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人类抗击疟疾之路
人类抗击疟疾之路
健康热点中国数字科技馆2015-10-21 16:20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世界范围疟疾分布示意图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疟疾在我国古代也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
疟疾肆虐
疟疾是一种致命杀手。患者每年在3亿~5亿之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在1百万~3百万之间,这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受害者大多数是5岁以下的儿童。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两倍于麻疹,死于它的人约四倍于破伤风。
古代疟疾一度肆虐,人类束手无策。直到16世纪,一名秘鲁总督伯爵的妻子在异乡患上疟疾后,采用了当地印第安土著使用的一种用树皮治疗疟疾的方法而痊愈,这种方法因此被传播开来。这种树后来被命名为金鸡纳树。但是金鸡纳树治愈疟疾后却会带来很多可怕的副作用,如腹泻、哮喘、耳鸣、急性溶血,甚至致命。
1717年,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最先指出,致病的毒性很有可能是蚊子传播的。
1820年,法国医生P.-J.佩尔蒂埃和J.-B.卡芳杜最先提纯出了树皮中的有效抗疟成分——奎宁。
1888年,法国军医拉佛朗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1897年,英国生物学家Ronald Ross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他因此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个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影响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
抗疟曙光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的努力,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事业带来了曙光。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击疟疾显示了奇效。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
世界卫生组织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而在2005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100%。
人类终于制服了疟疾这一致命杀手!(光明网记者 张爱萍综合报道)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