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凭李白的才华放到现在是什么学历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李白才华放到现在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2020-03-01 22:41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文人诗人,其中诗仙李白便是其中的姣姣者。李白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诗,凭一已之力把中国古代诗词带到了最高端的层面。
李白才华横溢, 他几乎没有正式入过学,全是靠自学,可以称之为典型的“无科举、无官学、无文凭”三无人员。他靠游历大江南北,来增长见识和阅历。
李白的诗洒脱超俗,完全脱离了教科书的范畴,甚至打破了自春秋以来诗歌创作的固有模式,率性而为,飘逸潇洒,笔法多样,充满了空灵感,初读起来好像觉得不知所云,但是多读几遍,却又能从诗歌中读出对现实的无奈,对美好的向往,对人性的赞叹,对丑恶的鞭挞ta4。尤其是其想象力极为丰富,让人进入了一个奇幻的诗歌境界。也正是因为这样,成其诗仙之名也
那么,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科举是古人走向仕途的捷径,李白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不参加科举考试,唯一的解释就是朝廷不让,唐朝的科举是面向全国开放的,达官显贵和贫困农民都可以参加。
唯独有两类是被拒之门外的,一类是商人。古人很厌恶商人,认为他们是一群寄生虫,不劳而获,是鄙视和打压的对象。另一类是罪犯及家属。
恭喜李白,他就是罪犯的子弟。
李白的父亲李客当年因为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很铁,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叫《赠张相镐》,里面写道: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也就是说,李白的祖籍是甘肃陇西,李家和皇室还沾点亲呢。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杀死,李世民继承了皇位。而李客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了。
靠山倒了后,李客不敢在京城呆了,马上躲到了偏远的碎叶城,也是在这里,他妻子为他生下了李白。
李客虽然因为“躲入乡镇成一统”而没有被朝廷治罪,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右翼份子”,是朝廷通缉和打击的对象。
但是,李白出生后,便不敢以真的身份示人,一直是“黑户口”,也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关系在里面,他成人后一直不敢参加科考,失去了一展才华的好机会。
是金子总会发光。天宝二年,唐玄宗慧眼识才,召他入京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这时奉诏入京,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事业的。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唐玄宗并没有因为他的文采而重用他。只给了他一个“翰林供奉”的官职,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陪皇帝看书讲故事的闲职。
李白不会拍马屁,又不懂政治,眼看着仕途上升无望,再加上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决定辞官离京。
最终,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洒脱背后也满是忧愤。还把自己满腹雄才却难遇赏识的心境透过神话意象表露出来,提笔写了《梁甫吟》,借姜太公与高阳酒徒的故事,展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果然,离开京城后,李白的生活尽管清贫,但他至少可以过上自由纵恣、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加上李白的天纵奇才,此后,他的诗文更是旖yi2旎瑰丽,大气磅礴,成为不折不扣的诗仙。
然而,李白毕竟是凡夫俗子,他内心还是渴望功名。结果安史之乱爆发时,正隐居在庐山、年已57岁的李白毅然投奔永王李璘帐下,并且以东晋著名宰相谢安石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认为,国难当头,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机会,以自己这样的宰相之才辅佐永王,肯定能大显身手,马到成功,讨伐叛贼,安定天下,为君王社稷出一把力了。
然而,事实证明,李白的确对政治一窃不通,这一次错误的选队站边让他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永王李璘野心膨胀,竟然不听朝廷调遣,最终被一怒之下的唐肃宗派兵消灭。
而懵懵懂懂地卷入了皇室内部的倾轧争夺的李白也难逃其罪——“其罪当诛”,唐肃宗或许是“怜其才”,只判李白永久流放夜郎。
结果流放途中,李白时来运转,巧遇大赦,于是又获自由身。尽管如此,71岁的他最后还是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后人还有一个疑问,才华横溢的李白如果放在现在究竟会是什么学历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对此,专家给了答案,7个字:中国文学院院士。理由是因为李白曾任职“翰林供奉”,这是唐代的一种官职,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了。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这个头衔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荣誉了,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文豪才有资格戴。