题是“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同时发表有陈毅遗像、周恩来所致的悼词和西哈努克亲王写的悼文。此后近一个月里,新华社又连续播发了世界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和友好人士的唁电、唁函等,悼念陈毅的活动及其影响大大超出了原先规定的范围。

陈长江等所有出席陈毅追悼会的人员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前去追悼陈毅,无疑是给“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干部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为周恩来解放老干部提供了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